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实践及其特征

2022-11-24 22:57蔡龙珠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选树榜样价值观

蔡龙珠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开展榜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榜样教育有其鲜明的特点,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榜样的内涵及其特征

“榜样”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桂隐纪咏·俯镜亭》中。该诗曰: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这里的“榜样”意为模样。《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将榜样定义为“作为仿效的人和事例”。综合国内学者的诸多观点,笔者认为,若说以某个人为榜样,则大多是指以这个人的人格为理想人格,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使榜样人物同主观自我高度融合,此后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运用该榜样人物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进而加以解决。简单来说,以某个人为榜样,即学习领悟其立场观点方法,并逐渐转化为榜样人物的替身。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榜样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现实性。榜样是生活中具体的人或客观事物,而非主观臆想的。第二,导向性。榜样是具有正能量或导向性的人或事,能给予人们启发和鼓舞,使人们自愿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外化为自身的行为活动。

二、榜样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将教育定义为“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关于榜样教育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或某个具体的理论角度,对榜样教育做出自己的解释。无论从何种角度对其定义,有一点都必须承认,榜样教育由教育者、教育载体以及受教育者三个要素构成。基于此,我们认为,榜样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载体,宣传先进的人或事,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认同,进而学习、效仿先进的人及其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的活动,它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法。

榜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老同志要给青年同志做个榜样,把毛泽东同志建立的党的学说传承好,把党的作风带好,这样,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怕,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P46)。其次,有利于发挥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我们的干部,特别是老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用实际行动搞好传帮带[2](P125)。第三,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3]。这是分析论述我国榜样教育作用的三个维度。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实践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榜样教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1978—1989)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0—)。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榜样模范,他们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一)计划经济时期榜样教育的实践

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后,全国上下迅速投入经济建设中。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拼搏进取的英雄模范人物,如身残志坚的“当代保尔”张海迪、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家陈景润、因救火而牺牲的“英雄少年”赖宁、树立起“女排精神”的中国女排等,他们是亿万国人心中的榜样。

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做执行“三要三不要”原则的榜样,做艰苦奋斗的榜样,做实事求是的榜样。总之,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榜样[2](P124)。领导人讲话极大地推动了榜样教育的开展。记述陈景润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后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也相继刊登了这篇文章,而且均用去了三个版面,实乃破例之举。当时,“陈景润”这个名字响彻中国大地,成为“科学”的代名词,陈景润本人在大众眼里就是“科学”的化身,“当一名科学家”成为千千万万青少年的理想。这一现象被称为“陈景润旋风”。1982年,《人民日报》刊登《当代大学生的榜样——记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一文。198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了张华的先进事迹,对其予以高度赞扬。此后,社会上掀起学习张华的热潮。当时有人认为,张华是一名大学生,因救助一位老农而献出生命,不值得。就此,社会上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生命的价值在于无私奉献,张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总之,计划经济时期,榜样教育的开展以领导人引领、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为主要模式,传统媒体为主要宣传载体。当然,开展榜样学习实践也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人们自发学习、效仿榜样。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榜样教育的实践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带来了多元文化和多元化思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榜样类型多样化,榜样教育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刘少奇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4]。领导人的引领和推动仍是榜样教育蓬勃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首届“感动中国”2002“十大年度人物”于2003年2月14日隆重揭晓。历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既有优秀党政干部郑培民、任长霞、张渠伟、廖俊波,也有优秀乡村教师朱敏才、张玉滚;既有著名学者钱学森、钟南山、黄大年,也有一心向善的草根平民吴菊萍、洪战辉、谢海华;既有著名作家巴金、季羡林,也有体坛明星姚明、刘翔;既有铁血军人杨业功、丁晓兵,也有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这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职业,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5]。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成为榜样宣传、群众教育的新载体,许多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都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传播。2019年9月,各大网络媒体都转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020年10月,转播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实况。此外,电影《焦裕禄》、电视系列专题片《榜样》等展示英雄模范形象的视频都在许多网络平台上播放。共产党员榜样网、中华英雄网等网络平台的建立,榜样的力量、时代楷模发布厅等微信公众号的创办,青春榜样、中国创业榜样微信博主的开拓等,极大地提高了榜样教育的成效。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榜样教育的实践逐渐深入。改革开放以来的榜样教育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榜样选树、榜样宣传和榜样学习三个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榜样样本的职业范围扩大

任何榜样都是时代的产物[6]。改革开放以来,榜样样本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职业范围不断扩大。计划经济时期,榜样大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基层干部、军人、工人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些知名作家、偶像明星、品德高尚的草根平民等也都成为榜样,在榜样选树方面不仅延续了之前的标准和做法,而且有所创新。榜样形象多元化不仅丰富了我国榜样教育的内容,而且提升了榜样教育的效果。但是,榜样形象多元化也给榜样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例如,一些网红,其负能量较多或在某些场合言谈举止不当,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若榜样形象选树得当,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若选择不当,则适得其反。

(二)榜样遴选方式多样化

计划经济时期,榜样的选树一般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即中央人民政府将那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者和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公民树立为模范和典型,给予其相应的荣誉,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榜样人物的选树以“自上而下”这一方式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自下而上,即先从基层发掘,由群众推选,再经公众投票,最后由上级核实评议认定。一些道德模范特别是草根平民中的道德模范,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选树的。如被《知音》杂志最先报道,后来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洪战辉以及“孝老爱亲”模范谢延信、黄来女等,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7]。现在,民众投票在我国榜样的选树方式上占据较大分量。如2002年开启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07年开始组织开展的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都将民众投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这与我国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和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这对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广大劳动群众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9]。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的榜样宣传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也给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

(三)榜样宣传立体化和学习形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之初,榜样宣传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要渠道[7]。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榜样宣传的重要渠道,而且其比重不断上升,传统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宣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公众号大量出现,许多人都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接受榜样宣传教育。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榜样宣传方式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榜样教育可分为选树、宣传和组织学习三个环节。组织大家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开展榜样学习活动的方式,使群众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是榜样教育的主要目的。计划经济时代,领袖人物的接见、题词或讲话促进了榜样学习活动的开展。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这一活动延续至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榜样宣传立体化带来了学习方式多样化,榜样学习活动多借助新媒体开展。如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新媒体观看《榜样》系列专题片视频,然后召开座谈会,让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思想认识,对标先进,奋发有为,无私奉献,在本单位全体党员中掀起学习榜样的热潮,使榜样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五、新时代我国榜样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榜样选树机制,增加榜样样本类型

榜样选树是榜样教育的初始环节。新时代,要树立先进的榜样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榜样选树标准体系,创新榜样选树机制,有效开展榜样选树工作,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可采取官方推选和民间推选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再通过群众投票、政府认定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榜样模范人物名单。要树立“跳一跳摘苹果”的榜样选树理念。对榜样,不能可望而不可及,要看得见、摸得着,宣传过程中不能美化和拔高,要实事求是。应多选树草根平民中的榜样,拉近榜样与群众的距离,以提升榜样教育的效果。青少年是榜样教育的重要对象。当今,我们不能忽视现实生活中明星偶像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不能忽视偶像效应。对青少年来说,当今是偶像化时代,那些能歌善舞的娱乐圈明星是他们的偶像。不可否认,追星可以激发青少年对艺术的兴趣,促使他们培养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要正视泛偶像化给榜样教育带来的挑战,加强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为此,要完善娱乐圈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实施有效管控,减少炒作行为的发生;要推动榜样教育模式的创新,积极在娱乐圈明星中选树榜样,有效传递正能量,减弱负能量对青少年的影响,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创新榜样宣传内容,丰富榜样宣传手段

榜样事迹宣传稿的撰写要突出新意。网络媒体曾报道了2018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评选活动的新闻,标题中嵌入了“神仙打架”等抓人眼球的字样,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优秀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愈发令人感动和钦佩,榜样选树的辐射效应明显[10]。在对榜样先进事迹的宣传中,要注重细节描述,发掘精神内涵,凸显时代特征,使榜样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例如,可讲述榜样人物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并最终取得成功。要综合运用宣传手段,丰富宣传载体。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报道和巡回演讲等传统的宣传手段之外,还可以采用网络宣传方式,通过主流社交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等)进行宣传,以引起受众更大的兴趣,提升宣传效果。

(三)创新榜样学习形式,注重基层实践锻炼

向榜样学习,不仅要学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更要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向榜样看齐,通过学习和实践,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要创新学习方式,营造浓厚的榜样教育氛围,注重实效。一个单位在榜样教育中,除了采用集体学习、举办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等传统形式之外,还可以组织干部职工下乡实践锻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使大家充分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亲身实践,逐步进行自我完善。另外,还可组织开展内部的榜样评选活动,让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存在,并向榜样看齐,以达到榜样教育的目的。

六、结语

榜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榜样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11]。北大原校长王恩哥先生曾面向学生发问:“面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协同进步?”[12]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响亮的答案。选树榜样人物,开展榜样教育,可以解决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褒扬身边的模范人物,充分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导、先进示范,让人们接受榜样身上所蕴藏的价值观、道德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13]。我们选树的榜样,其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就无法正确引导公众。同样,在宣传榜样的环节,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系统宣讲榜样的先进事迹,同时,挖掘和诠释其精神内涵、展现其内在品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3]。榜样教育中的学习实践活动,也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进行,要引导公众积极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榜样教育具有突出的特点。新时代,我们应树立先进的榜样教育理念,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握趋势,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榜样遴选方式,丰富榜样宣传内容、手段和载体,将榜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选树榜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浅谈如何做好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工作
论高速公路国有企业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和宣传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浅谈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
以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选树推动矿山精神文明建设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