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化传播与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

2022-11-24 01:00姜维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8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数字化

姜维维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引领各行业领域的深层变革。大学校园文化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了在新时代中持续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保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动能十分重要,因此大学校园文化与数字化传播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现以新时代校园文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为着眼点,探索数字化传播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施路径,从而为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高效传播,达成思政育人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我国网民规模逐年攀升,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数达到了10.51亿。与此同时,“5G+”互联网技术也赋能各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数字化变革[1]。大学校园文化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将各种数字媒介作为载体,以其方便快捷的属性携带强大的传播动能,但同时带来诸多问题。在新时代,如何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数字化传播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施途途径,从而更高效地传播校园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是大学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

大学校园文化与数字化传播现状

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现状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施途径,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在数字化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一些新问题。其一,在各种信息相互激荡、外来文化侵蚀的数字化时代,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诸多文化意涵面临冲击淡化的风险。其二,大学校园文化因长久积淀而具有文化定式,资源、语态更新乏力,与新时代信息传播要求存在差距。其三,在新传播样态崛起时代,以校报、广播、网站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舆论场式微,脱离学生视距焦点,传播动能不足。其四,传统课堂教学偏向单向知识输送,缺乏学生主体意识及思辨能力的培养,违背德育目标[2]。

大学校园文化在建设和传播上应重视上述情况,化危机为转机,在数字化新时代寻求繁荣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以文化人,更好地达成思政教育及德育培养目标。

数字化传播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传播模式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广泛深入的革新,从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到学习生活习惯,乃至意识思维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时代,大学生对数字化媒介的依存度很高,数字化传播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多面向的应用。在大学校园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数字化媒介提供了高效传播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能。可以看到,数字化在短时间的发展阶段中已经迅速建立起多元立体的传播渠道,使学生在接触校园文化时更便捷、更及时,极大地拓宽了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施途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与时代需求的鸿沟,正通过数字化传播模式予以弥合,赋予校园文化充沛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时代下保持繁荣发展的态势,发挥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

数字化传播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变单向被动输送为多元主动吸收

一直以来,传统的校园文化教育比较偏重单方面的知识输送,缺乏双向互动和学生主体意识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本质上背离了德育目标,因而实施效果不理想。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元网络信息以数字媒介为传播载体参与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利用抖音、微信、QQ、微博等各种数字化渠道来交流沟通和获取资讯,使得信息流动方向和路径由原来单向被动输送转变为多元主动摄取,学生吸收文化意涵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符合文化培养目标。例如,微信能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学生喜欢其便捷及时、生动形象的特征,也就更愿意主动吸收其中的内容[3]。对于在新时代成长的青年大学生而言,以微信等新兴媒介为平台开展校园文化传播,加之得当的教育引导,相比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提高大学校园文化资源产出效率

传统的校园文化资源大多依托纸面或特定空间,难以具备持续产出的能力,因而容易出现资源陈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数字化载体对校园文化资源信息有更强大的承载能力,能够通过在网络空间的迭代传播获得无穷的资源持续产出效能。各类图文影音资料通过链接的方式在数字化传播媒介中互联互通,呈现叠加的集聚效应。例如,抖音短视频是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互动型传播平台,不仅可以发布视频内容,进行原创资源的产出与传播,还能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进行良性的社交互动交流,增加了校内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接触机会,有利于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使大学校园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以及更广大的人群中进行裂变式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传播质量,丰富了校园文化资源内容。

减小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屏障阻力

与传统传播方式使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力逐渐下降不同,数字化新型传播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与大学校园文化所具备的丰富性紧密贴合,表现出蓬勃的朝气。数字化媒介适应碎片化、即时化的阅读需求,克服了学习时空分散的壁垒,其阅读形式易被更广泛的大众所接受。同时,在大学校园文化辐射引领社会价值的功能上,数字化载体更能助力校园文化向校外传播和推广,塑造校园正面形象,使大学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正是由于数字化传播具有上述特征,在校园文化传播中融合数字化手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消弭传播的屏障阻力,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播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凸显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传播和推广校园文化的效果。

数字化传播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破除旧观念,用好数字化载体的挑战

当前数字化平台在校园文化传播方面虽有日渐增多的应用,但仍存在观念滞后、主动应用意识不强、操作生疏以及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首先,一些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及操作模式难以转变,知识的单向输送习惯仍未彻底改变,学生主体地位仍未完全建立。其次,部分数字化平台内容缺乏吸引力,只是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辅助工具,其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最后,数字化平台更新迭代迅速,未同步提高学生对数字化工具的实操运用能力,信息整合管理和个性化应用能力不强[4]。如何用好众多数字化工具,实现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大学校园文化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引领多元舆论,传播正确价值观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量呈级数增长的趋势,种种价值观念的冲撞对渴求新知识的大学生群体形成不小的冲击。各种娱乐资讯、商业信息过度膨胀带来的快餐文化容易使人丧失思辨能力,迷失方向[5]。部分学生在信息的选择偏好上热衷于娱乐资讯,而对社会政治时事方面的关注不足,且在多元发声的网络环境中容易选择偏颇的价值立场。面对多元价值盛行的现状,大学校园文化还未及时做出有效应对,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校园文化如何与数字化并行发展,占据价值引领的制高点,是校园文化传播必须解决的问题。

沟通方式转变,人际关系疏远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交流的时空屏障,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时也为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挑战。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校园文化传播模式,使师生分离的远程输送成为可能。习惯在虚拟空间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青年学生,可能对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比较排斥,容易产生脱离实际的意识思维,淡化人际间的感情,导致彼此之间产生交流障碍,久而久之会弱化人际沟通能力,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6],这与培养健全人格的思政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如何在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同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培养健全人格,是大学校园文化必须权衡的问题。

新时代下数字化传播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实施路径

数字化工具融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育人最基本的手段,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只有与课堂文化教育相融合,才能在彰显数字化传播活力的同时,突出核心价值的重要地位,实现思政育人的根本目标。探索数字化平台与课堂文化教育融合途径的关键是提升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水平,培养一支兼具政治文化素养与数字化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校园文化教育队伍,提高教师运用数字化工具教授校园文化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实践时主动挖掘与应用数字化资源,如开发新颖、有创意的课件,结合数字化技术不断总结新型教学模式。还应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多元性、开放性,在给大学生输送校园文化养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将其传播校园文化的角色从被动的看客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资源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以更好地传播大学校园文化。

数字化平台融合传统传播方式

传统的校园文化在一代代师生传承中发展至今,以报纸广播、橱窗海报等为媒介,因其强制传播的特性,为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7]。数字化平台的成熟应用,不应以完全摒弃传统媒介为代价。应辩证地看待新旧更替,将数字化传播的时效优势与传统线下传播的文本优势有机结合,双效并举地实现校园文化的高效传播。一是传统校园媒体主动寻求数字化工具,提升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信息的传播效率。二是构建立体化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如建设校园文化专题网站,开设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进行讯息推送等,在繁杂的网络世界中占据数字化育人高地,线上线下联动,全面管理运营,打造高质量品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

数字化技术融合网络监控管理

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每个参与的个体都可以是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量,传统的信息审核监管机制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几乎不可能实施有效监控。建立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网络监管机制,改变目前应对多元文化冲撞的慌乱局面,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迫在眉睫。高校应在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制定数字化平台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意识形态层面的风险,为激活大学校园文化数字化传播提供顶层支撑。建立融合数字化技术的网络监督机制,实施及时、精准的监督管控,强化校园文化主导地位,为学生构建健康的主流文化生态环境。运用流媒体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的联合技术实施网络远程监控,预防校园安全隐患,保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营造安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8]。

数字化资源融合大学内在精神

数字化是资源传播的形式和途径,而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应坚持以内容为根基,结合大学自身特色和发展方针,利用图文、短视频、播客音频等新媒体各自的传播特色,打造精品内容,激发情感共鸣,营造爱校荣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以校庆活动为契机,以校史为题材进行数字化内容的产出,在创作中汲取校园文化精神养分,增强校园文化向心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时事新闻,针对性进行原创内容的创作,并在创作中结合网络流行语等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以体现校园文化的包容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创作为纽带,向学生传达校园文化的信息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数字化传播的发展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广大的空间。在新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传播工作中,数字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大学思政教育必须占领的战略高地。大学校园文化与数字化传播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德育目标,同时也具有辐射社会的巨大动能。大学校园文化应把握好数字化传播发展的契机,用好这一新兴传播手段,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在数字化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者和传播者应继续深入研究数字化传播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实施路径,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开创大学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