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博物馆教育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

2022-11-24 01:00周口市川汇区水灌台文物保管所
文化产业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习者个性化博物馆

赵 娟 周口市川汇区水灌台文物保管所

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影响,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和调整提供更多参考和帮助。现分析当今时代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新需求,讨论信息技术如何与博物馆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对博物馆教育作出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官网于2022年正式公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指出了博物馆不仅需要收藏和保护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产物,同时也需要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将博物馆确定为面向大众的公共教育机构,更好地普及各种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素养并拓宽人们的视野,因此社会教育也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当然,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在博物馆教育中,学习者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没有固定的程序和场所以及相应的教材。但是不难发现,现阶段博物馆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与预期目标仍存在较大落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而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和改良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保障。明确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分析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新需求,可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博物馆教育中,从而提高博物馆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融入博物馆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迅速推广、普及与应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阶段其已经逐渐渗透并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人们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活娱乐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较多帮助。因此,不难发现,各行各业要想实现转型和升级,在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落实也同样如此。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让博物馆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博物馆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提升博物馆教育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传递文化和知识。

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新需求

多样化的展品呈现形式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技术,被应用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在落实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传统单一的产品展示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让博物馆展品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展示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强化学习者的共情能力

博物馆教育更多的是涉及历史方面的知识文化或产品,而所学的知识一旦与历史有较大的联系,就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出现两极化。一方面,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着较多的故事情境和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形象,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另一方面,历史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习者只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知识的学习,很可能导致学习者失去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也同样如此。在新时代,要想让博物馆的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习者,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价值,就需要构建情境化空间,让博物馆教育更加偏向于积极的一端,通过情境化空间的有效设计,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强化学习者的共情能力,让学习者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进一步减少。传统博物馆大多数是通过引入模型或者历史文物来展开社会教育的,这就导致博物馆在文物存储和展览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成本。全息影像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博物馆在展品展示的过程中既可以营造情境化、生活化的空间形象,又可以减少成本,通过情景互动的方式提升学习者的观感体验,使学习者更好地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手段

博物馆教育作为服务大众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考量学习者的特征,而因为所面对的受众范围比较广,因此学习者的个人能力素养、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有具体、鲜明且科学的教育流程、教学素材以及教学资料,在博物馆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自主空间相对较大,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推荐,对博物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同时提高学习体验。博物馆可以从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目的、需求等多个角度着手,对博物馆的知识和文献资源作出科学调整,有效地解决学习者群体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博物馆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

自然用户界面增强人机交互体验

现阶段触屏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的电子产品,相应的人机互动技术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完善和发展,自然用户界面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技术。所谓的自然用户界面是指通过用户的手势、动作或者语言实现人机交互,继而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相应的信息作出有效的调取,满足不同用户在浏览信息上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学习者在实际应用自然用户界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通过触碰、轻拍、猛击等方式进行相应的操作,甚至自然用户界面还可以识别学习者的运动轨迹以及声音和情感。例如,在墨西哥艺术博物馆中有75个牵线木偶,这些木偶虽然较为脆弱,但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察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单纯地展示展品,学习者往往无法了解木偶运动的规律,同时也不了解这些木偶的特征,而如果让学习者动手实践操作,又很容易破坏牵线木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墨西哥艺术博物馆采用了动作感知技术,学习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木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实现虚拟操纵,既保护了木偶,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者的感官体验。自然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分析,一方面满足不同学习者在信息学习和调取上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让展品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提高了学习者的感官体验。

虚实融合,构建情境化学习空间

上文已提到,博物馆教育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数学习资料都是与历史相关的,但是因为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以及所接触到的技术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人们在历史知识学习和感受上欠缺共情能力,因此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比较枯燥、乏味且无聊。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的规范性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者的选择空间相对较大,这很容易导致很多比较枯燥乏味的知识被人们忽视。人们在学习或观览的过程中会选择性的跳过,这不利于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可以通过虚实结合构建情境化学习空间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

简单来讲,虚实融合构建的情境化空间是指在现实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模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实现感官联动,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例如,在伦敦人们可以通过Street Museum App调整摄像头,了解该摄像头摄影区域内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了解该地区发生的历史故事和存在的历史人物,实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再现历史的方式让文化传播变得更具有趣味性,让人们更愿意了解该地区的历史知识。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较好地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趣味性。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较好地修复一些历史建筑,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政策、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历史建筑受到了损坏,而该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模拟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观察该建筑最辉煌时期的外在表征,提高人们的感官体验;同时由于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占地空间相对较小,对成本的耗费和对物质空间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小。

个性化参观导览,赋能个性化学习

每个人因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兴趣偏好、性格特点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在学习上的选择和需求往往也有所不同,博物馆教育作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考量面向的受众的层次性特点,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赋能。

例如,有的国家在落实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会把学习者在不同产品面前停留的时间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程序设计和定位技术为学习者推送相关的信息资源。通俗来讲,学习者在某个产品上驻足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应的App就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判断学习者对该项展品的兴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推送相应的信息,引导学习者学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例如在马德里艺术馆中,HPE公司通过定位技术和Beacons设备相融合的方式对该项技术做出了进一步完善。Beacons设备为蓝牙设备,与移动设备系统相兼容,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规划学习者的学习路线以及补充相应的信息充,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实现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习者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化平台扩大博物馆教育覆盖面积

从某种程度上讲,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地扩大受众范围,让更多人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艺术知识,完成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进而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博物馆教育更倾向于一种普及性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的价值与影响,构建信息化平台,扩大博物馆教育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现阶段实施成本最低且实施效果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相关博物馆可以开设公众号或者相应的网络平台,根据博物馆本身的馆藏,打造自己的特色平台,吸引更多人的注意。通过定期推送文章、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博物馆教育工作更好地落实到实际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内部的展品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艺术知识和科学知识。

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博物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平台建设上应当设置不同的板块,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例如面向中小学生的板块,应当根据馆内馆藏以及中小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对内容作出有效调整,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其次,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开设更多小程序,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例如在面向学习年龄相对较小的学习者的板块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程序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视频或场景模拟等多种方法利用相应的程序来强化学习者的理解和感知。

再次,在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自身特色,不同博物馆因为馆藏方向的不同,博物馆本身的特色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突出博物馆本身的特色,以更好地稳定受众,让学习者愿意主动打开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

最后,博物馆在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在立足于本馆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丰富App中的内容,避免馆藏的局限性导致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收获较少。平台建设可以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力。

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则可以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更多的帮助,博物馆可以通过自然用户界面增强人机交互体验,个性化参观导览赋能个性化学习,虚实融合,构建情境化学习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扩充博物馆教育覆盖面等多种方式,提高博物馆教育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影响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猜你喜欢
学习者个性化博物馆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博物馆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露天博物馆
同桌宝贝
博物馆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