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水平的路径研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4 11:09蔡雪怡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大赛技能

蔡雪怡

一、引言

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作为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通过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技能大赛为专业乃至行业培养和选拔高素质、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同时也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自2017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开始举办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参赛团队为学前教育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多项专业技能。学生技能大赛在赛项的设置上全面考查选手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语言表达与沟通、幼儿教师基本功(弹、唱、跳、画)、保教活动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创新、临场应变能力等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由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更名转型而来,于2019年7月设立。该专业学生在2021年第一次参加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在33个代表队中取得第13名,获得省赛三等奖;2022年在与35所高职院校激烈角逐后,取得江苏省第6名的好成绩,获得省赛二等奖。

二、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了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与大学本科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培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将其应用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能力。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应以自身办学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各界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的每一个项目中,都强调从职业需求出发,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学生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为出发点,强化“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1]。

(二)推广了“以赛代训,赛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赛代训、赛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利用各类竞赛平台,在竞赛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做出贡献[2]。以江苏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为例,在赛项设置上旨在考查参赛者的有效操作能力,赛项涵盖弹唱、讲故事、命题画以及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等方面,比赛的大部分内容都能有效地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联系起来。因此,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性专业技能大赛,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养有着深远意义。

另外,将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竞赛内容对标省级、国家级学生技能大赛的要求,将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这种将竞赛融入学校课程的方式,甚至还可以将竞赛结果作为实践课程成绩的评估结果。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赛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也可以成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外竞赛的重要依据。

(三)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和跨专业团队协作的能力

为了给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提供更全面、更详尽的指导,指导教师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学习专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与实践技能的考核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了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此外,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数量多,考核点可能涵盖一门以上的课程或多个专业,这也是为什么学校需要在教师之间进行跨学科合作来组建一个指导团队的原因。跨学科指导团队的组建对促进教师之间产生专业认同,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机遇

学生技能大赛参赛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技能大赛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团队合作的展示舞台,也是对团队参赛选手多种能力的综合检验。

学生技能大赛为获奖选手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予了获奖选手实质性的奖励。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各种奖励机制。

三、当前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科学认知,参赛动机不强

在学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中,70%的学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入学的中职生,30%的学生为参加高考入学的学生。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这两类学生在对待技能大赛的看法和参赛能力上各有特点。

首先,对于中职升学的学生而言,由于中职时期为学前专业,对学前专业课程内容基本了解,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基础。虽然他们在弹琴、歌曲演唱、绘画等技能的表现上远远超越高考入学的学生,但对于中职时期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遗忘较多。另外,大部分中职升学的学生由于过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钻研精神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坚持性较差,难以克服技能大赛巨大的训练压力,容易半途而废。

其次,对于高考入学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缺乏艺术课程的学习经验,往往在入学后才开始学习弹琴、歌曲演唱、绘画等技能,大多数学生表示对于参加技能大赛存在着畏难且不自信的心理,对自己的艺术技能水平抱有怀疑态度。另外,高考入学的学生对于参加“专升本”的意愿强烈,大多学生都想要通过“专升本”提升自己的学历,而参加技能大赛会大量占用他们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学习时间,而比赛获得省赛一等奖或国赛二等奖以上,实现“专升本”的可能性太小,充满不确定性。因此,绝大多数高考入学学生选择不报名参赛,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不高。

最后,从往年参加学生技能大赛并最终获得省赛一等奖的团队大多来自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技巧的展示,相较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差距明显。这也成为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技能大赛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缺乏经验,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为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虽然每一位教师都具备教授该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与能力,但对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缺乏指导经验,导致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时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同时,学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人数严重不足,由于每学期教学工作量较大,而备赛期间又需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大多数教师疲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无法做到二者兼顾,参赛积极性明显不足。

在制定奖励政策时,学校只考虑到获奖项目的导师,而学生没有获奖的导师则无法获得奖励。各大赛竞争激烈,获奖比例往往在60%以下,很多教师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最终却没有获奖,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却丝毫没有回报。这使得有些教师宁愿把精力花费在其他事务上,也不愿意从事学生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3]。

(三)课堂教学与技能大赛相脱离,选拔机制单一

学前教育学生技能大赛考点涉及专业的多门课程,而每门专业课都有着独立的课程标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是会依照课程标准,并未将技能大赛考点纳入课堂教学范畴。这种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上的差异就会使得教学重点与赛项考点大相径庭[4],无法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校重视对于参赛学生的选拔和培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操练习,邀请各赛项专家指导,并与校企合作单位沟通,安排参赛学生去幼儿机构开展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备战学前专业技能大赛的需要。但能够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寥寥无几,正式参赛加上替补学生的数量往往一个年级不超过10人。这种“利益倾斜,特殊优待”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并不能促进整个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而参赛的学生因为集中训练而无法取得专业领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也仅仅满足于大赛赛项的需求。学生技能大赛是一个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平台,组织学生技能大赛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但真正想要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受益”却实属不易[5],这也使得“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无法得到深入贯彻。

四、对策研究

(一)加强校企合作,改革选拔机制

要想让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不仅要重视培养参赛学生,而且要面向全体,尽可能促进整个专业学生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能够让本专业学生在早教中心、幼儿园等实习机构中开展模拟教学、艺术实践、实例观察记录和评价等活动的机会。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能够获得下企业实践、担任企业指导老师等机会,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大赛服务。另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应开展更多的学生技能大赛,例如讲故事大赛、艺术技能大赛、说课比赛和幼儿教学活动设计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将课程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优化学习过程的同时,也为省级职业院校学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人才。

(二)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

在教师方面,除了向获奖指导教师发放符合学校政策条件的奖励外,学校可以考虑给未获奖的指导教师一定的课时费补贴。这些教师虽然没有为学校取得荣誉,但他们也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花费了自己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备赛指导。另外,学校可以适度放宽对大赛指导教师年度固定工作量的要求。对于参赛指导老师在年度固定工作量上按参赛级别给予一定幅度的减免,以保证指导教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大赛指导工作[3]。

对学生而言,除了物质奖励外,还要注重加强精神激励。比如学校网站配图发文祝贺获奖学生、组织颁奖仪式等。通过全面宣传,可以提升参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而获奖学生的榜样激励也可以帮助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为大赛付出时间和精力。

(三)优化教学模式,推动赛教融合

当前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技能大赛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要多加思考、探究,不断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幼儿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中尝试增加学生实践内容,以“幼儿综合活动设计—学生绘制主题网络图并设计幼儿主题活动方案—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活动方案汇报—学生模拟教学(试讲)—学生说课稿撰写—学生现场说课—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教学模式为主,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师生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立足于技能大赛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将技能大赛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主题网络图设计、说课等赛项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反思、改进、总结、提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推动赛教融合。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大赛技能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