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的价值思考

2022-11-24 12:10孙宏媛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史基因

孙宏媛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

红色基因是与中国共产党共生共长的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凝聚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和发展。他多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进入新时代,我们更需要红色基因的精神滋养。红色基因是激励当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思想支持和价值引领,更是高校党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精神血脉。高校党建工作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全面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等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批示,为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根本遵循[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红色基因为价值引领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不仅是当下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为高校师生党员“理想信念的确立、人格的完善、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精神滋养”[2],而且有助于提醒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红色基因在高校党建中的价值

(一)红色基因为高校党建提供思想支持和价值引领

结合红色基因的内涵分析可知,红色基因具有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这决定了它能够在高校党建中起思想引领的作用。在中国革命精神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中,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深度融合。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文化信仰、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中,成为激励人们不怕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3]。这些充分说明,红色基因对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利用红色基因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精神内核,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可以为筑牢师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根基提供价值支撑,夯实和提高师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二)红色基因为师生党员提供精神动力和理想信念来源

“打铁还需自身硬”,师生党员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发挥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什么样的精神引领人、培育人,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红色基因恰恰是师生党员内生的精神动力。同时,红色基因是激励当代党员砥砺前行的理想信念来源。在遭遇困难挫折时,可以从历史中振奋精神,从红色记忆中找寻新的前行动力,更可以从红色伟业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悟贯穿“四史”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红色基因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青年大学生学习实践、参观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逐步被唤醒、发掘和传承,从而引领党员师生以自身感悟、学习实践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职责使命。师生受到红色基因的感染和洗礼,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会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会更出彩。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自觉性、系统性不够,部分党员对红色基因认识不深,思想认同弱化

学习理论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但有的党组织生活针对性不强,依赖于上级督促,党员多是被组织安排着走,部分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形式,但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弱。同时,由于当今生活方式、信息知识、媒体传播碎片化,理论学习也随之碎片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被弱化,导致师生党员在时间和学习深度上较难保证理论学习质量,对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够深,思想认同有弱化倾向。

(二)个别组织生活内容同质化、活动形式单一,红色基因融入程度不深

有的党支部平时的组织生活多采取政治学习、讨论会等单向输入的方式,过于重视理论学习,其形式大多是“一人讲、大家听,上边念、下边看”[4]。这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学习在今天显得没有吸引力,党员们经常忙于记录和完成“作业”。一些党支部实地访学红色基地少、线上资源运用少,缺少实地实践和多平台建设,导致红色基因与现实工作融入不深。

(三)一些组织生活比较传统和封闭,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红色基因传承氛围不浓

有些组织生活没有开放式、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联合,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学习方式较生硬,传承红色基因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以红色基因为价值引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有的党支部党建工作“体内循环”模式较多,红色基因传承力和辐射力不强,将红色基因“全方位、浸润式”融入党建工作和师生心灵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部分高校服务社会发展力度不够,红色基因成果向社会转化功能弱化

成果转化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红色基因扎实融入高校党建后,再加大学校开放力度,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成果转化和社会科普教育价值。目前,部分高校以红色基因成果服务社会的力度不足,校本红色资源大多集中在校内供师生学习参观,面向社会的教育辐射力、影响力不够,覆盖学习群体比较单一。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力度减弱,也影响了红色基因成果向社会转化。

三、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基因的互动关系

(一)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需要以红色基因为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高校青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群体,必须切实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作用,开展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因内涵的意识形态本质也决定了它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只有让广大师生在思想观念上首先树立起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才能凝聚向心力、培育使命感,更有效地吸引师生爱上历史、学习党史,增进对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思想认同和学习的主动性。以红色基因为价值引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用好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有助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

(二)红色基因的发展与传承,需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

红色基因赖以生存的时代环境距人们生活越来越远,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冲击着主流价值观。红色基因的发展与传承也经历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考验。党史学习教育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的现实困境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破解思路。在新时代全党开展“四史”教育的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激活红色基因生命力、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的有利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更能够发挥红色基因的价值引领力量。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理论研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增进师生党员对红色基因的思想认同,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红色基因在高校党建中面临的困境问题,促进红色基因的发展传承。

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价值引领的路径

(一)跟进党史学习教育时间轴,深化红色基因在高校党建中的思想认同

党史学习教育贯穿2021 年全年,覆盖面广,理论内容齐全,形式丰富,典型成果突出,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内含其中。党史学习教育这堂“必修课”,已经有安排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高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组建宣讲团,组织专题学习,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积极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压茬、高效推进,做到了时间节点和理论深度的齐头并进。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有的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围绕“我为师生办实事”确定调研题目,立行立办、用心用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沉下心来学思践悟,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沿党史学习教育的“时间轴”和“路线图”同步推进,加深了师生党员对红色基因的认同理解和延续传承,更好地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

(二)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丰富红色基因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融入形式

将“经常式、体验式、沉浸式、开放式”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活用于解决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化问题[5],构建将红色基因与学校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和服务社会相融合的“四向融合”模式。学院党委可根据师生党支部实际情况,制定组织生活课表,量身打造组织生活“菜单”。各党支部可以自选组织生活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红色基因融入活动,凸显党的组织生活“一支部一特色”。用好党史学习教育重点推介红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可观可感,延续精神血脉。完善及增设一批校内红色育人阵地,构建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广泛宣传红色基因引领价值。利用“互联网+”开展相关学习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集散、共享成果,吸引师生党员参与,提升党组织生活感召力。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序的同时,将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融入党建品牌“心动力”。

(三)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成果,加强红色基因在高校党建中的氛围营造

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党员先锋模范、红军英雄事迹、革命英雄榜样等,是建设红色支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好素材。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的新高潮,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八进”要求,做到全覆盖、全方位宣传。

一是用好宣传栏、校报、“两微一端”、校院网站、广播、“传统媒体+融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推广,营造红色基因宣传环境。

二是追溯历史,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土红色基因及校本红色基因,将校史校训与红色基因融合宣传。高校校史与“四史”有着共同的时间脉络和精神谱系[6],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和本校特色,归纳整理好校情校史,利用、推广好高校原有的红色资源,充分提炼其中的红色基因,以开设“红色校史课堂”、编辑“红色书库”、评比“红色党支部”、推举“最美红色基因传承者”等形式,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软件、硬件建设和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师生沉浸于红色氛围中并产生情感共鸣,切实增强红色基因的感染力和融入力。

(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促进红色成果向社会转化输出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基因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果,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高校在开展具体党建工作时,可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以主题党日、创新党日丰富党的组织生活形式,让师生党员、普通学生走进社区、家乡、基层、街道,开展宣讲、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色基因为价值引领实施红色文化建设工程,拓宽党建育人思路,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高校党建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打造人才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壮大以红色育人成果服务社会的力量。

做好“党建+专业”工作,以党建促专业,引领更多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从基层党组织向校外和社会输出[7],实现红色成果与社会的对接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史基因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
基因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