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11-24 08:27郭君虎
学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交际文本素养

郭君虎

(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甘肃庄浪 744699)

我国自2014 年将“核心素养”的理念与教学融合起来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文简称“课标”)中也对其概念和维度进行了具体阐释和说明,确立了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基于此,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标,围绕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摘选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内容充足、形式多样和方法新颖的语文课堂上,积累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并逐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辩证性,形成鉴赏美、创造美以及传承文化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重要意义

综合课标中的具体条款以及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标,其意义和作用重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确立了核心素养的导向地位,教师会对其概念和具体操作方式等进行探索,并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革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法,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能力逐渐提高,也就是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1]。当教师在充分研读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上,于课堂上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语文课堂的内容会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创新,其教学质量自然会得以提升,而且学生也能从实质上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他们会亲自参与到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多样活动中,所以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也会随之提升,这便能促进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和进步。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教学实践路径

(一)语言导向,精选素材,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是一门注重表达和交际的学科,学生是否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储备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他们能否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具有重要影响,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要发挥语言的导向作用,精选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建构和迁移运用,让他们超越预期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1.精选阅读素材,建构语言体系。在利用书面语言和口语语言进行表达时,只有学生具备充足的语言储备以及立体化的语言体系,他们才能自如地选取恰当的字词和语句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也说明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体系、扩充语言储备。据此,教师可以精选阅读素材,根据语文课标的具体要求,对新版教材中的精读、略读和选读文本进行筛选和分析,在单元视角下串联具有同源性和相似性的群文文本,将其以阅读任务群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围绕着阅读主题分析文本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引导他们学习文本创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并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积累相对应的字词和语句,从而不断增加高中生的语言素材。教师可在教学之初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语言储存本,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修辞方式等摘抄在储存本上,按照字、词、句和段的递进式形式进行记录,使得学生能够从记忆字词逐步过渡到段落[2]。此外,为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量,教师也要积极引入课外阅读文本,以整本书阅读、名著导读等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不同种类的语言知识,并能辨别不同语言素材在文本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此高中生的语言体系便会逐渐拓展,他们也能清晰地认知不同语言素材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使用方法。

2.精选交际素材,运用语言知识。回顾过往,在总结语文教学经验时不难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常常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却忽视了他们“用了多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未能得到应用的语言知识,即是学生未能扎实地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对于此种情况,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如何运用知识,通过精选交际素材的方式,截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根据不同情景的交际需求设计口语交际任务,简明扼要地说明交际的要求,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方式描绘交际场景的基本要素,如人物、地点、时间等等,而后要求学生使用在阅读中和现实生活中储备的语言素材,与教师、同伴等在模拟的交际场景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使用恰当合理的语言形式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而在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过程中,为考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原有交际场景的基础上为他们增设交际任务,要求他们利用口语素材、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解决交际中出现的棘手问题,让他们能够灵活地应对生活中各种交际问题,促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知识。当学生能够自如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内心想法时,他们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字词、语句的掌控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这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其语言能力。

(二)思维导向,创新方法,关注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和驱动,正如俗语所说,创新是唯一驱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课堂组织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激活高中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在独立探究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探寻语文问题的答案,这便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也要指导学生革新学习方法[3]。

1.创新自主学习方法,发展独立思维。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孟子的教育名言对当下语文教学也具有重要启示,若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他们才能取得学习成就、增强学习能力。从这一论点入手,教师应指导学生创新自主学习方法,为他们搭建学习支架和思维支架,通过精心布置预习任务、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支架的引领下摸索出语文知识的规律和自身的记忆规律,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不断试错和改进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有利于推动学生的独立发展。而且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时,教师不能采取放任政策,应以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身份,从旁协助学生渡过难关,利用语言点拨、提供材料等方式,让学生突破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能够在“最近发展区”的引领和驱动下,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掌握独立学习的技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思维导图等工具和素材,在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等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将微课和导图等材料作为自学的抓手,引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提升,使得他们获得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以此为基础,学生不仅能够形成独立思维,他们也能掌握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2.创新课堂组织方法,提升辩证思维。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从哲学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应培养高中生的辩证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对立面的角度看待和解释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对课堂组织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传统的讲授法和单向输出法转变为合作法、项目探究法等等,赋予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权利,以问题导学的方式,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选取重点要素,将其设置为层层递进的问题,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他们从简单问题入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辩论,逐步解读和阐释疑难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稳步提升。另外,针对高中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项目探究法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从集体视角出发,经过创建小组、精选议题、合理分工、搜集材料、整合材料、小组辩论和项目汇报等流程和环节,将学习的主场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项目探究中深入钻研语文问题,并能在大量素材的支持下从辩证的角度解析和看待问题。在项目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也要秉持着“不落一人”的原则,指导所有学生在小组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借助上述举措,高中生的辩证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也能够不断提升。

(三)审美导向,深度分析,推动审美鉴赏与创造

1.深度分析文本意境,推动审美鉴赏。学生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决定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外部世界、欣赏世间万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审美教育的效果会对德育和智育的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为加强审美教育、赋予学生欣赏美的权利,教师可从审美导向的角度切入,指导学生深度分析语文阅读文本中营造的意境,对文本中出现的字词和特殊意象等进行分析和解读,明确他们的指代意义,让他们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文本中的字词和意象,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天文地理现象等,将文本中的意象和意境还原为脑海中的画面,让他们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再者,在推动学生展开审美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依托图文、视频等媒介材料,将文本中描绘的意象以视听结合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画面链接起来,并以审美鉴赏的眼光看待文本意境,如此学生既能全面理解文本中具体词汇和语句的含义,也能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此提升鉴赏能力[4]。

2.深度分析写作手法,推动审美创造。在课标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内容丰富、语言精致的阅读文本以及要求精准的写作任务等板块,这便为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提供了素材。鉴于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编特征,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优秀文本展开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阅读文本,将其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剖析文本的写作手法以及不同写作方法体现出的作者的用意,让学生在欣赏文本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明确作者的写作风格、积累写作经验,并了解不同的语言、词句组织方法、修辞手法、人文典故的用法会产生的实际效果,至此,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创造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将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景观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让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写作手法,创作意象突出、意境优美的文章,使得他们能够借助书面语言,将大自然和社会中的自然美、人文美等呈现出来,以此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文化导向,内外融合,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

1.组织课内专题活动,促进文化理解。在文化导向的视域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成为主要目标,教师应将促进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作为课堂教学的指路标,使学生充分理解语文中涵盖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师应从内外融合的角度入手,通过组织课内专题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域,指引他们挖掘语文知识中的文化元素,并以独特的方式储存和记忆文化知识,不断加深对文化元素的理解程度,以此体现出课内教学活动的价值。而且为了提升高中生在专题活动中的专注力,教师也可以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以文化常识竞答赛、经典诵读会、专题辩论会等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积累文化典故和拓展知识,在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逐渐增多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某些文化意象和典故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此外,在专题活动中,教师也要激励学生积极搜寻课外资料,借助互联网平台等途径,将课内外知识链接起来,使得他们能够在竞答赛、诵读会和辩论会等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他们更为深刻地记忆文化常识、解读文化现象,以此促进其文化理解。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对于当代的高中生来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而只有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们才能自觉承担职责和使命。故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明确文化价值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文化宣讲会、国学经典交流会、访问民间文化组织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中了解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并以包容的眼光看待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使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使命感,教师也可以利用奖励和竞赛的方式,通过授予学生“文化使者”“文化标兵”等称号以及送出实体书籍、书签和阅读账号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他们真正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者,从而践行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的理念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梳理,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观念,确立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既能帮助学生扩充知识储备库,也能使他们形成深厚的文化意识和审美素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高中生的社会性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交际文本素养
情景交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交际羊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