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提升新闻感染力

2022-11-23 19:59郭燕方亮
传媒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记者站萧山区县

文_郭燕 方亮

2021年12月7日晚10点,杭州江南国际幼儿园梦想家分园部分小班小朋友排着整齐队伍要去隔离点隔离,小朋友们称要去的地方叫“城堡”,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网友的心。从当天傍晚5点到次日凌晨,记者们一直在现场蹲点,用手机记录下小朋友们的勇敢,连夜赶写稿件、制作视频……而后将视频发布在杭州日报抖音号上,点击量很快突破5000万,文字报道在“杭+新闻客户端”的阅读量也突破100万。这既是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在“变”与“不变”中提升新闻感染力的一个小镜头,也是深耕区县新闻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作为驻区县媒体机构,已扎根萧山15年,先后经历了无数个诸如蹲点梦想家幼儿园、抗击台风“烟花”等“第一现场”。面对传媒行业的“变”,始终坚持新闻本色“不变”,挖掘鲜活新闻,讲好萧山故事。

一、行业在“变”,原则“不变”

互联网蓬勃发展带来了传媒业大变革,从媒体到受众的单向传播,媒体与用户的互动传播,再到报网互动与媒体融合的多元传播,尽管内容生产方式、媒介传播形式不断在“变”,但坚持正确导向、内容为王的原则始终“不变”。区县从来都是新闻富矿,作为驻区县媒体机构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内容为王的原则,除了扎根当地的天然优势外,拥有强大的平台和一流的团队,这是站稳脚跟、深耕区县新闻的基础。如果说“站在萧山看萧山”,是我们的“底气”,那么“跳出萧山看萧山”,就是我们的“高度”。要在“变”与“不变”中,第一时间记录“萧山之变”,把提升新闻感染力作为追求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瞿独伊入选“七一勋章”提名建议名单到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近一年时间,她在故乡萧山的“热度”未减。2021年七一前夕,经萧山区委党研室(区志办)牵线,我们第一时间视频连线北京,采访瞿独伊女儿李晓云老师。7月2日,在杭州日报推出《百岁“杭州女儿”瞿独伊荣获“七一勋章”——本报独家专访瞿独伊女儿李晓云》一文,致敬这位“杭州骄傲”。两个月后,我们正式启动2021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第一个访谈人物就是瞿独伊——杨之华的女儿。采访小分队赴京探望瞿老,带去家乡的问候、致敬与怀念,也留下了一段非常珍贵的视频。视频里可以看到瞿老手中紧紧握着家乡特产“萧山萝卜干”,还凑近闻闻,这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家乡的味道”。透过这一细节,仿佛看到瞿老拥抱住了故乡。访谈活动结束后第八天,瞿独伊就因病去世,这段视频显得弥足珍贵。

细节,最令人感动。我们深耕萧山大地,就是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捕捉细节、深挖细节。2021年11月,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萧山召开,凤凰、欢潭、横一“三村”成为现场会考察点。如何从“三村”看全域共富,我们采写了近5000字的新闻通讯《从田野走向世界,从世界返回田野》,在杭州日报刊发后,很多读者感悟“我们从文章细节中读懂了萧山”,也让我们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用户在“变”,服务“不变”

如今,媒体用户早已不再满足于新闻报道本身,更希望能从“专业人做专业事”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为了满足用户对媒体的新要求新企盼,我们与用户开启了“活动+”战略合作新模式。

2021年9月8日,经过初选、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程序,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筹备近半年的“萧山匠心实体样板房”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最终决出5个品质大奖和3个单项奖,这是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成立以来举办的体量最大的单个活动。萧山是浙江首个提出实体样板房“所见即所得”新政的区县,在与主管部门沟通探讨中,如何通过活动来“放大”这一理念,我们不约而同想到策划评选,并以“匠心致初心”为主题,从实体样板房小切口看“宜居天堂”大场景。

杭报萧山记者站充分发挥党报平台优势、资源优势,2021年相继策划了全国知名作家萧山行、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等活动,用多种载体讲好萧山故事。“全国知名作家萧山行”活动获得华媒经典案例三等奖,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受邀的全国知名作家足迹覆盖大半个萧山,《进化的进化》等作品刊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等全国主流媒体。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走进萧山区河上镇,看到一条“竹龙”时感叹:“民俗与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透过河上龙看到了中国农民的浪漫。”杭报萧山记者站用心用情服务萧山,聚焦“创二代”,提出建立研究院的想法,得到萧山区工商联的积极回应。2021年8月,萧山民营企业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被聘为研究院首批智库集体成员。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还聚焦镇街,提炼镇街品牌。“南宋古都看杭州,南宋乡村看欢潭”由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首次提出,获得了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的首肯。

三、时光在“变”,情怀“不变”

“变”,是萧山发展最大的主题。到2021年底,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已在萧山耕耘15年。15年,时光在“变”,但我们的情怀一直“不变”。2021年9月,杭州日报竞潮传媒公司成立,赋予我们更大的用人体制机制优势。2021年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是竞潮传媒成立后策划执行的第一个活动,文案策划、议题设置等全由团队执行。受疫情影响,两度推迟活动时间,因为“不变”的情怀,终于把这一活动做成了“大巨制”。出席访谈活动的萧山区部门领导坦言,这个活动是一次“大手笔”的精彩展示。

面对浩瀚的人物素材,如何才能确定核心主题?我们整理发现一条线索,这些先贤人物对“钱江潮”都有着天生的情感。中共三大代表、创建中共杭州小组的徐梅坤,曾创办浙江第一份工人日报《曲江工潮》,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杨之华、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女英雄楼曼文,在异乡无不思念故乡的“潮”。这是萧山先贤“竞潮的一生”。受故乡“潮文化”影响,他们也成为“潮文化”中的一道风景。我们以“潮”为年度词,把“我们都是钱塘江的儿女”确定为2021年访谈活动主题。为让乡贤嘉宾感受浓浓的“故乡情”,我们从“细节”入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塔细十番老艺人为乡贤奏响传承600余年的南宋宫廷乐开场,这是“家乡的声音”;以萧山籍诗人邵燕祥的诗《山阴道》收尾,表达乡贤对故乡的向往之情。受疫情影响,无法亲临现场的中科院院士韩济生,通过视频连线来了一场云上“京杭对话”,为故乡人民讲述院士的成长之道。

猜你喜欢
记者站萧山区县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招募活动NO.2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一张文化金名片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禁止记者站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