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实践为例

2022-11-24 11:09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体育

钱 向

一、中职体育课程中职业体能的内涵与育人价值

(一)中职体育课程中职业体能的内涵

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及在不同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指人体肌肉群能达到不同工作姿势和工作环境的能力[1]。职业体能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体能的练习方法基本是借助体能的训练方法。职业体能与体能训练的区别,就在于职业体能更多体现了职业性、实用性和干预性的特征。

职业体能包括重复操作能力、背肌承载持续静力的能力、肌肉群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以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2]。职业体能按照工作姿态不同具体可分为五类,久坐姿态类如财经、编辑、IT人员等;久站姿态类如服务员、乘务员、营业员等;变换姿态类如营销、导游、测绘人员;操作姿态类如流水线操作、机械加工、维修人员等;特殊姿态类如井下或高空、水上或水下人员等。

(二)中职体育课程中职业体能提升的育人价值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所对应的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姿势与工作环境,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创新教学,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体能锻炼目的和意义,熟练掌握职业体能练习的方法,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成效,凸显育人价值:一是运动参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二是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两个及以上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和方法;三是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四是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五是社会适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体育道德和合作意识,正确处理竞争关系[3]。

实施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创新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善学生身体肌肉协调状况、身体形态机能、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学会运动干预职业病的锻炼方法,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适配度,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健康生活、积极心理状态提供保障。

二、中职生职业体能提升面临的问题

(一)师生理念上存在问题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为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对于职业体能的重视程度不均衡。第一,对于职业体能锻炼的目的、意义、价值理念不够清晰;第二,体育教师对中职的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参与度、话语权不高,导致职业体能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不高;第三,没有建立学生职业体能的指导、检测、评估的跟踪档案。

同时,中职生对于职业体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一是除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运动项目技术技能学习外,很少会在课余自觉主动地锻炼职业体能;二是根据所学专业对应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工作环境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三是对职业病的认识不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运动干预职业病的主动性不够;四是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有针对性的锻炼持续性不够。

(二)教材内容组建上存在问题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上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绝大多数的教材还是沿用过去传统的以体育竞技项目分类的编排,以体育基础知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健美操等作为教材目录,没有将职业体能列入教材目录序列,故而教材的内容也没有职业体能相关。其次,从教材组建内容上看,现在绝大部分教材都是以运动项目的技术从低阶到高阶组建教材内容,忽略了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职业特质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体能需求。最后,内容的编写中缺少职业体能的具体内容和锻炼方法,往往是以体能、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等素材来代替职业体能的内容。

(三)教学评价机制上存在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是由评价目的(为什么评)、评价主体(谁来评)、评价内容(评什么)、评价标准与指标(按何标准评)、评价类型方法(怎样评)等基本要素组成。传统的对于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目的是完成每学期体育学科成绩和体质状况的测试数据,评价主体是体育任课教师单方面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来评定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成绩、身体素质的强弱,评价方法主要是结果性评价。这种传统的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在科学性、职业性、实用性、多元性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专业和与之对应的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体能锻炼方法的掌握和持续不断的自觉锻炼习惯、预防和运动干预职业病、身体素质与体能状况纵向横向的提升等方面的评价纳入到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中去。

三、职业体能提升的教学创新实践

(一)职业体能提升是落实课程目标发展的需要,必须贯穿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全周期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制订上经历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的单一时代,后又经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时代,现步入了超越“三维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新时代。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职业体能是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将职业体能作为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4]。

贯彻落实课程目标需要通过落实大小不等的周期教学目标来实施,职业体能水平提高作为课程目标任务项之一,完成此项任务的主要途径是由最小周期的课时目标的达成度逐级贡献给较大周期教学目标的达成。职业体能提升是一个长周期发展的过程,因此,职业体能提升必须贯穿于中职三年整学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实施的全过程。

(二)职业体能提升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重构与组合必须凸显职业性

教师在深刻领会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积极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制定工作,整体了解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课程、课时、实训时间的设置,深入调研各专业对应未来岗位的职业体能的要求、职业病形成的机理和运动干预的办法。并对任课班级学生的学情做好精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重构后再进行模块化设计和教学。其中,职业体能模块作为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具有职业特性的内容,必须与其他所有模块进行有效组合,根据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设计出有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

(三)职业体能提升的重心应落实在教学实施上,全空域奏响“教会、勤练、常赛”主旋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考核评价。《意见》的出台,明确界定了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以及引申出来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1.教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从原来的体育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学生多少,从教学数量的累加转向教学质量的提升。站在教师的角度叫教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就是学会,教会与学会只是教与学的主体不同而已。职业体能提升是为了增强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根据专业不同,由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合作创编自己专业对应未来工作岗位的模拟工作场景器械操、预防和治疗职业病运动干预操等;在基本部分运动项目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职业体能提升相关内容(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素质);在结束部分,让学生学会消除疲劳的静力性的拉伸练习内容和方法。

2.勤练:第一课堂,呼应上面的“教会”,学生没有学会的、没有完全巩固的技术技能,通过课堂学习环节,通过勤练得以掌握;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社团活动等形式,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第三课堂,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锻炼内容、方法、时间、强度等,督促、激励学生课外每天锻炼一小时,将职业体能锻炼作为部分必修任务并考核。“三个课堂”的融合式勤练,促进学生职业体能提升。

3.常赛:比赛是检验运动技术技能巩固、身体素质提升最好的办法,也是学生锻炼意识增强的最佳路径。学校和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赛事,开展班级、年级、系部和全校性的运动项目(足篮排球、田径、健美操等)竞赛,也可以设计如职业体能达标赛、体质测试项目争霸赛、校际间友谊赛等。

(四)职业体能提升要借助教学评价的正向作用,构建具有教育功能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体育课成绩和体质测试等级的结果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师评、自评、生评、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导向、鉴定、监督、调节、诊断和强化功能)的正向作用;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根据学生的遗传因素、体格体型等因素采用相对评价法。在学生职业体能水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采取横向、纵向比较的增值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增加学生锻炼的努力投入程度、完成锻炼的任务量、每天锻炼的时间、锻炼意识和习惯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职业体能提升赋能。

(五)职业体能提升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师资队伍,必须建立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职业体能提升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师资队伍,体育教师的工作动机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体能如何提升,能够提升到什么水平。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必须要构建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采取“内培外聘,内修外训”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实施“以老带新,以新携老”的青蓝工程,“骨干挂帅,项目认领”的领雁工程,“课题驱动,成果预期”的闯关工程等。采用多种教研方式进行集体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集智研课、创新教学的“三集一创”教研活动,“一课多人,同课异构”的问题导向课堂研讨活动,以及“教学公开课、校际研讨课、社团选项课、运动训练课、课外活动课、亲子陪练课、社区锻炼课”等展示活动,让全体体育教师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提升能力、发展自我。

四、小结

以中职体育与健康为例,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深刻理解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职业体能提升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反思当前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重构与组合、教学实施办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介入和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以职业体能提升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实践,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时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体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我们的“体育梦”
五花八门的职业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