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

2022-11-23 03:02张慧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花样跳绳教师应

文 / 张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个关键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力。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机构在近些年联合出台了有关策略与政策,推进全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目的在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更多的中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以养成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作为首要目标,并利用体育活动来提升与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花样跳绳在传统跳绳基础上加入了诸多时尚因素,可以使跳绳运动更具乐趣。对于花样跳绳运动,大众的接受程度日渐增高,不少小学均将花样跳绳运动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构建出适应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方式。

1 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势

我国的花样跳绳历史悠久,此项运动自南宋起就一直很受欢迎。花样跳绳运动是利用绳子摆动来进行,其既可以有效达成学生平时的锻炼与身体健康需求,受伤的概率也很小,该项运动对于各类人群均十分适合。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花样跳绳的优势在于成本小、易学习。学校若要开展其他体育运动或体育比赛,通常来说都必须具备专业教学设备,同时还需要耗费较高成本来维护,不过,花样跳绳运动只需一根绳子则能开展锻炼,成本优势也是花样跳绳运动长期以来得到推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能轻松应付花样跳绳运动的成本。同时,花样跳绳运动在场地与时间方面的要求较低,不像篮球、足球等运动的开展局限于特定场地,只要是地方足够开放平坦则能进行跳绳运动,并且不受限于时间,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开展主动练习,没有时空所限,进行花样跳绳运动的自由性与灵活性更高,能帮助小学生展开身体锻炼。[1]另外,相对而言,花样跳绳运动自由度更高,游戏规则并不固定,学生能按照自身喜好去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规则,他们在掌握基本的跳绳技巧之后,则可以按照自身意愿灵活地进行游戏。

图1 小学生开展花样跳绳活动图

2 新课改下花样跳绳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新体育课标明确了新的改革理念,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终身体育为培养目标,以快乐体育来落实整个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改的花样跳绳创新教学,能很好地推动学生的身体健康、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正是对新体育课标的良好落实。

2.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青少年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一直坚持跳绳可以很好地帮助骨骼生长,使其拥有更强壮的骨骼,对他们的发育极其有利。同时,借助花样跳绳创新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花样跳绳,跳绳过程中节奏性的上下跳动可以激发脑细胞生长,帮助大脑发育。另外,跳绳还能够促使人体反应度与灵敏度的提高,借助跳绳能够使四肢的协调性更好。[2]最为关键一点在于跳绳运动极易学会,锻炼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显著,借助花样跳绳活动能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课程教学的兴趣引导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花样跳绳运动具有协作性、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利用花样跳绳的集中展示,能切实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与校内教学资源相融,选用各类形式安排课程,从教学的模式、策略、形态,以及组织形式与跳绳成效等维度来建立创新教学,能从不同维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加花样跳绳跳法创新活动中,借助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切实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跳两次绳和交叉、前进、前进交叉以及趣味跳长绳,持续尝试出全新方式,在调动学生的创新理念时,还能够很好地增强运动成效。

2.3 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

花样跳绳一些较为简单,而一些较为复杂,跳绳的方式主要分成单人与集体两类,主要包含了单人、两人一绳、两人两绳、小组一长绳以及自由组合多人等跳绳模式。开展集体跳绳能够使学生在此类集体比赛当中获得锻炼,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思想。在集体花样跳绳创新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带领学生团结在一起,和其他的人来开展协作,增强他们和其他人的沟通交互能力,以助于学生利用花样跳绳的活动在感受到竞争乐趣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3 新课改下花样跳绳创新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创新示范,调动学生练习热情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更为形象与直观。体育教师对花样跳绳动作示范加以创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跳绳的步骤与动作转换等,以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动作记忆,激发他们在花样跳绳上的兴趣,为其掌握准确、熟练的技术动作提供保障。创新示范模式可以有效准确该学科的教学成效。体育教师来做动作示范的时候,应该基于多个维度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示范过程中了解花样跳绳理论,学会跳绳技巧,通过跳绳示范来为学生打造出健康的运动场景,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与高效地开展。开展花样跳绳教学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跳绳起源,以助于其对跳绳运动的活动作用有所掌握,调动他们在花样跳绳运动方面的积极性。[3]多数学生较为了解单摇跳绳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单摇跳绳的步骤进行复习,同时开展示范操作。在示范时,教师要对怎样防止跳绳运动中出现受伤状况进行及时讲解。对于某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开展指导,为他们开展行进走步跳动作示范,此跳绳动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带动之下学生争先恐后,课堂的气氛十分融洽,增强了教学成效。

3.2 创新形式,激活学生练习思维

教师对学生在花样跳绳方面学习兴趣的调动,创新花样跳绳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思想,增强教学的成效。首先,教师要对花样跳绳教学的游戏与创新的特点加以重视,通过跳绳创新,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关注,逐步创建高效课堂。其次,为实现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得以改变,教师应按照教学任务,基于学生的身心特征,多元化教学模式,基于对基础的巩固,进一步提升训练难度,使学生在考验中建立训练意识。最后,教师应对学生团队思想的培养加以重视,在教学时使学生有更多协作的机会,借助激励推动学生的跳绳兴趣,使其在丰富多元的花样跳绳运动当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教师通过游戏开展花样跳绳教学活动,如在“单摇交叉编花”教学中,教师要以先分解后整合的模式为学生进行前交叉跳绳法的示范,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加以模仿。教师巡回同时纠正指导错误的动作。教师要基于“单摇交叉”来倡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跳绳模式,学生兴趣极大,则将立马进行练习。学生所设花样跳绳模式难易各有,教师应基于其难易度来划分小组开展训练。[4]然后,由教师为学生给予展示平台,不同小组主动体现训练的结果。教师应以不同小组的表现为依据来进行综合性衡量,并设立各类奖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认真所设课堂当中明白花样跳绳的乐趣所在,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

图2 小学生展示花样跳绳练习结果图

3.3 创新展示,提升学生练习效果

教师应对花样跳绳的展示加以创新,以防展示模式过于单调无趣。首先,教师应通过使用交互性教学法,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带领学生感受到花样跳绳的趣味所在,让锻炼的气氛更浓,从而增强教学成效。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游戏来展示,学生从游戏里体会到有趣,进而学会花样跳绳的方法。创新游戏模式能帮助学生更快融入集体活动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为学生提供理念支持与展示平台,可以在促使学生学会花样跳绳方法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方式,此对体育教学工作而言,具有明显的价值。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游戏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学生对这种模式具有浓厚的兴趣。[5]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好胜心较强,与此结合,教师组织了各类花样跳绳游戏比赛。在“行进走步跳”的游戏中,教师设计了30米的赛道,将学生分为小组开展比赛。对抗十分激烈,学生的表现也很显著。教师趁此机会,展开下一个由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的游戏竞赛,学生分为若干个竞赛小组,以摇绳编花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增,基于教师的带动,花样跳绳教学的成效会更为突出。教师在比赛时对学生的状况给予实时的关注,并为其提供一些必要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竞赛,能够从实质上建成以生为本、容融洽有序的高效课堂模式。

4 新课改下花样跳绳创新教学时需注意的要点

4.1 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开展跳绳教学前必须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掌控好跳绳锻炼的安全,使学生由单人和原地并脚等基础活动中了解并学会基础的跳绳方法。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合理加大难度,尤其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时,要进一步加入如双摇、长绳等各类跳绳法。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应让跳绳难度保持一定的梯度,合理改变教授于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在动手、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发展加以重视。教师应清晰定位跳绳运动,必须安全高效。如:要选择合理的跳绳长度,选择平坦、干净并具备保护办法的跳绳场地,选择运动装、运动鞋为主的跳绳服装,要指导学生在跳绳之前进行必需的热身准备运动,以保证学生每个身体部位均得到很好的伸展,防止运动伤害。确定跳绳运动教学目标,应与学生学情结合,调动其跳绳的积极性,收获跳绳的成就感。如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一年级学生可设成“可持续双脚跳绳5~10次”,二年级学生可设成“可保持很好的双脚跳绳节奏”,对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教师应倡导学生在巩固自身跳绳法来合理增强跳绳技巧。

4.2 结合学情构建梯度训练体系

跳绳训练综合性较强,教师应于学情相结合调整跳绳的训练办法,形成梯度性跳绳动作量和相应的跳绳项目训练机制。训练跳绳动作要领时,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加以关注,尤其是初学的学生,在肌肉收缩力与耐力上都较低,容易出现疲劳。对于这些学生,要采取以原地无绳摇臂与双脚并脚跳地为主的训练方法,等到学生体质和摇绳水平有所巩固之后,合理地进行记数单人单绳的训练。在跳绳动作量的递进性练习时,将最初的“10次”作为标准,累积分级后进一步提高到“30次”、“60次”,逐渐完成训练任务。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呼吸调节的指导。呼吸的良好有序是决定跳绳质量的关键。低龄的小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跳绳的呼吸法,在跳绳中,肌肉紧缩,集中在腿部,此处的肌肉消耗过大。若呼吸的方法不合适,则将使学生的呼吸短促,出现缺氧,使训练成效受到影响。教师应从鼻子呼吸开始,带领学生掌握跳绳节奏,使呼吸保持正常的频率。注重跳绳动作的节奏,适当配置体力。部分学生最开始跳绳时,速度太快,然而接下来的速度则开始减慢,动作逐渐不标准,这是因为肌肉产生疲劳,不能保持训练的持久成效。可见,教师应让学生对自身体力进行科学调整,重视持久的练习和巩固,由从长期积累中进一步全面增强体质,持续增强跳绳成绩。

4.3 分层开展针对性指导

教师要在花样跳绳与其他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各种特点,并进行相应指导。在教授花样跳绳时,为尚未学会基本方法的学生单独细致的讲解应并指导他们的动作技巧;为已经学会但不熟悉动作要领的同学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在课堂中为学习进度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良好安排;给予快速优质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表扬,既可是口头表扬与一定的物质奖励,还要借助使其为全班学生做示范或当指导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找出动作错误,带动他们提升自我等办法来提升其的荣誉感、责任心,还可调动其他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而对于差生的态度同样关键,应启发引导,为其及时解决难点,调动其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尤其应对体育课内、课外的一体化加以重视,在体育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指导难度更高的花样跳绳法,培养优秀学生,帮助他们不仅学会健身的技能方法,还掌握了自主、自练及自评法,最终养成良好的锻炼方式。

5 结语

将花样跳绳融入体育教学当中,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也可增强他们的体质,提升其奋力战胜困难且不轻易言败的精神,借助组织体育竞赛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基于新课改的花样跳绳创新教学,要对示范、教学及展示的模式加以创新,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训练心情,增强他们的训练成效,完成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花样跳绳教师应
花样童年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洁齿的花样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绽放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