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纪录片视觉语言创新

2022-11-23 21:56魏楠一
传媒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程师纪录片动画

文_魏楠一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运用真实、详实、朴实的视觉语言往往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首选,久而久之便诞生了一种质朴的记录美学,这种视觉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电视纪录片的“标配”。但随着电视技术进入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拍摄手段被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创新多变的视听语言更符合观众快节奏的收看习惯,而传统电视纪录片面临这一挑战,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视觉语言上进行创新,以求吸引更多的观众,将优秀的内容传播出去。

技术加持下视觉语言获新生

一部分创作者在受影视工业发展的影响后决心将电视纪录片的视觉语言进行升级迭代,通过夺目的视觉效果将观众吸引回来。时间倒推回10年前,《舌尖上的中国》精致的升格慢动作镜头,go pro等运动摄像机主观镜头的运用,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最终助力这部纪录片成为当时现象级的作品。

浙江卫视团队在2020年拍摄纪录片《东向大海》时,就有对主观视觉语言的巧妙设计。在该片第一集《瞰潮》中,有一段舟山跨海大桥中的西堠门大桥(当时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悬索桥)迎来建成10周年的检修的讲述。桥梁工程师需要行走在大桥主体上方百米高空的钢缆上,往下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样的工作环境,专业的桥梁工程师尚且需要步步为营,携带重型摄影摄像设备的摄制组人员更是无法做到平稳跟拍。但是拍摄团队不愿意因此降低拍摄标准。反复探讨后决定选用go pro可穿戴运动摄像机进行拍摄。桥梁工程师三人一组排成一字前后行走在钢缆上,拍摄团队将go pro固定在第二名工程师的安全帽前檐及第三名工程师的胸口。安全帽前檐的机位记录他们在钢缆上行走时该工程师的主观镜头与他用仪器对钢缆表面进行检测的工作画面,胸口的机位则记录了第二位工程师的一系列动作,这样便构成了在钢索上的一组主观镜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摄像机要尽量稳固,事先检查画面有无遮挡或者倾斜;为了避免“穿帮”,安全帽和着装尽量与运动摄像机颜色相统一。由桥梁工程师协助完成的这一组主观镜头,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效果,直接将屏幕前的观众带到事件的第一现场,不仅是一种非常规化的视觉语言,更是展现了海上作业的艰险,突出超级工程建造维护的不易与伟大。

在技术的发展与升级之中,电视纪录片的视觉语言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近些年无人机飞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电视制作人操控无人机进行简单的航拍已屡见不鲜,在此基础上还催生出了更具难度的穿越机拍摄甚至无人机VR拍摄。《东向大海》的创作团队也对这种无人机VR拍摄技术进行了尝试。VR拍摄即是将6台同型号相机(一般搭配广角镜头)安装于一个同轴支架上同时开机进行拍摄,最后通过后期合成获得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下360度视角影像的拍摄方式。《东向大海》中许多超级工程、地标性拍摄主体都在远离陆地的海面之上,普通VR拍摄面临着机位难以设置的问题,因此团队将VR拍摄装置固定在八悬翼无人机的下方进行。相较于传统拍摄,VR拍摄需要特别注意拍摄对象的选择,因为呈现效果将是全方位的。人一眼所能容纳的视觉角度通常只有124度,双眼水平视角最大也仅为188度,传统拍摄时往往只将注意力放在镜头朝向的方向,而忽略镜头的背后。但VR拍摄带来的画面是360度全方位的,因此四周都成为构图的一部分,选景时需要选择四面八方均比较理想的拍摄对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无人机VR拍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无疑是新颖夺目的:借助无人机可以轻松突破大海这道天然屏障对于摄制组机位的限制,无限迫近海上任意的拍摄目标,VR技术解放了视角上的盲区,即使是广角镜头也无法提供VR拍摄所带来的迫近感与视觉冲击力。

视觉语言创新推动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与传播

有了技术的加持,电视纪录片在视觉语言表达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独特的影像风格使纪录片的受众面更为宽广。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作的纪录短片《假如国宝会说话》,利用数字后期技术,使一件件文物“活了过来”,直接变成故事的讲述者。该片的视觉效果对传播传统文化无疑起到了正面的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引来了质疑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还能称之为纪录片吗?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收看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将好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年龄层的观众看到,是纪录片创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新兴的技术手段,创新的视觉语言本身,是纪录片中不可分割的一个元素。近几年,主流媒体和大型摄制团队纷纷升级为4K拍摄。拥有造型感、电影感的视觉语言、VR拍摄的影像画面,借由数字技术合成加工后的影像,都是电视纪录片的一部分,和影片中的内容一起记录着这个时代。浙江卫视推出的历史人文纪录片《戚继光》便邀请到了中国美院的动画团队合作,在纪录片中尝试了定格动画与逐格拍摄技术。创作团队在研究了许多明史资料后,对定格动画的“主演”人偶进行了服装兵器人物形象的全方位打造,细致到明军军装的花纹样式,倭寇的穿着造型,都有其对应的出处。片中介绍戚家军狼筅小队的组成时,讲到身材高大的队员担任藤牌手,就特地选用了两个身材高大结实的“人偶”,以做到纪录片应有的严谨。定格动画便是将这样精心制作的人偶场景进行逐帧拍摄,即一个个场景搭建起来,拍摄成照片,再合成一段连贯的动画的视觉表现形式。创作团队在人偶动作的摆放上完全参照真人,这样的创新视觉表现形式填补了无法通过实拍获得历史画面的空白,为厚重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添加了趣味性,该片登录以年轻用户群体居多的哔哩哔哩视频平台后,迅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喜爱,在电视开机率逐步下降的今天,为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同时,这类纪录片还保留着时代记忆,正片中创作团队有意加入了一段“幕后花絮”,即定格动画的创作过程,这样不但解释了该元素的由来,更是可以充当后来者研究电视纪录片与影视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定格动画所表现的历史场景也是一个个完整的动画小片段,稍加剪辑便可以成为一个个短视频作品,便于在网络与移动平台上投放,提高作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视觉效果始终服务于内容

谋求视觉语言的创新与突破不代表其可以凌驾于内容之上。创作过程中还是要先挖掘内容本身,寻找到一种合适的视觉表现形式,才能为电视纪录片锦上添花。过分重视内容而忽略了视觉表现力,无疑起不到大众传播的效果,但一味追求视觉张力而忽视对作品内容的打造和深度的挖掘,也会使电视纪录片失去灵魂。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影视传媒教学的扩展为视听语言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创作者本身又作为观众,可以从国内外优秀作品中汲取灵感,扬长避短,将优秀的视觉语言改良后用于创作,随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工程师纪录片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汽车工程师》征稿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我的动画梦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