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022-11-24 12:19
山西青年 2022年4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专业

李 帆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护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医学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良好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将概括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可行性策略,如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通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和自主控制能力等,旨在为高校护理专业教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护理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护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为护理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拥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能得到稳定发展,引导护理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群体和特定职业的实践能力,为护理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再者,培养护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一方面需要护理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

(二)提升护理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护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应考虑环境条件,让护理学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掌握从业的基本能力。不断丰富护理学生的护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1]。培养护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人员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需情绪稳定,能以较短的时间适应职业环境变化。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则可让学生主动承担生活中面临的压力,更加自如地处理职业发展中的人际关系,学会与所在团体合作。同时,还可引导护理生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各类问题,化解职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研究背景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能够引导护理学生积极就业,全面掌握职业群体和特定职业的实践能力,开拓护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职业能力,依据环境条件引导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掌握基本的从业能力,创建新思维,养成优良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也可引导护理学生树立生存与发展有机结合的理念,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另外,在职业发展中,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和谐发展为基础,利用较短的时间适应多变的工作环境。现阶段的护理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这已经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

(一)培养综合能力应用理念

若想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和学生应正确认识综合职业能力的意义和价值,只有个体具有较强的改变欲望,方可改变护理教学的现状。现代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前提,需基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视角,创新思想理念。职业教育中,不得采取封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得将教育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为宗旨的现代化教育。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学校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组织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宣讲会和培训活动,以此辅助教师打开教学思路。教师也可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为学生创建优良的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已经积累足够实践经验的师哥师姐与师弟师妹们展开交流,分享自身在实践中的经历,以此传递正面的能量,引导师弟师妹正确认识行业发展情况,全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使新生更加清晰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保证教学改革的规范性

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均应高度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院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调整和改革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融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需基于就业情况构建课程结构,选取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可选择“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训课”的模式。将基础课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高度重视专业课和实训课设计,同时也需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在选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内容选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基于行业对护理人才专业需求,设置专业课,展现职业特色和学生就业方向,这样也可确保教学评价与职业评价的一致性。

(三)完善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的时间,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间的比重保持在2:1,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再次,根据职业环境对护理人才的具体要求,明确实践内容,加强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如可设置多项临床实践训练。在建立科学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购置先进的模拟设备和仪器,引导学生在实训室中以更加真实的环境开展实践训练。与此同时,学校也需与当地的医院创建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了解医院的工作规范与工作要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创造有利条件。

(四)调整考核模式

学校可以引入学生实习后的综合评价,形成较为全面的评价模式。在评价环节,高度重视医院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结果,并以此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教师也可以此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3]。最后,在完成考核工作后,教师需要全方位分析考核数据,确定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综合职业能力概况,从而加快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四、护理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1.语言能力和倾听能力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能力和倾听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础职业能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采取恰当的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重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倾听能力,既可以让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护理的相关事宜,又可引导患者敞开心扉,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信息检索应用能力

在科技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步被拓展应用到临床护理领域。护理专业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检索筛选知识和信息。以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为例的一系列专业课程,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基础检索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扩充理论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

1.提升学生的信息敏感度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护理专业的特色教学法。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各方面信息的敏感度,帮助其从沟通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将真实案例导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根据教学大纲与进度,合理安排课间时长。只有让护理专业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属性客观评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体系。

3.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绝大多数高校护理专业学生都存在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在理论课结束后趁热打铁,安排实践模拟训练,在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基础护理学》的“静脉输液”章节学习中,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担当实训教师,为学生们展示真实的静脉穿刺过程[4]。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

1.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医学行业。如何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至关重要。对于临床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接触一部分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若想重点培养学生这几方面能力,有必要开展特色专业课程,如演讲训练课、专业辩论课,在潜移默化间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也可设立礼仪指导课,引导学生注重社交礼仪,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心理素质训练课,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团队建设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协作能力

第一,灵活掌握表达技巧。高校开设书写能力训练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确保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精准表达职业思想。开设社交礼仪训练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时刻注意礼仪仪表。

第二,强化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同学多参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提升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高校护理专业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有助于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良好的临床护理服务。

第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年龄较小,所以思想单纯,容易急躁,往往无法独立处理紧急事务,情绪控制能力较差。针对此,高校有必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增强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控制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自主控制能力

护士既要对日常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又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生理疼痛,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保证患者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通常来说,大多数患者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与病情发展变化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在必要的情况下,组织多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工作[5]。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临床护理服务行业的主力军,学校应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作为核心课程。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独立解决问题

在日常护理教学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创新,善于发现问题,深度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护理实训操作中,学生可以就某一个实操环节提出质疑或合理化的建议。教师针对疑问展开分析解答,客观评估建议的可行性与显效性。由此,优化护理流程,完善护理操作,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

2.分组讨论,表达意见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就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组讨论。这种讨论既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勇于表达看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护理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又应督促学生时刻约束自身的职业行为。只有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更好地监督他人,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临床护理中的各项要求,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歧视患者,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七)提高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

随着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年轻化,学生管理模式也亟需进一步完善。“0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叛逆心理较强,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只有采用先进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管理依从性,锻炼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自控能力并非是受到他人胁迫,而是完全从个人内心出发,积极主动地约束自身的言谈举止。为此,护理专业教师应秉承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行为规律,采取合理的约束管理方法,以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护理专业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推动护理行业的良性发展。从护理人员角度来说,只有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护理行业的基本需求,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专业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部分专业介绍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