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24 08:27张志玲
学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导图课文文本

张志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甘肃张掖 734000)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了小学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而对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和策略进行分析,就是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完成课改的要求,使得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文预习环节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完成自主成长的目标。接下来将对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和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

在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其反思意识。第一,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预习环节引入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导图和解析导图的方式展开预习,在这样的预习指导模式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及中心主旨,他们以结构化的方式将语文知识吸纳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这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能进一步理清自己的知识框架,避免知识掌握过于零散化;第二,在学生预习课文时引用导图法,通过填空或提炼主旨等方式,加强开展辅助教学,可以树立起学生在语文教学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强化,进而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也能得以增强,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自主反思和质疑意识[1]。

二、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预习

在课文预习中,教师设计和布置任务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如果教师能够布置条理清晰、内容层次性强的任务,那么小学生课文预习的成果也能显著增强。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导图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让学生在分析导图的过程中明确预习目标、具体预习流程以及预习方法等等,或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收获自行绘制导图,而在分析和解读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他们的自主意识会逐渐增强,进而形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说,一些教师对预习的重要性认知不清,他们没有将预习视为教学系统里的重要一员,自然也没有精心设计预习任务,还有一部分人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没有设置条理清晰和具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这就导致学生在解读任务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逻辑混乱、目标不清晰的情况,这就不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预习效果[2]。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并合理布置了预习任务,但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事有始无终,学生缺乏有力的监督,难以在长久的坚持中形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学生逻辑混乱、难以明确预习目标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课文预习方案,并将其体现在形象化的思维导图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阶段借助导图了解自己的预习任务,帮助他们找准预习的起点和终点,并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导图也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捋顺自己的思维、理清自己的预习思路,这对于强化学生的课文预习效果就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能够为提高后续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搜集拓展资料时应用思维导图,明确创作背景

学生在阅读教材课文时,只有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本质,而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预习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教辅书和网络技术广泛搜集资料,那么学生就能够全面地了解文本的背景,并结合社会背景深入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文本的创作背景,在课文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搜集拓展资料时应用思维导图,让他们能够通过绘制导图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驱使学生在背景知识的辅助下大致了解课文的写作方向。与此同时,在搜集资料时应用导图,将搜集到的信息逐一罗列在其中,也能够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帮助他们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而在学生知识充足、知识系统完善的背景下,他们的预习效果自然会增强。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将教材视为学生的主要预习素材,让学生阅读教材课文中的注释和文本内容,既没有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手段搜集材料,也没有要求他们广泛阅读课外资源,这就导致学生将预习的重心放在了课内,对于文本的创作背景也一知半解,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学习文本内容,对拓展性的知识一无所知,限制了思维的发散。针对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文本背景、思维局限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开阔学生视野、扩展学生知识储备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翻阅教辅书、网络途径查找等方式,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再借助思维导图记录和积累搜集来的网络资源和拓展资料,让他们能够利用结构清晰的导图理解文章的创作意图,并结合创作背景对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有深入的了解,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储备也能不断壮大,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在初步阅读课文时应用思维导图,了解文章框架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往往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只有捋顺课文的结构框架和情节走向,学生才能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创新化的手段和方法引领学生预读课文。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应用思维导图,以探究问题为“核心”,以了解文章的框架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各段大意,而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导图中简洁的文字内容以及箭头、线段等直观化的元素初步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各段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此后学生在初读文章后建立起了知识框架,并在后续学习中围绕知识框架对文本内容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可是在预习指导中,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指导策略存在误差,所以他们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会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记忆文字知识和语句知识上,换而言之,就是在教学中更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学生在不了解文章大体框架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对知识产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状况,而根基不牢也就使得他们在后续的正式课堂中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的知识点也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淡忘。因此,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教师可以将“初读课文”作为一个重要的预习流程,要求学生将课文的写作结构、写作特征等要素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并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展开探究。由此,学生不仅能把握住课文预习的方向,对文本的整体框架也能形成正确的认知,这对于他们理清阅读思路、明确文本大体内容也有所帮助[3]。

(四)在精读课文内容时应用思维导图,确立课文主旨

文本的主旨是一篇文章所要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如果教师能够在预习时为学生创设问题化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那么学生就能在精读课文时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内容时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章内容,而在学生绘制导图的过程中,他们能从导图的枝干推理出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这对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设置问题和创设情境的意识,没有在学生预习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即便部分教师意识到了问题设计和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但也存在无效问题和低效教学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常常直接点出文章的主旨,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推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所以小学生很难在语文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于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让学生在预习中产生深刻的感悟,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预习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要求学生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而后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知识印象,还能在精读课文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就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理解等能力也能迈上新的台阶。基于此,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教师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叙述工作,可以更好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五)在反思预习成果时应用思维导图,找准思维漏洞

明确不足、找准思维漏洞是语文课文预习的重要目的,如果学生能够在预读课文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预习中的优缺点,那么他们就能通过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进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后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呈现在导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文本的知识印象,也能明确在预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总结问题、解决问题[4]。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中不难看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很难自主反思和总结学习弊端,甚至没有养成定时预习的好习惯。而教师也缺乏指导学生反思和质疑的意识,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进而无法准确认知自己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解决问题。对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小学生思维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展开自我反思,以示范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预习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将值得注意的点提炼出来,重点指给学生看。而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有条理地呈现自己的思维结构和预习成果,通过导图的实际结构和框架明确自己的思维空白,甚至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记录自己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学生就能在反思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思维漏洞,并在课堂中以思维导图为依据,侧重听讲思维空白区域内容。

(六)在交流分享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发展多元思维

交流与分享是课文预习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发展学生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预习中设置分享交流板块,那么学生就能形成多元思维,从多个角度探析知识点。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展开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将导图作为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主要方式,而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讲解导图内容总结预习经验、表达阅读感悟,由此,学生在互动和沟通中形成了多元思维。不过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不会在预习中组织分享和交流活动,也不会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而是将其视为浪费教学时间的设计,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经常可以看到部分语文教师明明已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知识讲解,却仍会利用剩余时间讲解新知,而不会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所以学生也就失去了交流意见和共享信息的机会,很难形成多元化思维。对此,基于发展小学生多元思维的需要,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利用剩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简短的总结,驱使他们在互动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展示预习成果也能够进一步检验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建构立体化知识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预习效率,还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思维,让他们更加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阶段出发,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文预习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导图的辅助下明确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文章的写作框架,以此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课文文本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