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课程中的礼仪教育

2022-11-24 08:27周秋玉
学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高职生礼仪传统

周秋玉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36)

素质教育是我国的主流教育趋势,也是指导一切教育活动的主要思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礼仪教育也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礼仪文化、学习古代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高职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课程思政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渗透礼仪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形成符合常规和礼仪要求的习惯。

一、高职课程中融入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2019 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预设了发展目标,这说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隶属于职业教育范围内的高职学生也应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群体素质和个人修养,成长为社会所需、国家所用的职业人才。因而,在高职课程教学以及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高职生缺乏礼仪素养的现实情况以及传统礼仪教育缺乏的真实现状,导致高职生呈现出综合素质不强的状态,这也使礼仪教育成为高职课程中融入礼仪教育的必要选择[1]。综合上述分析,高职学校应以课程教学为基点,探析实施礼仪教学的扩展路径,真正体现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价值,稳步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养,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际要求。

二、高职课程中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渗透礼仪观念

在渗透礼仪观念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高职学校能够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学生则可能初步形成礼仪素养,他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地约束自身的言语和行为规范。反之,高职生不但无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礼仪观念,他们在课程学习和参与其他活动时也难以体现较强的礼仪素养。从这里展开,高职学校和相关课程的教学要借助经典书籍、智能技术和校园文化三个主要元素,展开礼仪教育,以“立德树人”“薪火相传”的教育理念指导课程教学和礼仪教育。

1.借助经典书籍

世人劝学,大多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劝导人们读书和学习,这说明书籍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阶梯,在高职阶段的礼仪教育中也是如此。在高职阶段的礼仪教育中,学生能够广泛地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基于这一观点,在高职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经典的传统书籍展开礼仪教育,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内容,以及高职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制订详细的阅读指导计划,为学生选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传统文化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思想。由此出发,礼仪观念可以初步渗透在学生的脑海中[2]。再者,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将阅读作为一项常规的教育内容,在学校的线下图书馆中引进多种类型的经典书籍,开展以礼仪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每周一读”阅读活动,引领学生畅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古代的礼仪观念。借助这样的阅读活动,线下图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礼仪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线上平台作为依托,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阅读课程,让学生在信息化的形式中接触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以此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礼仪知识。而在阅读课程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高职生的思维品质和礼仪修养也实现了质的转变,他们强化了自身“以礼敬人”“以礼修身”的思想和理念。

2.利用智能技术

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能够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尤其是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部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具体概念,自然也就难以体会其中蕴含的礼仪思想。而现代化的智能技术能够将传统文化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智能技术有利于深化礼仪教育的效果。以上述分析为根基,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智能技术,将传统文化中设计的礼仪故事、传统典故等在智慧教室中展现出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虚拟动画、影视资源等形式展开礼仪教育,让高职生明确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具体礼仪观念以及我国古代社会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虚拟动画的启发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也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应对礼仪教学。同时,在利用智能技术时,教师也要关注礼仪教育的内容是否适合以现代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尽量选择既契合高职生认知特点又能强化礼仪教育效果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还原的历史场景中感知古人的礼仪修养,调动其学生感官体验,使他们在直观化资源和教学手段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礼仪知识、约束自己的言行。凭借上述的教育手段,高职学校建立起了特色化的礼仪教育品牌,促使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得以增强。

3.建设校园文化

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高职的礼仪教育中,假如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他们自然也能受到积极的影响,而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校园中的环境尚未达到预想中的水准,学生群体的整体礼仪修养也不足,这就说明学校应着力于建设校园文化[3]。以此为根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校园文化节、主题校园广播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到宣传传统文化的阵营中。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能主动地了解古代礼仪文化,还能有意识地学习礼仪文化中的具体内容。这对于传承古代礼仪、促进文化传播具体较强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也应积极利用外部环境,借助文化长廊、校园板报、围墙等载体展示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知识,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沐浴在文化的阳光下。而为了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既定的成果,学校和教师也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宣扬传统文化的起点,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要素与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感。以此,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学生也能受到积极的影响,进而增强他们自身的礼仪素养。

(二)以课程思政为载体,认知礼仪知识

课程思政与礼仪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提升高职生礼仪素养的关键举措。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礼仪教育的整体水平,高职课程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引导学生认知礼仪知识,通过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等方式让高职生成长为具备礼仪素养的新时代职业人才。

1.在课堂组织形式中,融入礼仪知识

传统的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课程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在如此僵化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传输知识的中介,学生难以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传统文化或是礼仪教育的影响。为了改善以上问题,缓解师生之间的僵化关系、传播古代礼仪知识,教师应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将古代课堂礼仪中的知识融入现代化的课堂中,改变传统模式中“我教你学”的固化形式,建设以“尊师重道”“民主畅言”等为主要特征的礼仪课堂,对课前问好、课中互动以及课后拜别等不同阶段的礼仪进行规范。但是,建设礼仪课堂并不意味着遵守刻板的规矩,针对知识中存在的疑惑点,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而构建民主、“百花齐放”的课堂模式。在此种课堂中,高职生不仅了解了古代课堂教学的礼仪知识,还改变了以往散漫的学习态度并积极调动自己的辩证思维,以此增强学习效果、提升礼仪素养。

2.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礼仪知识

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成为传播礼仪知识的主要载体,只有真正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与礼仪教育融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一以贯之的礼仪教育中改善自己的不良言语和行为习惯,并将礼仪素养印刻在内心中。换句话说,教师应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礼仪知识。据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准备期间深度研读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礼仪元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链接点,并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做好礼仪教育的准备。而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能接触到丰富的礼仪知识,自然而然地将其储备在知识库中。受其影响,学生也能逐渐强化自身的礼仪素质。结合高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程和语文、历史等人文性的公共课程是融入礼仪知识的最佳载体,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礼仪教育,进而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4]。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将其作为常规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中熟练地掌握师生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交往礼仪等等。这也为渗透礼仪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3.在课程考核评价中融入礼仪知识

功利性、单一性等是存在于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中的主要问题,学校以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而唯成绩论的出现也为礼仪教育带来了阻碍。因而,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学校和教师可以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在考查教师时以教师的教态、行为素质、礼仪修养等作为主要的依据,全面评价教师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而在评价学生时,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课余活动中是否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等,从其道德礼仪方面入手,对其展开客观全面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礼仪与现代社会结合得愈发紧密,师生能够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与此同时,借助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师生也能认识到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礼仪文化,进而针对具体的不足进行修缮,实现综合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礼仪教育

1.组织社会公益活动

理实结合是开展礼仪教育的理想状态,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基础的礼仪知识,也要在实践中践行礼仪修养,进而真正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品质。在这其中,具备实践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尚佳的选择。故而,教师可以充当引领者的身份,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将礼仪教育的范围由校内转移到校外,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而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礼仪知识得到了用武之地,他们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传递正确的礼仪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陷。以现实情况为依据,教师可以组织“传递礼仪文化,共建和谐家园”等类型的公益活动,通过向福利院或幼儿园等组织传递礼仪知识的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和效能感。借助上述方式,高职生既获得了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收获了自我成长的体验,礼仪知识不再只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而是具象化的人或者实物。在此基础上,高职礼仪教育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2.组织校园社团活动

经过实践证明,社团式的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主观思维,有助于提升礼仪教育的质量。因而,针对高职生的发展规律和高职学校礼仪教育的实际开展状况,学校和教师可以联合成立礼仪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加入古代礼仪或者现代职业礼仪等多个社团组织。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主观意愿得以尊重和满足,他们能够在礼仪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此外,为了促进礼仪社团的长足发展,教师也要积极组织社团在校园内展开主题活动,以服饰展览、礼仪表演、职业体验等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展示礼仪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创建社团和开展社团活动的方式,礼仪教育的效果大大增强,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这也契合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三、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指导民族发展和国家复兴的核心理念。在这个背景下,青年一代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进程,因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礼仪教育的计划自然也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必然选择。由此,作为职业教育的领头军,高职学校要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展开礼仪教育,以此提升高职生群体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礼仪修养。

猜你喜欢
高职生礼仪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礼仪篇(下)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