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中文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24 01:00李千驹朴美玉
理论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化理念职业

李千驹 朴美玉

引言

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强调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学科属性在高校育人育才的工程中肩负着重要任务,是构建和提升高校整体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1〕在中文学科知识性和价值性引领下,中文类专业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国家软实力建设对中文类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开启了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以来,中文类专业发展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但目前来看,由于此类专业的壁垒普遍不高,专业能力具有可替代性,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新形势下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就业瓶颈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的出发点。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职业化概述

1.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威廉·斯派迪(William G.Spady)于1981年提出的。其研究逻辑经历了从教育理念原理探究到实践应用研究的过程;研究视角经历了由宏观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拓展到微观课程论的过程。OBE的提出者斯派迪还于1994年创设了成果导向教育金字塔结构。该结构分为五个层级,即一个执行范例、两个关键目标、三个关键前提、四个执行原则以及五个实施要点。其中,OBE理念里“四个执行原则”被各国学者纷纷继承和实践。这四个原则可归纳如下:第一,清楚聚焦于重要的高峰成果;第二,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以最终、高峰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反向进行创设;第三,期许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第四,扩展机会让学生实践其所学,以证明其学习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为其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2〕

2.职业化

职业化是将职业变成其本身的全部活动过程。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技能规则。其中,职业技能是外在表现,也是一个职业人能够赖以生存,低则要求谋生、高则谋求事业发展的前提;职业相关知识与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技能的基础;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是如何看待工作,分清工作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价值判断体系以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职业道德判断体系,因而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是职业化的根基。职业化外延产品是一整套规则和流程,内涵则是经过长期训练内化养成的个体品质,是一种精神和力量。〔3〕

近年来,“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日益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认同,在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指导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中效果显著。而以个体职业化养成为目标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本文试将“成果导向教育”和“职业化”的理念引到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中,以期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二、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大环境下,中文类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文类专业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设置中文类专业的高校数量和招生人数都逐渐减少。

从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延续宽口径就业的传统,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从部分院校官网中整理的数据来看,中文类专业简介中的就业面向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偏远山区中学以及各类教育机构,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相关岗位,可以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宣传、公关、行政管理等工作。这样的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与其他人文类专业重合度高,专业的区分度较弱。

2.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背景下,以传承语言文字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任务的中文类专业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使命更为重大。相关院校按要求修订并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增加了文学、文化类课程,但由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化,相当一部分院校的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实训与课程相融合的意识有待提高。

3.中文类专业人才的职业化特征不够突出

中文类专业职业面向宽泛,毕业生就业岗位多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中文类专业毕业生的复合应用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中文类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没有明显的优势,职业化特征也不突出,因此,复合应用能力薄弱,缺乏职业抓手,难以满足相关潜在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4.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随着信息科技及全球化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带动教育和媒体各产业的融合已形成了不少新业态和新岗位,而这些变化目前并没有在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充分体现。院校中文类专业对行业发展动态研究不够,中文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部分院校的课程设置因师资队伍结构、院校教学资源而定,导致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产业升级的新需求,不能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引领性。

三、OBE理念下的中文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OBE理念作为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置于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主张学以致用,同时提高个体的综合能力,以期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4〕这一理念尤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文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引进该理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文类专业职业化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对口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还普遍存在着职业特色不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职业院校来说,探索构建符合具体职业岗位需求的中文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OBE理念下的中文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于OBE理念重塑培养目标

OBE理念的首要原则是聚焦“学习产出”,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体现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院校中文类专业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太宽泛,与相近专业界限不清等问题,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中文专业与相近专业的差异性以及专业发展的前瞻性。相近专业在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上的高度重合不利于各个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因此,要处理好中文类专业跨行业、宽口径就业的实际与主要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参考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标准,结合专业升级、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新业态、新职位以及地方产业特点,确立该专业的主要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

2.基于OBE理念确定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是该专业发展的瓶颈。OBE理念下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5〕基于该理念,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专业能力要求应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新职业简介中有关职业能力的表述,结合目标职业调研结果,归纳细化出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应、与相近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区分度高、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传承领域有特色和实践性强的主要专业能力。

3.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学体系

(1)构建优质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OBE理念所着力强调的学习成果的获得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能力结构中的每一种专业能力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优质的教学内容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习成果的产出必须由有效的、实用的教学内容来达成,因此,构建优质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针对部分院校职业中文类专业基础课程与通识类相关课程界限不清、专业核心课程与汉语言文学等本科课程设置区分度不高等问题,我们应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能力需求,重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逻辑关系,围绕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传承两个方向打造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参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职业技能的融合递进,并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纳入专业核心课程的体系。

(2)构建清晰的课程目标

OBE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者不仅需明确人才培养的毕业能力指标与核心能力,还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大纲中设定课程目标,每一门课程均要对应毕业要求的某些指标点,并清楚地描述达成目标的具体途径。根据这一教育模式,中文类专业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也应构建好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实现与主要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

(3)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优化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OBE评价模式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及时、灵活、深入和合理的评价。避免了终结性评价过分强调考试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弊端,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尤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更需要合理的评价机制加以激励。因此,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评估也应吸收OBE的教学评价理念,加强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注重平时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言传”是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的主要源泉。OBE理念强调学生学习产出以及所学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应时而动、具备过硬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领域发展动态的人才。为此,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应用型中文类专业师资团队,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面向中文专业的授课教师展开定期培训,并创设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企业的挂职锻炼,以推进实践课程的建设。院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来校参与教育工作,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及就业能力。〔6〕另外,院校还可以考虑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激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

OBE理念下,中文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还需要融合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以地方产业对于该层次专业人才的多样性需求为基准,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意识。

(5)构建校内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OBE成果导向模式设计合理的校内实践课程,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就业出口企业的相关部门了解现在对中文类人才的能力需求,明确“学习产出”的目标,并以此来反向设计相应的实践性课程。为更好地提升实践课堂的现场感和在仿真业务场景下的业务处理能力,要加强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打造虚拟教学的课堂。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口进行人才培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真实场景下的综合应用能力,以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与职业前瞻性,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证。

4.建设“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国际化平台

“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是职业教育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精准培养区域国际交流所需职业化人才的新途径。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教育部提出将推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鼓励国内职业教育机构、中资企业参与国际中文教育,促进职业技能与国际中文教育“走出去”融合发展。〔7〕该项目的提出拓展了中文类专业的就业面向,指明了产教国际融合视角下的双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搭建“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国际化平台,对接“中文+职业技能”相关岗位,培养适应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技能交流需求职业化人才,成为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结语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推进中文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并不是彻底摒弃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借鉴其理论与方法,将其融入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优化改革过程中的措施和方案,以产出为导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制定更具职业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

中文类专业知识与技能可支撑众多职业的基本能力,但其通识性、普遍适用性为中文类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文类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中文类专业建设方面的有益的探索,有待在中文类专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猜你喜欢
职业化理念职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