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例证匡补——以辽代墓志为例

2022-11-23 20:50夏定云周阿根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词典用例辞书

夏定云,周阿根

《汉语大词典》例证匡补——以辽代墓志为例

夏定云1,周阿根2

(1. 南京林业大学 图书馆;2.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文章从词典学的视角,以辽代墓志为语料,对《汉语大词典》的例证疏漏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从补充《汉语大词典》孤证、加强《汉语大词典》例证多样性、提前《汉语大词典》例证时间、增补《汉语大词典》语词中间环节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亦将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和修订。

《汉语大词典》;例证匡补;辽代墓志

《汉语大词典》[1](以下简称《大词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历时性语文辞书,代表了当下我国语文辞书的最高水平,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古今习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种宗教的教义等方面。《大词典》的例证就是古往今来汉语文献的档案库。《大词典》由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和上海五省一市的一千多名专家学者历时十八年精心编纂而成,全书共收词语三十七万余条,插图两千五百余幅,约五千万字。《大词典》秉承“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纂原则,广泛搜集古今数千种文献典籍中的词语、熟语、成语、典故等,依两百个部首编排,以繁体字立目,简化字括注于后。单字下用汉语拼音标注现代音,并征引古代韵书中的反切古音,复音词亦以繁字体立目。《大词典》条目的义项力求备,凡是能从古今用例中概括确立的义项尽量收列。《大词典》的释义力求简要明确,各种释义方式综合运用。多义词义项的分合,做到准确清楚又不失之含混,高度概括又不失之琐碎,力求理清其源流,按照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的次序排列。每个义项之下一般精心选择三条例证,必要时可以多引一两个,例证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以全面反映语词发展的历史源流。《大词典》的例证选取的范围涉及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等各方面,弥足珍贵。可以说,它的出版是中国词典史上的一座丰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大型、权威的多媒体汉语电子辞书《大词典》光盘,于1998年9月与广大读者见面,光盘将洋洋12卷大书浓缩于薄薄一盘,收入《大词典》原书的主要内容,在纸本的基础上扩充了大量的电子信息,集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和检索方法于一体,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

辞典的编辑特性决定了所有的辞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成书之时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俗话说,“一部辞书的编成之日,就是它的修订之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质量,《大词典》于2012年12月10日启动编纂修订工作,《大词典》的修订秉承“订严补慎”的原则,我们期待修订后的《大词典》完美呈现。

近年来,墓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引起了学术的高度关注。墓志语料因为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众多等特征而备受语言学青睐,是语言研究不可多得的“同时资料”。利用出土墓志词汇研究成果可以补充《大词典》的不足,因此,我们以辽代墓志为研究语料,从词典学的视角,对辽代墓志词语进行了系统研读,发现辽代墓志对《大词典》例证多有补益。限于篇幅,每种情况,选择2~4个词语进行分析,以说明问题。

一、补充《大词典》孤证

例证是语文词典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词典的例证就是词的价值的“独一无二”的表现。陈炳迢指出:“词典通过举例建立词目,概括义项、验证释义。”[2]关于例证的重要性,王力指出:“法国《新小拉鲁斯字典》(Nouveau Petit Larousse)的卷头语云:‘一部没有例句的字典只是一具骷髅。’无论怎样好的注释,总不如举例来得明白。”[3]358吕叔湘说:“例句选择得好,说明的话就可以简单些,读者能从例句上悟出道理(规律),说明的部分只要一点就行了。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例句,说明部分使多大的劲也不容易让读者完全领悟。”[4]我国辞书编纂很早就重视例证的使用,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就引用了大量先秦著作的原文,从《玉篇》开始,后代辞书不断地扩大引用例证的范围,当代大型辞书的引证范围几乎涉及所有的文献,而且对引证的选择和使用格式也更加趋于科学、完善。对于词典引用例证的数目,杨超指出:“引证例证例句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大型的、历史性辞典引证可以多一点,小型的、现当代词典引证可以少一点。”[5]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大词典》的例证也存在不足,有些条目没有例证,有些条目只有一个例证。

1. 积疹

《大词典》“积疹”条释作:“久病”。引例为唐马戴《寄远》诗:“坐想亲爱远,行嗟天地阔。积疹甘毁颜,沉忧更销骨。”《大词典》孤证,可补辽代墓志。辽重熙十四年(1045)《萧德顺墓志》:“再任左夷离毕,升义成军节度、滑濮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翊赞凝勋,勤劬积疹。渭川之玉,太公徒应于卜畋;洹水之琼,声伯忽悲于梦泣。”①“积疹”一词为唐代新词,唐诗还有用例,唐元稹《贻蜀五首•卢评事子蒙》诗:“为我殷勤卢子蒙,近来无复昔时同。懒成积疹推难动,禅尽狂心炼到空。”

2. 骥路

《说文解字•马部》:“骥,千里马也,孙阳所相者。”《大词典》“骥路”条释作:“喻远大前程。”引例为唐司空图《擢英集述》:“人人骥路,云台之此日豪华;处处鸾丛,仙祯则当时寥落。”《大词典》孤证,可补辽代墓志。辽重熙十四年(1045)《萧德顺墓志》:“公即太师夫人之长子也,仪形端伟,识量优弘,敏晤达于时机,纯雅彰于人表。驷门钟庆,然袭世禄之家;骥路驰声,便蕴公辅之器。”传世文献,宋代也有用例,宋王拱辰《耆英会诗》:“仁皇一庄龙虎榜,桂堂先后攀高枝。宦游出处五十载,鸾台骥路俱腾夷。”由于“路途”为同义复词,故“骥路”作为远大前程之义,亦可写作“骥途”,元段成己《寿贾总官》诗:“骥途千里会须展,小邦未足劳驰驱。”

3. 绵区

《大词典》“绵区”条释作:“亦作‘緜区’。绵延不断的地区。指广阔的疆域。”引例为宋陆游《天申节致语》:“恭惟皇帝陛下,德高邃古,泽被緜区。”《大词典》孤证,可补辽代墓志。辽重熙十七年(1048)《耶律弘义墓志》:“重熙戊子岁秋九月,国家以绵区晏静,景业熙昌。汉武射牛,已举岱山之礼;周文畋鹿,尤遵滋水之风。”实际上,“绵区”一词为南北朝新词,南北朝文献已见用例,《梁书•侯景传》:“我大梁膺符作帝,出震登皇。浃宇归仁,绵区饮化。开疆辟土,跨瀚海以扬镳;来庭入觐,等涂山而比辙。玄龟出洛,白雉归豊。鸟塞同文,胡天共轨。”

4. 坐棠

《大词典》“坐棠”条释作:“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引例为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老父不畏死,愿留公以上闻。悦坐棠而餐风,庶刻石以宾美。”《大词典》为孤证。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实际上,“坐棠”一词隋代已见用例,《隋书•王贞传》:“余属当藩屏,宣条扬越,坐棠听讼,事绝咏歌,攀桂摛词,眷言高遁。至于扬旌北渚,飞盖西园,托乘乏应、刘,置醴阙申、穆,背淮之宾,徒闻其语,趋燕之客,罕值其人。”

二、加强《大词典》例证多样性

例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词的发展源流,显示词义的时代特征。《大词典》编纂体例规定每个义项一般精选三个例证为宜,必要时还可以多引一两个,以全面反映语词的历史源流演变。选用例证时,尽可能选用不同文体的例证。如果只有同一时代的例证,仍然可以引几个。《大词典》的部分条目和义项下面虽然不是孤证,却只列举了同时的例证,这显然违背了词典例证的多样性要求。

5. 涓辰

中古汉语“涓”有“选择”之义,《文选•左思〈魏都赋〉》:“涓吉日,陟中坛。”张铣注:“涓,择也。”《大词典》“涓辰”条释作:“选择吉利的时辰。”所引例证为两个宋代例,分别为宋沈遘《台州通判都官》:“伏审涓辰之良,受署以礼。”《宋史•乐志八》:“克禋克祀,揆日涓辰。”从例证多样性考虑,可补辽代墓志。辽重熙十四年(1045)《萧德顺墓志》:“出则将,入则相,□□□□两朝兮成霸王。乃阅图史,见公之忠亮;生则事,死则□,□□□□□□兮追孝养。乃托铭志,纪公之问望。龟食涓辰,□□□□□□□□垂余烈兮亿万季,斯文未丧。”实际上,“涓辰”一词,南北朝就已见用例,《南齐书•乐志三》:“涓辰选气,展礼恭祇。重闱月洞,层牖烟施。载虚玉鬯,载受金枝。天歌折飨,云舞罄仪。神惟降止,泛景凝羲。帝华永蔼,泯藻方摛。”

6. 翘材

《大词典》“翘材”条义项1释作:“特出的才能。亦指才能特出之士。”引例为两个宋代例,分别为宋曾巩《使相制》:“某精虑造微,翘材絶众。”宋叶适《宜兴县修学记》:“今夫邑之翘材颖质,将进于道,必约以性。”《大词典》引例有违例证的多样性。”“翘材”为宋辽新词,可引辽代墓志,辽重熙十七年(1048)《耶律弘义墓志》:“公玉振金相,竹苞松茂,幼不好弄,居常寡言,弘孝谨以奉先,弭骄矜而接下。允所谓王门之雅器,宗室之翘材者也。”

7. 夭促

《大词典》“夭促”条释作:“夭折,短命”。引用三个例证,分别为唐白居易《寄同病者》诗:“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宋梅尧臣《睡意》诗:“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童幼之年,伤其夭促。”其中第二和第三两个例证均为宋代例,有违例证的多样性,可补辽代墓志。辽大康七年(1081)《萧勃特本墓志》:“故郎君名渤特本,骁勇雄捷,便于骑射,弱冠有成人之誉。嗟夫!富贵雄豪得之矣,惜其夭促,难备其五福焉。”“夭促”一词,传世文献,南北朝已经用例。《魏书•道武七王传论》:“枭镜为物,天实生之;知母忘父,盖亦禽兽。元绍其人,此之不若乎!阳平以下,降年夭促,英才武略,未显于时。”

8. 祗候

《大词典》“祗候”条义项2释作:“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所引例证为两个元代例,分别为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见一簇人闹,祗候,你看是甚么人?”《大词典》引例晚出且有违背多样性原则,可补辽代墓志,辽统和十八年(1000)《高嵩墓志》:“遂于保宁三年用为龙厅直第一指挥使。明年,转充右散祗候指挥使。居牙璋之下,领貔豹之威。”“祗候”一词为宋辽新词,《宋史•太祖纪》:“十二月庚辰,殿前祗候李璘以父仇杀员僚陈友,璘自首,义而释之。”《辽史•萧惠传附慈氏奴》:“慈氏奴,字宁隐。太平初,以戚属补祗候郎君。上爱其勤慎,升闸撒狘,加右监门卫上将军。西边有警,授西北路招讨都监,领保大军节度使。政济恩威,诸部悦附。”

三、提前《大词典》例证时间

辞书的例证有说明语源及词义流变的作用,因为“书证有确切的年代,就本身而言可以证明有关义项的出现不晚于这一时代,同时又可以相互比较说明源和流的关系。”[6]大型辞书引证必须重视语源,在选用例证时必须考虑尽可能地列举出一个词的最早出处和用例,为了称述方便,我们把《大词典》等辞书中使用的最早用例称为“首例”,以区别于汉语史上的“始见例”。到目前为止,要追溯每一个词的每一个义项的最早用例(即始见例),任务还很艰巨。王力指出:“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势力,也值得我们去追求它的历史……总之,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何时产生,何时死亡。”[3]321墓志语言作为一种“雅”的语言,我们更有理由把它作为一个词产生的源头。“一部好的词典,还应该尽可能地为人们提供更多词汇史的信息。例如一个词、一个义位的出现年代等,而这往往通过例证来体现的。《词典》书证滞后的情况较为严重。”[7]当然,要找出每个词的始见例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地去努力探索。加强历史文献语词研究,在断代研究、专书研究、分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努力为《大词典》的每个词目的每个义项都找出最早用例,是历时语文词典的最高要求。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我国多数古籍都已亡佚。墓志文献的发掘,为我们提前词语例证,提供了有益的可靠资料。利用墓志材料,我们发现《大词典》的很多例证是可以提前的,有的提前一二百年,有的提前一两千年。

9. 凤函

《大词典》“凤函”条释作:“犹凤诏。”引例为明李东阳《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殁已五十年方石以礼部侍郎诰请移为旌表为诗纪事奉次》之一:“凤函飞度越江遥,江山离鸾恨始消。”《大词典》例证晚出且为孤证。我们发现辽代墓志已有用例,辽重熙十七年(1048)《耶律弘义墓志》:“洎太师侍中豳王之尹守云中也,公务浩穰,吏曹紧鞅。凡厥剸裁之事,或询裨补之言。聿使讼平,洽臻刑措。所宜凤函演训,驼剑疏封。厚麟趾以笃亲,分犬牙而尊主。”“凤函”为宋辽新词,《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六“道部十八”:“《玉清隐书》曰:有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金简内文。又曰:玉玺凤函,金真玉光,紫文单章在其内。”

10. 闾山

《大词典》“闾山”条释作:“医无闾山的省称。山在辽宁省北镇县西,大凌河以东。”引例为元耶律楚材《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之二:“安东幸有闾山月,万顷松风万山雪。”元耶律楚材《继武善夫韵》:“北阙欲辞新凤阁,东州元有旧闾山。”《大词典》例证晚出,可补辽代墓志,辽咸雍五年(1069)《秦晋国妃墓志》:“晓辞华屋,夕赴玄堂。辽水右兮闾山阳,悲风起兮愁云翔。天凛冽而敛色,日萧索而无光。驻仙軿兮时促,闭幽扃兮夜长。”

11. 枢曹

《大词典》“枢曹”条释作:“中枢官署。”引例为清赵翼《汪文端师殁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仕版登初第,枢曹忝备员。”此指军机处。显然,《大词典》例证晚出且为孤证。作为“中枢官署”义的“枢曹”一词,为宋辽新词。辽代墓志始见用例,辽乾统元年(1101)《梁援墓志》:“公诣殿陛,文成绣黼。获践甲科,轩然凤举。乃陟词阁,乃历枢曹。自陆而上,仪仪益高。徊翔台省,日茂厥劳。”

四、增补《大词典》语词中间环节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中国历代学者没能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上来看汉语的历史。他们往往着眼在古代的某一个平面,特别是先秦时期。学界较少关注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相关研究存在着“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如果不加强中古近代汉语研究,就不能建立起科学的完整的汉语史。也正因为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的不充分,许多词语的演变线索被割裂了。加强中古近代汉语阶段的墓志文献词汇研究,能为完整呈现词语的历时演变过程提供必要的中间环节。

12. 后进

《大词典》“后进”条义项1释作:“后辈。亦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邢昺疏:“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唐张继《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沙汀《淘金记》十七:“龙哥之所以最得人望,并不是因为他资格最老,比较起来,他还算是后进。”《大词典》例证由唐直接跳跃至现代,环节不完整,可补辽代墓志用例,辽天庆七年(1117)《孟初墓志》:“大率不务,艰言苦思,夕常以此语开警后进。其书入能书流,当时无与犄角。性得诗酒,逸吟醉之间,别有遐韵。”

13. 后胤

《大词典》“后胤”条释作“后裔”。《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家虽替于前人,业妄期于后胤。”《大词典》例证由南朝直接跳跃至明代,环节不完整,可补辽代墓志用例,辽乾统七年(1101)《梁国太妃耶律氏墓志》:“妃姓耶律氏,即今仁文睿武元德大和神智圣孝天祚皇帝之外祖母也。出横帐第二族,乃玄祖皇帝之次男隋国王之后胤。”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大词典》对石刻文献的利用是很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大词典》编纂之初,墓志等石刻文献的整理数量少、整理质量不高,且检索技术手段缺乏,这是造成例证诸多问题的重要瓶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墓志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可以说是蔚为大观[8—15],丛书《新中国出土墓志》②等一大批石刻文献先后出版,尤其是中华石刻语料库等石刻电子语料库的建成,直接为《大词典》的编纂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语料,我们希望《大词典》在修订之时,能加强对石刻类文献语料的利用,以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

① 本文所引辽代墓志均出自周阿根《辽代墓志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以下不再注具体页码。

② 《新中国出土墓志》为分省大型历时墓志丛书。中国文物研究所主持编纂的“新中国出土墓志”第一期工程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及江苏、河北、河南、山西四大省份,共19部。第二期工程名为“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获批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2&ZD137),计划出版10部,目前已经有江苏贰南京、陕西叁、陕西肆等卷。

[1]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

[2] 陈炳迢. 辞书编纂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163.

[3] 王力. 理想的字典[M]. 龙虫并雕斋文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4] 周长楫. 关联词语研究的又一硕果——评《关联词语词典》[J]. 辞书研究, 1990(1)124—130.

[5] 杨超. 简明实用辞典学[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166.

[6] 胡明扬. 词典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145.

[7] 董志翘. 《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J]. 语言研究, 1998(2)163—170.

[8] 毛远明.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7.

[9] 王其祎, 周晓薇. 隋代墓志铭汇考[M]. 北京:线装书局, 2007.

[10] 周绍良, 赵超. 唐代墓志汇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1] 周绍良, 赵超.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2] 周阿根. 五代墓志汇考[M]. 合肥:黄山书社, 2012.

[13] 何新所. 新出宋代墓志碑刻辑录•北宋卷[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8.

[14] 何新所. 新出宋代墓志碑刻辑录•南宋卷[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20.

[15] 周阿根. 辽代墓志校注[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22.

Rec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 of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Taking the Epitaph of Liao Dynasty as an Example

XIA Ding-yun, ZHOU A-gen

(Library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chool of Humaniti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is the highest level and the most advanced large-scale diachronic Chinese dictionary in China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corpus of Liao Dynasty epitaph, from the angle of lexic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mission of exemplification in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over four aspects: supplementing the single example of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strengthening the diversity of example in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advancing the time of example in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and supplementing the middle link of the words in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help to provid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lexical history,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mpi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example illustration; the epitaph of Liao Dynasty

H164

A

2095-9249(2022)02-0073-05

2022-02-2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0123)

夏定云(1971—),女,江苏兴化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图书情报。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大词典用例辞书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资费拨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英语大师”陆谷孙
用例规约在课程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领导成员名单
使用用例建模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研究
中国辞书学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
第二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