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在高校教工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刍议

2022-11-24 12:10宋海琼胡永玢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工三会一课党组织

宋海琼 胡永玢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2.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三会一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笔者以“三会一课”制度在高校教工党建中的实施状况为切入点,深刻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索该制度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其对于提升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素质和水平,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三会一课”在高校教工党建中的重要意义

“三会一课”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措施,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它承担着对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因此,严格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夯实高校基层党建基础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基层党支部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党的意志和理念,不断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更是党一以贯之严格要求党员干部的基本制度[1],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全面深化从严治党精神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个党员,强调保持各级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党的政治根基、国家体系才能牢固。高校党支部和所有企业党支部一样,是党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精神落实、深入每个党支部,不断提高政治主动性,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高校的需要

立德树人核心在于“立德”,“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外在体现。高校党支部的核心战斗力和堡垒作用如果发挥不好,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和学生意识形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门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着力提高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培训研讨、实践体验等教育途径,培养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职工队伍。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中深入体验,不断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

(三)发挥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性觉悟的重要渠道

高等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做好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工的积极性,激发高校教工活力,不断强化高校综合治理能力,调动高校广大教工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校治理服务体系[2]。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高校要抓好“三会一课”的学习落实,旗帜鲜明地树立问题导向意识,找准高校办学工作重点,使其成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性觉悟的重要渠道。

二、“三会一课”制度在高校教工党建中的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各高校将党支部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将党内经常教育与日常教育、集中教育相结合,使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得到明显规范,“三会一课”制度也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但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具体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及欠缺严谨性等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内容陈旧单一。目前,一些高校党组织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时,有时学习内容较为单一、欠缺灵活性,利用“三会一课”制度引领思想和凝聚力量的能力不强。体现在党员民主评议上,有的党员谈自己工作多、讲思想变化少,说自己成绩多、谈自身问题少;一些党员批评别人时提的是建议,定的发展目标多为现实中轻易能完成的,缺少挑战性的创新。又如,党课集中于理论学习,有时难以分清党课学习与支部大会理论学习的差异。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属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指导,这种隐性工作的价值较难引起一些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深度关注。因此,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在常规开展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典型表现就是形式有余、内容不足。

2.学习形式缺乏创新。部分高校教工党建工作中的“三会一课”,形式较单一、固化,有向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套路化发展倾向[3]。缺少创新的“三会一课”,不仅造成这些高校党建工作陷入沉寂,而且与越来越多新生代青年党员体现出的生机与活力格格不入。久而久之,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三会一课”愈发加重了基层教工党建的问题,形成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党员参与“三会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效,失去了党中央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要求的初衷和意义。

(二)问题的成因

1.部分教工党员对“三会一课”认识不足。纵观当前高校教工党建工作实践,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工党员对“三会一课”制度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些教工党员“重教学、轻党建”“重科研、轻党务”,一些教工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导致参与“三会一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工党员长期在外培训,不能按照制度规定正常参加活动。此外,部分高校教工党组织对于如何组织、开展、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研究不够深入,实施方式比较单一,不注重是否达到了教育党员的根本目的。以行政会议、学术研讨会等代替党支部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影响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

2.督查指导效果不佳。一些上级党组织在管理和指导高校党建工作时,有时在宏观和理论上要求比较严,在具体的活动上指导较少。各个高校情况不同,有的党员数量不多,有的是兼职党务干部在做工作,有的是联合党支部,所以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检查,否则会导致这些特殊基层党组织工作量加大,使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对“三会一课”开展检查时,应多深入基层,多走访,了解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使检查工作产生实效,更好地发挥“三会一课”制度的作用。

三、“三会一课”在高校教工党建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充分发挥“三会一课”在高校教工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一)提高教工党员思想认识,做到理念先行

1.理论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开展教工党员干部理论培训,加强全体党员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自身党性修养,坚定教工理想信念。每年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不少于32 个工作学时。教工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通过开展体系式课题学习、融合式课题讨论、案例式课题教学、项目式课题研究,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升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2.支部管理体系规范化。明确支部全体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党课的频次、内容,避免出现多会合开、会议主体归属错误的情况,编写问答类宣传内容形成实际材料,如折页、宣传手册等,并将基础知识纳入党课学习。在党课内容中加入不同身份的组织生活工作职责,如党员如何转接组织关系等,将各类常见问题编写为党课内容,提供材料支撑,提升党支部工作效率,优化党支部管理体系。

(二)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和内容

1.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形式。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最强助力。移动互联网不仅有助于学校教学水平提升,而且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陈旧模式束缚。因此,新时代高校教工党建工作中的“三会一课”,必须搭上信息技术的科技快车,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寻求从形式到内涵的不断创新发展[4]。比如,在线下召开“三会一课”,线上同步直播,并录制成视频,存放在高校内部网络或网站上。这不仅有利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随时回看,巩固“三会一课”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总结“三会一课”经验,扬长避短,不断优化“三会一课”组织形式,创新学习内容。又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本土资源运用于“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和课件素材中,包括当地人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故事或影视资源、红色歌曲、老红军回忆录等。这些真实生动的素材能让“三会一课”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认同,对于加深“三会一课”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的积极影响至关重要。再如,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打造7×24 小时不间断“三会一课”平台,突破线下“三会一课”固定时间和场地的束缚,实现随时随地开展。

2.多平台丰富内容。随着越来越多新生代教工党员成为党的基层组织的成员,传统模式“三会一课”的内容渐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打造多平台的“三会一课”内容,成为高校教工党建的当务之急。使“三会一课”与掌上课堂联动,借助展板、宣传栏、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各种工具,或与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联动,增强“三会一课”的感染力、感召力,使“三会一课”成为宣讲党的故事的平台,展现出形象、生动、富于生命活力的新时代特征,从而激发年轻党员投入“三会一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参与感、投入感和主体意识。这对于“三会一课”落实到基层一线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三)落实领导主体责任

1.压实支委会主体责任。首先要抓党支部书记,发挥支委会的主体作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的相关规定[5],抓好“三会一课”贯彻落实。按照“三会一课”制度要求,增强仪式感,以形式促内容。党员大会、支委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亲自主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指示。

2.明确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基层党委第一责任人的高校党委书记,必须落实好上级党组织统一部署的各项任务,认真学习和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开展讨论,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党委书记应率先垂范,深入党员和群众中做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担负起主持高校党委全面工作和处理日常工作的职责,既要善于听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正确意见,又要做好全体党员的团结工作,充分调动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委书记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既重视基本理论素养提高,又着力开展高校党委制度建设。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党委书记更要自觉履职尽责[6]。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教育并管理好每一名党员,是做好基层党委工作的基础。

(四)强化检查指导及责任考核

1.加强党员管理监督。切实加强对高校全体党员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党员教育实效。既要严格要求和约束,又要充分体现对教工的关怀,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广大教工党员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综合分析、区别情况,积极稳妥地对待出现错误的党员。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将“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高校教工党员考核范围。以党建督导考核作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动力,加强对教工党建的检查指导,把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的效果纳入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优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规范、严格的考评制度为支撑,健全自评为主、互评为辅的党员考核评价方式。同时,增强各党支部间交流学习,适时开展交流分享会,互通有无,弥补不足。组织人事部门也要与时俱进,把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成员的党建工作履职水平,作为管理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教工三会一课党组织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善待教工是幼儿园有效制约隐性成本之关键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丟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