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2022-11-24 09:26王志凤
江苏教育 2022年76期
关键词:技能型江苏高质量

王志凤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为新时代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0月,为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于2022 年1 月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奋力推进全省职业教育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为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为人人都有出彩机会搭建平台。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诉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归宿和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工业效益理念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关怀转变,关注人的需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着重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必然选择

科技与产业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其发展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是人类获得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杠杆。我国产业链中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高,低端装配环节逐渐退出产业链,资源消耗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注重原始创新、技术转化创新以及技术研发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创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独立性,推动了人的个性化发展,助推人对生命价值性、道德性、目的性的思考。现代劳动者追求环境更加舒适、管理更加自由、个人时间更加充裕的工作。现代人的教育需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知识,还包括凸显人本性和自主性的现代化文明和现代精神。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培养有情怀、工匠精神、技术技能的现代职业人。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职业变革的必然要求

2021 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区发布全新研究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评估中国的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指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支以适应工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劳动力队伍。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运用,20 年内全球高达50%的工作岗位是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到2030 年将会有近1亿中国人失业,或将有2.2亿中国劳动者需要变更职业。技术变革不仅是取代人类既有工作,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多新工作岗位和更多新就业机会,要求人类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技能水平,以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对创新和数字化的需求。互联网催生了新职业群体,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短视频创作者等职业层出不穷。2019 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显示,打零工成为常态,在零工经济时代,工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将可能从事多种工作,这意味着个人将不得不进行终身学习。随着技术革命的加剧,人工智能已经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脑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逐步成为基本的劳动形式,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技能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劳动技能更具创造性、挑战性、价值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复合化,技能要求更加全面,不仅包括技术知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软技能,要求人才的知识面更广、职业适应能力更强、实践能力更高。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义

职业教育让部分边缘化的学生找到学习成长的平台和成才的舞台,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多元选择。职业教育是人人出彩、技能强国的基础工程,是人才强国的基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本领的素质工程,使无业者有业,实现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的就业,让劳动者更体面、更有尊严地劳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工业4.0所呈现的社会生产方式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一致。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教育,又要注重博雅教育;既要注重技术技能教育,又要注重通识教育。职业教育使单向度的人成为完整的人,以培养人格健全、技能过硬、知识广博、气质优雅、品质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优质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要通过内提质量、外塑形象来提升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

《意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度,聚焦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塑世界的时代特征。《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以改革和落实为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关键点,深入研究教育规律、产业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抢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正视“大有空间”的现实差距,努力在新时代“大有作为”,打造职业教育江苏品牌,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助推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一)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江苏品牌

《意见》立足江苏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转化为江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江苏人民的生动实践,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制度进一步细化,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意见》对标江苏省“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鲜明提出“打造江苏职业教育品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域一体化发展标杆”“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等系列重大改革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聚焦人才培养,打造特色品牌,彰显领跑担当,不仅高标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而且要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江苏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意见》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统领,完善制度体系,增强政策供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和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统筹各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立足多样化人才培养,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探索“职业+技能”高考制度,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搭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意见》强调,要使职业培训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服务全民终身教育,构建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统一、职业教育内部纵向贯通、职普之间融通协调、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跨界融合、多维立体、多方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

《意见》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适应国家人才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紧扣“高质量、一体化、新格局”,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方面,明确责任、细化举措、量化目标,着力推动江苏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汇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政策合力

《意见》突出改革驱动,在组织领导、经费支持、环境营造等层面同时发力,全面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注重部门协作,提升治理能力,注重政策衔接,全方位对接《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 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文件,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发展。

三、江苏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江苏职业教育将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类型特色,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以类型定位为逻辑起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一)德技并修,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意见》强调,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坚持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江苏省突出养成教育,深化五育融合;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养,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度重视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等。全省职业院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融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功能,搭建“思想领航、技术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素养嵌入、项目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坚持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禀赋的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协同,推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意见》强调,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法律地位,细化了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不同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职业院校应依托职教集团、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大学科技园、共享型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学院等丰富多元的办学形态,释放资源集聚整合的势能,发挥协同育人功效。江苏职业院校抓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个关键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产教深度融合,打破校、所、企之间的“围墙”,用跨界教育的形式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校企合作开发与产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学校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课程学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着力推动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互利共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三)技术赋能,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意见》强调,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智慧教育水平,利用微课、虚拟仿真课堂、在线开放课堂、教学资源库等数字教学平台资源,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驱动为取向、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突出能力目标、注重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增加课堂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对接数字经济推动下的产业升级需求,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推进教学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融通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教学与生产,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加快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改革,系统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技能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以拓展学生多元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四)功能调整,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学历的提升

《意见》强调,“十四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比例持续保持在70%以上;到2025 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鼓励发展应用型本科学校。为畅通学生深造渠道,必须扩大优质资源,畅通升学路径。2020 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2.6 万名学生继续升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8%。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从“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这将极大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目前,全国职业本科学校共32 所,江苏仅有一所全国公办独立升格的职业本科学校(山东省、河北省、江西省均有3 所),这与江苏职业教育实力不符,难以满足江苏省人民群众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强劲需求。江苏应着力扩大优质资源规模,积极推进2021 年教育部已公示的5所参与合并转设的高职院校独立升格;以苏锡常都市圈职教高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优质“双高”学校整建制升格或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积极推进办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办学影响力大的师范类和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强调,支持少量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的师范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多元路径稳步推进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体系。

江苏职业教育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目标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型,发展格局已由层次向类型转型,开启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意见》立足江苏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机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要求,科学谋划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设计了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蓝图,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江苏职业教育将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不断探索“江苏路径”,形成“江苏模式”,体现“江苏气派”,贡献“江苏智慧”,努力形成鲜明的创新特色和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技能型江苏高质量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数读江苏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江苏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