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电视主持人语言的适配性

2022-11-23 21:56龙薇薇
传媒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语言

文_龙薇薇

“融媒体”概念的诞生依托于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融合,对电视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语言是检验综合能力输出的标准之一。

目前,新技术领域出现了明显的“主持人化”趋势,如在人工智能的媒体报道中,基本语言和信息处理能力明显优于传统主持人。另外,跨界主持人经常出现,有“常识”的跨界主持人给节目增加新的看点。伴随着各地青年宣讲团推出,词汇“破圈”、充满新鲜感染力的“90后”“00后”语言能力者,更是让传统主持人感到压力。以往更侧重语音、语调规范训练的主持人,在专业信息处理、言语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形成更广泛的传播等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融媒深度融合的环境下,电视主持人的标准和相关要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提高电视主持人语言的适配性?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主持人标准和要求的改变

(一)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改变

1.习惯接收碎片化信息

近年,今日头条的“信息瀑流”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标准配置。无论是视频类的抖音、快手,还是图文类的微博、知乎,都倾向于算法主导,将受众关入重复刷新、重复获得反馈的信息茧房。用户习惯从移动互联网接收碎片化信息后,对传统信息输入模式极易产生抗拒,“滑过”成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受众选择。

2.更倾向二元论

在大多数融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碎片化现实下,受众更习惯接收内容方给出直接的“好/坏”或“黑/白”判断,二元论思维流行且固化,谢绝复杂思辨,这也是大量新闻会“反转”的原因之一。

3.更相信意见领袖,也随时会抛弃意见领袖

KOL(意见领袖)是融媒体传播的核心节点。移动互联网巨大的流量,非常容易造就“网红”,他们随之拥有大量的追随者,成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生存状态类似娱乐偶像,既坐享巨大流量红利,也要随时承担“塌房”的风险。

(二)受众的改变导致电视主持人的语言状态发生改变

新的媒体环境下,观众、用户接收的信息量呈几何速度增长,连接信息的接收渠道、平台都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人们以前主动寻找信息,现在被动接受信息,甚至有时是被迫接受信息,这让以传递信息为职业的主持人需要重新思考“该如何说”。

考虑适配需要说得更短。主持人白岩松曾提出:“原来用5分钟说清楚的事情,现在可不可以用3分钟将它说得更清楚,而且更具吸引力?用3分钟说清楚的节奏是什么?语言中浓缩的是什么?还不让人觉得累。那么接下来用3分钟说清楚的事情,能不能用1分钟说得更好?”当观众和用户为信息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容易被抢夺时,主持人精悍、恰当的语言运用会对节目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考虑适配需要适当放下身段。2019年7月29日,央视新媒体中心推出了《主播说联播》融媒产品。该内容密切关注热点,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硬核节目《新闻联播》,也从严肃播报转向情感延伸。硬话软说“聊天式”的创新模式,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考虑适配需要兼顾平台话语体系。2021年6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钱江都市频道“90后”主持人陈黄臻在参与“驻华使节浙江行”随团报道中,依托日常积累,充分挖掘热点新闻,为@美丽浙江抖音号贡献了大量“小而美”的采访素材,让世界看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各国大使在浙江发出的声音。其中“智利大使的女儿就在清华,他为中国考生加油”“叙利亚大使为中国足球加油”“南苏丹公使说:家人最爱浙江茶”,“智利车厘子价格‘打’下来了,大使说:一起实现车厘子自由”,一系列标题和内容更互联网化的采访作品均收获100万+浏览量及大量点赞。

不同的分发平台,意味着全新的业务领域,主持人调整语态“玩出”新花样,可以讲出新故事,也能更好地传递正能量。

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电视主持人语言的适应性

(一)构建融媒思维,实现角色定位

融媒体环境下,民众表达诉求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互动性、社交性是其核心特征。电视主持人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用户体验和市场化反馈,尊重用户的个性化诉求,把握受众喜好,创作出平易近人、接地气的电视节目,从而获得良好口碑。

去年9月1日当天,家长“扒门缝看孩子”的短视频迅速冲上热搜,热搜背后的新闻性,反映了“双减”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家长真实的心理活动。通过拍摄一系列“减负背后家长的不淡定”,央视主播郭志坚作为孩子的父亲有感而发:老师减了家长加,硬把萌娃变鸡娃。小屏热搜反哺大屏生产,大屏语言形成小屏热议,双屏互动、循环发酵,主持人融媒表达让社会新闻活力十足,也确立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播郭志坚从“国嘴”到“家长”定位的亲民变化。

(二)增强综合能力,深耕主责主业

主持人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对基础台本、相关信息、互动数据作出反应,迅速处理来自多层次、多群体、多屏幕的信息,并且把握进程,需要不断增强专业素养、媒介整合能力、现场采访能力、信息编辑能力和现场直播能力,才能将正确、真实的事件生动、有效地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在多场《浙江骄傲》《最美浙江人》主题晚会的深度参与和主持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敏锐感知、对人物精神特质的准确把握、对节目内容的生动呈现、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是主持人要达到的更高要求。“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的研发者,为原创药争取国际定价权的丁列明董事长,是如何看待‘药神’称呼的?”“从世锦赛夺冠归来的徐嘉余参与今天的颁奖典礼,是否是面对镜头穿得比较多的一次?下次接受这样的关注,是否会在家门口举行的亚运会上?”“借助安吉白茶精准扶贫的共富群体,担不担心培养出更多的竞争对手,富了别人穷了自己?”笑泪并存、有节奏和色彩的交流,或许可以有效提升节目的融媒传播效果。

(三)放大个人优势,提升传播长板

央视《共同关注》的节目主持人朱广权,擅长将非时政消息编成押韵的顺口溜播报出来,因其所在平台主持人端庄的播报气质,已在受众中形成收视习惯,而朱广权的状态与观众预想中的存在反差,也更因为语言的精彩,使其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拥有极高的关注。如今押韵式播报,已成为其鲜明的个人标签。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钱江都市频道美食、音乐、演绎多元融合型主持人赵时,擅长从音乐语言的角度破解传播难题,《高楼逃生freestyle》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为“浙江骄傲”年度正能量人物评选定制的《生命的重量》,歌颂普通人聚沙成塔的向善力量;《浙世界那么多人》MV描绘浙江人疫情下的从容和互助,不到24小时单条点击1.3亿次,成为2021年底现象级传播,该音乐MV与《央视新闻》一起成为微信公开课的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语言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语言是刀
会聊天的主持人厉害在哪里
栏目主持人语
我有我语言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语言的将来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