老龄化背景下 “体育+养老” 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思考

2022-11-23 19:29蒋鹏飞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老龄化服务业

蒋鹏飞,郑 伟

三明学院 体育与康养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人口老龄化同 “城市化” “全球化” 以及 “气候变化” 一样,被视为新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第四大挑战,老龄化问题带来的问题是劳动人口的减少及老年人群的增加。前者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与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劳动供给,然而后者却需要社会各行业与机构的协同合作,所以老龄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我国应优化老年服务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融合,使老年服务产业成为推动各类行业、产业发展的新契机。体育拥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对提升老年人群的体质健康拥有鲜明的作用,因此将体育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起来,可以通过 “体育+养老” 的方式,推动体育产业的建设,拓宽养老服务业的服务范畴。

1 老龄化的成因与特点

首先是老龄化的形成原因。老龄化指人口老龄化,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在于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以及生育率低下。不过究其根本,老龄化问题出现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因为它是通过 “疾病预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优生措施” “巩固服务” 等因素影响中国人口结构的。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规模式增长,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根据我国历年人口普查结果能够发现,65 岁老年人口的占比从1953 年的4.41%增长到2020 年的9.57%,老年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其形成因素主要有 “人口规律” 和 “计划生育政策” 两大因素。

其次是老龄化的基本特点。第一,规模庞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 年)的数据,我国65 岁的老年人口约为2.45 亿,占总人口的16.8%,这个规模与德国、法国、英国的总人口相当。第二,老龄化增长速度加快。在1980 到1999 年,我国人口结构基本从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而法国用了115 年、美国用了69 年,瑞典用了115 年。第三,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化社会后人均GDP 为4 000-10 000 美元,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为700-1 100 美元,由此可见,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拥有 “未富先老” 的基本特征。然而在经济学研究上,老龄社会会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型。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我们需要将养老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2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机理

首先是融合主体与融合客体。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主体主要指推进养老服务业与体育产业发生融合的企业。然而并非所有的养老或体育企业都能成为产业融合的主体,因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推动并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产业融合的主体。而产业融合客体主要指养老服务业与体育产业所作用的 “标的物” 或 “具体对象” ,主要包括 “产品” “技术” “知识” 等内容。其中知识主要指适应老年人心理特征与生理特点的体育知识;技术指满足老年人养老诉求的体育资源;产品指构建在知识与技术基础上的新产品,如适应老年群体的健身服务、文娱服务及康健服务等。其次是融合特征。在融合特征上,体育和养老服务业的边界不断模糊,适应老年人群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经济收入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再次是融合本质。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本质是养老服务业与体育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与重组,以及其所形成的价值创造维度。其包括产业链分解、产业链重构、价值整合等过程。譬如体育产品会衍生出 “养生健身” “体育辅助服务” 等类型。最后是融合效应。养老服务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效应主要包括产业优化效应、合作竞争效应、消费升级效应。其中合作竞争效应主要体现在不同领域的产业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譬如养老企业与体育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使其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消费升级则指养老服务业在经济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将客户群体引向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获得利益增长的新抓手。至于产业优化,则指两种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形成新的市场领域、组织模式、服务流程及知识技术,为产业结构的改进、优化,提供契机。

3 “体育+养老” 服务业深度融合问题

3.1 政府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不鲜明

首先,产业管制条款的限制。在体育+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还存在诸多影响产业融合的管制条款,使养老业与体育业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阻碍。由于缺乏企业主体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以及中介机制,导致体育与养老产业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容易使其陷入野蛮生长或混乱发展的困局。其次,缺乏扶持与鼓励性政策。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作为产业融合的主体,应发挥出 “标杆” 和 “带头” 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关扶持政策,导致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相对薄弱。最后我国还未打破长期存在的利益格局,行政垄断问题依旧存在,致使养老与体育资源难以形成跨地区流通及共享的发展格局。

3.2 体育与养老服务业的融合不够规范

首先缺乏准入、定价、监督及认证体系,容易导致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态势,从而使 “体育+养老” 产业的深度融合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缺乏科学的培养模式。人才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和价值。然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致使企业在产品营销、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不规范、不标准。最后是资金支持政策缺失。虽然资金扶持政策与企业规范化发展不存在直接的联系,然而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容易导致体育企业或养老企业因利益获取而出现各类不规范、不标准或违规行为。

3.3 养老与体育企业的融合不够合理

首先是缺乏创新理念。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建构在 “集成创新” 基础上的,而创新过程通常是痛苦与艰辛的,因为创新意味着人们要转变传统狭隘与惰性、惯性与常规的理念,通过不断地尝试与努力,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果。所以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养老企业与体育企业通常不愿创新,致使 “体育+养老” 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融合彼此的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其次是缺乏融合方法。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要求企业在机制、平台、营销、资产等层面进行融合,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融合方法,导致体育企业与养老企业的融合过程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完整,甚至在深度融合中出现诸多市场风险。譬如在资产融合的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各类潜在的市场风险。最后是缺乏管理创新。我国体育企业和养老企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未形成集成经营与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忽视市场细分在产业融合中的价值,导致企业产业价值链的市场影响力有限。

4 “体育+养老” 服务业深度融合策略

4.1 创建融合平台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拓宽我国服务业的范畴,使养老服务业充分发挥经济驱动的作用,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我国老龄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为切实推动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我们需要构建出完善的、开放的、富有实效的融合平台。首先,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改变传统服务行业的管理体制,并根据融合目标和融合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形成适应养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运营标准。同时,制定科学的中介机制、主体机制及协调机制,为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坚实的制度保障。其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引领大型企业发挥带头作用,构建极具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同时积极扶持小型企业,构建企业创新的扶持机制,提升市场融合的质量。最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战略统筹和全局部署,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推动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格局,提升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融合质量。

4.2 引领行业规范

首先,构建合理的健康服务评估、定价、监督及准入机制,完善与制定康养服务标准及认证体系,推动老年运动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发展趋势,合理优化行业标准,使标准、规范的制定更契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次,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理念,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确保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需求的优秀人才。一方面,整合资源,注重教育资源的投入,引导各院校创设老年体育或老年康复专业,形成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制定运动健康师职称评定、注册考核及职业资格政策,通过健全培训体系的方式,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使职业服务机构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最后,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支持作用,构建老年体育健康基金,细化并明确投资方向。通过财政支持,使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有依托、有保障,可以更好地推动并促进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也能使更多的企业进入 “体育+养老” 服务的领域,提高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

4.3 创新融合体系

首先,树立创新理念。创新是推动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思维,整合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的优势资源,形成适应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体育产品与康养服务。其次,探究科学的融合方法。在树立创新意识的前提下,养老企业与体育企业应将所有的资源要素进行跨界融合,使其得到用户的好评、政府的支持及资本的认可,同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在融合方法选择与应用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平台融合,即打造科研院所、商界人士、细分专家、智库管理、企业员工的智创平台;(2)机制融合,即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创、资源共享机制;(3)营销融合,即采用新闻式、奖励式、教育式、会员式、体验式等营销方式;(4)资产融合,即选择自建、兼并或融合的方式,切入市场。最后,经营管理的创新。可采取以下措施:(1)养老企业和体育企业应注重集成经营与合作共赢,通过细分市场的方式,打造养、乐、健价值链,提升市场占有率,让企业能够在与相关机构或产业合作的过程中,扩大养老领域的范畴,如 “乐龄项目” “康复医疗” 等。(2)注重品牌形象管理。企业在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手段,向用户提供有温度、有思想的品牌理念,通过情感共鸣,使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

5 结语

“体育+养老” 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能够为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支持和抓手,可以增进其他产业与养老领域的内在联系。然而在深度分析 “体育+养老” 服务业融合发展方向上,我们需要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出发,创新融合体系,引领行业规范、构建融合平台,让产业融合有保障、有依托,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与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老龄化服务业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