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成长:重构学生生活的实践探索

2022-11-24 10:11王会光
江苏教育 2022年79期
关键词:岗位评价生活

胡 娟 王会光

一、学生生活现状反思

(一)学生在点状事件中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校设计了丰富的校园活动,如三八妇女节的“感恩父母”主题活动,端午节、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春季、秋季开展的校外寻访活动……校园活动是学校行事历上一个又一个的点,学生就是生活在这样点状的校园事件中。而由于这些点通常不成系列,缺乏内在逻辑,学生的实践、感悟、成长往往是短暂的、表层的。教育者要意识到,这些点不只是事件点,更是学生生命的成长点。如何长程规划成长点,合理重构学生生活,提升活动品质,驱动学生成长内生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学生在单一角色中

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的?许多教师和家长或许首先想到的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成绩好,在学校里他们成了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小组长,是小集体的管理者;在家庭中成了“小太阳”“掌中宝”,他们居于“C 位”,是家庭的核心成员。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往往被漠视、被指使,鲜少感受到成功,难以得到尊重。在长期单一的角色体验中,无论哪一种学生,由于阅历不够丰富,没有切身感知,都很难形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因而缺乏同理心,不能与他人、与世界、与自我建立良好生存关系。

(三)学生在被动参与中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人”。“人”是成长中的人,是动态的、变化的、生成的。如果教师只关注现成知识的传递,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这样的“人”缺乏主动发展意识,没有创造力、自信力、领导力。学校要将教育的目标从知识传递转向对人的发展的教育,为学生搭建体验与表现的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二、角色关系的建立与交往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学生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共同在学校学习、成长,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无论在家庭、学校、社会,他们都不是孤立、单一的角色,而是存在于各种角色关系中,并与其他角色交往互动。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清江浦实小”)尝试以学校生活为支点,为学生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重要角色关系网,让学生在每一个关系网中主动承担家庭角色、校园角色、社会职业角色,在多重角色体验中发现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角色关系。

(一)角色设计——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

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从生活出发设计角色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域,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微型社会。小学阶段,学生在这个场所中与同学、老师相处六年之久,所建立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影响深远。清江浦实小根据学生完整的校园生活,尝试设计5 种角色类型,供学生体验实践。具体包括:

组织管理类,如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等;

活动策划类,如活动策划师、主持人、财务管理员等;

行为规范类,如护眼使者、节能小哨兵、卫生巡查员等;

生活服务类,如黑板美容师、桌椅小排长、门窗小卫士等;

学习辅助类,如学习小导师、阅读推荐员等。

学生根据自我特长、班级需求,可以在5 大类20 余个岗位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角色。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都有融入校园生活的机会,他们在岗位实践体验中感受集体生活的规则,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2.在系列活动中安排角色

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例,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学生终生成长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定位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与家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根据小学阶段儿童行为发展和心理特点,学校设计了家庭主题系列活动,开展相关角色体验。具体如下:

自我认知系列:“我可以”(整理收纳、清洁等),智慧调解员,“我是小厨神”;

同辈互助系列:兄弟姐妹互助(照顾弟弟妹妹),优雅小客人;

父母感恩系列:今天我当爸(妈)(教育子女、家务劳动、采购、理财等);

敬老孝亲系列:重阳敬老,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孝敬祖父母暖宝宝。

家庭角色体验将儿童置身于真实的家庭成员关系中,通过主题系列活动安排相关的角色,引领学生换位思考、找准定位、主动参与,逐渐与家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领悟家庭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3.在活动过程中定位角色

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人生观,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感知人与人之间、与自然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基础。清江浦实小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学生感知的社会职业体验角色,诸如教师、记者、交警、收银员等,让学生在角色体验过程中获得职业的启蒙。活动过程包括:

选择职业角色——消防员、糕点师、解放军战士、建筑工人、售货员等;

深入调查了解——设计表格、谈话提纲、角色调查,感受职业服务与价值;

职业角色体验——走向岗位实践,接触社会真实分工,体验角色职能,逐渐了解职业特点;

总结交流收获——小组交流、班队总结,畅谈体验感受,认知职业生活,培养职业情感。

清江浦实小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重构学生完整的生活,为学生建立良好角色关系搭建了丰富的体验与表现平台,通过设计校园、家庭、社会职业等多重的体验角色,创造角色实践空间,关注每一个角色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角色,责任心、同理心悄然滋长,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尊重、理解,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二)角色担当——体验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人是生活剧场中的角色,通过各种生活剧场的角色表演,得以认知人的社会期望和行为准则,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学生的行动受到生活场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指物质存在,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关联的诸多因素。教育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才有意义。

清江浦实小尝试以主题班队会、校园节日(运动节、艺术节、读书节等)、传统节日、四季课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让角色体验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体验角色。学生是未被开发的最大资源,当他们学会相关技能时,他们就会拥有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才能;当他们参与解决问题时,会带来难以计数的益处。教师真正要做的是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岗位角色的创造过程,让学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遵守者。

1.因需设岗——角色的创设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他们密不可分,教师要给学生观察、审视自己生存空间的权力和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同伴、老师协同解决问题。学校根据学生生活中遭遇的问题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设计岗位。例如:班级集队时声音比较吵、速度比较慢,师生根据这一现象设置集结小队长,为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提供换位思考的体验角色;疫情期间有些学生不佩戴口罩、打喷嚏不掩口鼻,师生又商量设置了疫情防控指导员;等等。

发现问题实际是学生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过程,“在集体中我做了什么,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有待改进的,我还可以为集体做什么……”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感悟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我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与他人、与集体和谐共存。发现问题也是互相倾听的过程,学生在倾听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提升自我素养。清江浦实小把发现问题作为设计岗位角色的触发器,改变传统的教师指令式管理模式,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人和核心,初步形成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2.自由竞岗——角色的承担

让合适的人承担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人的最大作用。岗位承担需要遵从学生意愿,学生自由申报、公开竞聘。以班级岗位竞聘为例,教师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设置一系列竞聘活动环节丰富学生的体验。如班级领读员岗位的竞聘,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海选——自我推荐,学生书面提交申请,谈自己的优势;竞选——活动比拼,班级组织相关活动如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学生展现自我风采;学生投票——确定岗位,全体学生进行投票,民主产生岗位承担人选。

自由竞聘是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路径,学生在展示中逐渐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尝试用自己的特长为集体作出贡献,这个过程既是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责任心提升的过程。自由竞聘对于全体学生来说,是公平竞争的过程,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都在为集体行使自己的权利,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当学生们获得关注,被倾听、被认真对待,并且其贡献得到重视时,他们就会产生自信和情感联结的感觉——感觉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他们做出不良行为的动机就会减少,并且更愿意去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3.定期轮岗——角色的丰富

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关注学生的角色体验,定期对不同类型的岗位承担者进行轮换,丰富学生的角色体验。岗位实践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短线(1—2 周),如桌椅小排长、黑板美容师、天气播报员等;也可以是长线(4—8 周),如领读员、卫生部长等。学校鼓励学生承担多种类型的角色岗位,让他们在不同角色体验中感受每一个角色对于集体的重要性,培养角色同理心,学会尊重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

岗位定期轮换就是一种角色互换,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体验集体中的多种角色,在角色互换中打开交往的多种渠道,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遇到的困难,学会与更多的同伴、老师相处,在交往中获得能力,提升自信,感受成功的愉悦。

(三)角色评价——提升角色体验的价值

评价的作用毋庸置疑,适时适当的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然而大多数教师将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判断学生行为的是非对错。学校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教的多”而“育的少”。教像“工业”,育像“农业”,教出来的多半是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育出来的才是内在的能力和品格。清江浦实小在角色评价时更加关注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生长点,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1.评价在体验过程中

表现性评价既是对学生在角色体验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是对学生在具体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教师要改变以往将是非对错作为评价标准的简单做法,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优秀品质作为评价的目标。评价不仅要关注角色实践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表现,将评价融入角色体验过程中。当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正确地处理问题;当学生在岗位实践中表现优秀时,教师要适时加以鼓励,引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学生的成长蕴含在角色体验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适时适当评价,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2.评价在多元形式中

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角色体验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角色提升点,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全面性,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只以教师个人的评价为主。表现性评价更加关注评价的多元化,建议教师设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合学生身边同伴、家人等多数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中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学校通过多渠道、运用多种方法获得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就可以形成学生发展的全景,依据这些评价信息也可以互相验证,防止出现漏评或错评,对学生评价的结论也能更具个性化,并且有效避免学生评价中单一化和僵化的弊病。譬如对图书管理员这一角色的阶段评价,教师将有责任心、有创意、善合作作为角色体验的重要评价点,结合这几个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总评。通过评价,学生对本阶段自己的角色体验有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为今后的角色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应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完整的生活中体验、感受与创造,将客体化的书本理论知识转换为主体化的生活情境体验,学会做人做事。清江浦实小借助校园、家庭、社会角色体验活动重构学生生活,真正将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体现了校园教育的突破与回归。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儿童在角色体验中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对话,在和谐的关系中悦纳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逐渐成长为主动发展、人格完整的人。

猜你喜欢
岗位评价生活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生活感悟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