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以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类为例

2022-11-24 13:17
贵州农机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校区

邓 珏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在以往按照小专业招生的模式下,部分学生对自己填报的专业并不了解,入学以后可能会发现所选专业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存在抗拒心理,此外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能从事某一个专业方向的工作,存在单一性,在就业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选择较少,综合素质也不够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校进行“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的一种教育反思,是我国高校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有益尝试[1]。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所采取的大类招生模式是以材料类大专业招收学生,经一学年的统一基础知识培养,让学生对各专业方向有了详细的了解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及这一学年的成绩实行双向选择。这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学院的人才培养等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专业分流后由于所有班级都要打散重新分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必须及时拿出应对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将大类招生这一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

1 采用大类招生模式的原因

1.1 让学生能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传统专业招生模式下,学生通过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因就业形势和社会认可度影响,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听从家长安排或跟风从众,未能就自身兴趣爱好与能力做出理性选择[2]。采用大类招生,学生填报志愿时可以先选择一个大的学科门类,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各专业有了深入了解,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再进行选择,能有效避免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盲目性。

1.2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以往的专业招生中,学生在入校前就定好了专业和大学四年要学习的课程和专业方向,部分学生可能会失去目标和动力,带有消极的学习态度。在实行大类招生后,学生为了在大一学年结束后顺利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会更加努力学习,能有效激励他们努力进取。例如,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在2020级分专业设置时还成立了新工科实验班,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团队,目标是重点培养一批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极强的新工科人才,同学们纷纷踊跃填报此专业,为了如愿进入这个班级,努力地学习。

1.3 为学生就业助力

采用大类招生模式,学生可以在进校后的一年对各专业的情况和各自对应的职业领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的过程中尽早确立起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其次,经过一学年的通识学习,让他们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由于大类招生在经过一年的统一学习之后要全部打散,重新分班,所以分班之后,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给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挑战。

2.1 日常管理工作方面

经过一年的相处,学生们和原班级的同学已经彼此熟悉,形成了固定的集体,每个班主任也有自己固定的管理模式,重新分班后,意味着班上的同学和班主任都变了,班主任与新班级同学、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要重新彼此适应,而且进入大二之后,学业任务变重,不像大一刚入校时有军训、入学教育、班级风采大赛等活动来帮助大家相互熟悉,培养感情。可能会出现班级凝聚力不强,班风学风变差的情况。学生在填写各种材料时会出现很多同学依然按照老班级填写的情况。新班级重新选的班干,对班上同学不熟悉,在工作中也会遇到班上同学不配合的情况。

2.2 资助工作方面

由于学校在大二刚开学时就要进行大二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在刚刚重新分配的班级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班上同学对其他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了解。部分经济困难的同学到了新班级以后可能会害怕让不熟悉的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好意思提出申请,容易导致需要帮助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2.3 心理工作方面

在大二分班之后,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感到失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此外,分专业后,班级和寝室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学生离开了熟悉的集体,要融入到新的环境中,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心理比较脆弱和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容易受到刺激。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类学生大二开学从新校区搬至老校区,老校区的硬件设施相对新校区较为老旧一些,学生刚搬迁过来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在这种情况下更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

2.4 团务工作

在重新分班之后,团支部被打散,新的团支部可能会比较涣散,凝聚力不强。新的团支书对班上的团员情况不清楚,班上青年大学习情况容易受到影响,召开团组织生活时容易出现同学不积极配合,活动效果差的情况。

此外,有的同学可能在原来的团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但是在发展期间,突然又转到了新的团支部,影响团员发展工作的延续性,团籍档案也容易出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大类招生模式是大势所趋,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针对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各项挑战,本文通过进行文献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项对策与建议。

3.1 切忌一刀切,平稳度过过渡期

在专业分班后,辅导员、班主任都不可对原班级就此撒手不管,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对原班级的关注,帮助同学适应新班级。例如,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2020级材料类学生在大二开学分班后,从新校区搬到老校区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在新校区寝室仍是按老班级住的,同学们对新班级的班主任和同学都不熟悉,所以依然按照老班级组织搬迁,通知相关事项。在开学初的评优评奖,所考察的是大一学年的情况,且考虑到各个班之前的授课老师、考试内容会有一些差别,从公平客观的角度出发,仍然按照老班级进行评选。重新分班后还涉及到学生管理系统的调班,但由于贵州理工学院需要经过学工系统完成申请,在完成评优评奖工作前,学生在学工系统请假等可能涉及新老班主任的交叉。在这个过程中切忌一刀切,各班主任应互相配合,兼顾好新老班级的事务,当有老班级同学找到原班主任时应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及时与其新班主任保持沟通。尤其是家庭情况困难、学业预警、心理危机的学生情况在换班的过程中要做好交接,保持关注。

3.2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与老师相比,学生们更容易与自己的同龄人和同班同学交流,也能够更快地熟络起来。所以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当中的粘合剂作用,迅速地让新班级同学尽快融入新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在专业分流之后,各班应尽快选出新的班委成员,让新班级顺利运转起来,新的团支书要及时在智慧团建中组建新的团支部。在新老班级交替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应与原班级班干沟通,请他们协助共同完成过渡期,做好与新班干的交接工作。班委会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发挥提升班级班风、学风作用,将优秀的学生党员、团员选拔为班委会成员,发掘优秀的班委成员并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加强班委成员和团支委成员间的交叉流动,准确定位各班委会成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合理规划班级建设,强化学生对班级干部的认同感,避免形成班长、团支书一头独大,其他班委形同虚设的低效局面[3]。可以通过班会、团组织活动、篮球赛等增加新班级同学之间的互动,让同学们产生对新班级的归属感,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风。

3.3 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学生管理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以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类学生为例,这些同学都是00后的网络“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对网络世界依赖性非常强,也深受网络的影响。那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各个班都有班级群,包括QQ群和微信群,可用来通知各项事务,同学和老师们也可以在里面交流讨论。在分班名单确定之后,应第一时间建立起新的班级群,为新班级同学搭建起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老班级群也应保留,以便完成过渡,为同学们保留联系的方式。

此外,贵州理工学院一直使用的易班平台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完成分班后,易班班长要及时在易班平台完成信息更新,建立起新的网络班级,可依托易班开展网络活动、网络班会等。虚拟的班级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对班级的文化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努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同学的认同感。特别是分专业之后,原来行政班的班级群还能发挥联系同学之间感情的纽带作用[4]。

4 结语

大类招生在为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益处的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工作是对“人”的工作,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在工作中必须要灵活处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寻求更好的工作方式,适应时代的变化。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校区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简介
刘伟作品
基于机电工程学院的就业能力分析
杨春华作品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走进大山里》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ext analysi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