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育人 积善立品

2022-11-24 10:11郑蓓蓓
江苏教育 2022年79期
关键词:诗意诗词活动

练 成 郑蓓蓓

江南水韵,孕育了儒雅洒脱的诗篇;梁溪古风,拨动着薪火相传的歌弦。悠悠运河畔,伫立着一所百年名校——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是校名“积余”的由来,也是学校“积善·创编:新诗教立品行动”项目创建的基石。学校以“善”为核心,提炼出远志、仁爱、臻美、明礼四大品格,引导儿童在“积善”中涵养心灵,在诗意“创编”中抒发情志,用诗意佳作涵养良善品格。学校探索创建“行—思—创”德育模型,强调从行动出发,在亲历中体验,在反思体验中提升认知,以认知创新升华品格。

一、以行悟道:鼓励儿童在亲历中体验

寒假结束,适逢元宵佳节,积余校园里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合,诗词闹元宵”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学校第一级部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元宵节的风俗、吟诵佳节诗词、用超轻黏土制作特色汤圆,威风凛凛的小老虎汤圆、憨态可掬的冰墩墩汤圆、喜庆祥和的“春”字汤圆、红彤彤的灯笼汤圆……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冬奥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捏进一颗颗汤圆里,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好。积余“善雅小庭院”被第二级部学生制作的各色花灯装扮得分外喜庆,一盏盏造型各异的花灯、一枚枚点赞贴纸,传递着节日的快乐。心灵手巧的学生正讲述着花灯制作的小故事,言语中充满着自信、流淌着诗韵。“送你一盏吉祥灯,顺心事儿都来临;送你一盏如意灯,健康快乐不离分。”简单的话语中承载着淳朴的祝福,像点点灯火,温暖了每一个人。“猜灯谜”活动在第三级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帷幕,包罗万象、妙趣横生的灯谜引得大家跃跃欲试。不过瘾的“机灵鬼们”开动脑筋,把猜谜升级为制谜,自主创编“积余灯谜”:“放眼无垠数万千,桌上晶莹美香羡。冰寒三尺化柔绵,春江水暖寸青尖。——打一积余吉祥物。”第四级部的学生则将自己对学业的期盼、对新年的祝福融在诗词韵文里,写在一条条红丝带上,把真挚的心愿、坚定的志愿高扬在绿树枝头。

一代代中国人把对生活的热爱凝成一个个节日,把自然的日子创造成文化的日子。积余学子站在传统文化IP 基点上,亲近生活、感受变迁、贡献智慧,把一个个传统节日书写成闪烁着理想光辉、镌刻着品格底纹的诗篇。

六一儿童节来啦!学校中央广场上竖起了一组形态灵动的宣传板,其中的五块组成了一首藏头诗:

诗乃思无邪,长吟四时天。

意气自生春,甘霖沃心田。

润色静书帷,阅赏思群贤。

童子当养善,稚笔绽清妍。

心随朗日高,雅道信可传。

“诗意润童心”是本年度儿童节的主题。学生的三场汇报表演呈现了学校“诗意养德”实践活动的三个层级。二、三年级举行了诗词吟诵会。小朋友们有的扮成诗词作者的形象,羽扇纶巾,衣袂飘飘,风采绝伦;有的三五人合作创意表演,给古诗加入欢乐的鼓点,妙趣横生,他们在品味诗词之余感受创编的乐趣。四、五、六年级以诗词展演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古诗串烧、课本剧改编、方言故事演讲、歌舞表演……学生们时而感受曹植创作《七步诗》时的紧张,时而和“小李白”一起体会铁杵成针的强大毅力,时而体验慈母手中线如何一针针缝制游子身上衣的亲情。学生们徜徉在诗词的世界,从音律、色彩、情景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诗歌里的生活。七、八年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的四位老师亲临现场指导点评,学生们在专家的指导下感受文字情韵,诵出一腔热血,他们将经典诗文与音乐、武术、书法、情景剧表演等融合,带给现场观众听觉上的享受和视觉上的冲击。

诗词立品铸人格,丰厚文化润人心。主题体验活动激发了积余学子传承经典文化的志趣,厚植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学生们接受美的熏陶、习得礼的教化,树立理想,学会担当,实现远志、仁爱、臻美、明礼品格的提升。

二、以诗导行:引导儿童在反思中认知

新诗教是有诗意的现代德育活动,我们将传统诗教与现代德育融为一体,立足时代,放眼未来,以诗意的方式引导儿童发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培养儿童诗意精神,引导儿童自健其德。

2018 年,学校“九思”诗社正式成立,这是梁溪区首个学生诗社,诗社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热爱诗歌创作的小诗人。社员们拥抱灿烂的诗词文化,感受诗词之美,焕发诗意智慧,激发审美创造力。诗词研习创作,是积余学子诗词学习之路的起点,是学校文化传承之路的延伸,更是积余校园人文精神的生长。

2020 年8 月,学校五(4)班的学生齐聚惠山,开展“‘跟着诗词游梁溪’假日创编活动”。他们穿过惠山古镇,来到寄畅园、二泉池,感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品泉后,“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心情;他们走过幽幽长廊,来到华孝子祠,了解“华宝承父之名,八十不冠”的故事;他们来到家风文化体验馆,提笔写下知礼行孝的诗词,深入理解修身、齐家、治国的内涵。

2021 年4 月,学校四(10)班的学生发现诗词里藏着许多本地红色历史文化景点的故事,如蔡红虹《无锡景》讲述的光复门的故事,文天祥《过无锡》中藏着的黄埠墩的故事,华琪芳《丽泽堂》里的东林书院的故事……学生们跟着诗词重走红色之旅,重温家乡历史。活动后,他们感慨良多——

光复门的每一块墙砖都在告诉我故乡曾经的光辉;东林书院的千古名联告诉我要从小心怀大志,时时刻刻关注国家大事。

我们充分发挥诗教的励志、劝学功能,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教育边界,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真实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厚植家国情怀。我们将学校课程、社会实践、红领巾寻访、志愿者服务活动与诗词融合,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学生的素养。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沟通、表达,学会了宽容、友善,学会了笃行、慎思。

三、以美养善:启发儿童在创造中升华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年春节前夕,学校都会开展“送福”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学校的文化广场上就洋溢着翰墨书香。书法爱好者们屏息凝神、气沉丹田,不同书体在他们笔下各显神韵。一幅幅韵文、对联在他们笔下诞生,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平安吉祥的美丽祝福随着挥洒的笔墨,送到师生心间。

2020 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大型青少年传统文化益智节目《我爱古诗词》发起了线上飞花令挑战,积余学子积极参与。最后,田书蓉、朱峥宇两名小选手代表学校参赛,并取得佳绩。赛后,两位积余“小诗仙”这样说:

我喜欢古诗词,古诗词既精炼又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飞花令,锻炼了我快速的反应能力。

——田书蓉

从诗词里,我读出了传统之美、文化之美,我觉得诗歌让我变得文雅了。

——朱峥宇

传承中华经典、诵咏古诗词是学校一贯的文化传统,学校开发了梁溪诗词校本课程,开展了梁溪诗词行吟诵读系列活动。“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将“诗性写生活动”融入延时服务,设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社团”,活动时间由原先的每周一次改为每日一次,依托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诗意创编,充分发挥诗教的启智美育功能。学校还认真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将课堂搬出教室,将生活搬进学校。

如今,读诗、吟诗、写诗、画诗成为积余学子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池中鱼乐时游动,仰面还窥万物芳。”“清波漾漾思人怨,知友经年袂久分。”“课余闲倚九思池,正是春波碧绿时。”……这些灵动的诗句均出自“九思”诗社成员之手。学生在诗歌创编中提升艺术素养,激发创造能力,培养诗性精神,积累良善品格。

新诗教立品行动,既承继了传统诗教“以读促悟”“以诗导行”的育人方式,又融入了活动体验等德育新元素,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悟,用诗意创编表达对德性的理解。学生在充满诗意审美的真实生活中实现三个层次的成长,即提笔写诗、用行创诗、以人成诗,而“行—思—创”与这三个层次的成长巧妙契合,以善品为轴心,以“以诗导行、以行悟道、以美养善”为着力点,循环递进,贯穿整个行动过程。

猜你喜欢
诗意诗词活动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冬日浪漫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