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醒狮传承之根本 推动地方文化艺术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遂溪醒狮代表性传承人李荣仔之口述史

2022-11-24 23:15
黄河之声 2022年13期
关键词:狮头舞狮狮子

薛 敏

初知李荣仔老师是在《湛江日报》一篇关于“湛江体坛传奇”湛江‘狮王’李荣仔的一篇报道中。李荣仔在2018年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派醒狮湛江第一位传承人的称谓、同期李荣仔所成立的“龙湾醒狮团”也一并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的牌匾、且李荣仔所居的遂溪县黄略镇被称为“中国醒狮之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此荣誉与使命、传承与革新同时聚焦在狮舞文化传承人李荣仔老师的身上。

访谈时间:2021年11月26日上午

访谈地点:湛江市遂溪县醒狮文化博物馆

口述者:李荣仔先生

采访者:薛敏

一、湛江市遂溪县醒狮文化的概况

薛敏(下面简称薛):李老师好!您一直都有参与关于湛江非遗文化传承的学习和研究,2020年在项目负责人刘福瑞教授的带领下申报成功了《湛江地区国家级非遗人及口述史调查研究》课题,在这个组别里本人负责了醒狮传承人的版块,非常荣幸您在百忙中接受这次访谈。来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您的相关资料,惊讶发现您有好几个身份:您是“龙湾醒狮团”的团长、也曾是国际级龙狮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重要的身份标签,我想您肩上就有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那么我们今天就以传承、文化、创新及经济为切入点吧。

李荣仔(下文简称李):要说责任当然是很大,既然国家这么信任我,给我这个荣誉,当然要把事情做好!说到压力,也没有太大压力,因为都是自己从小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当然是很开心的。我从小就是学武术的,十五六岁就跟着师傅、长辈们玩“醒狮”,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玩耍,最后对醒狮的钟爱一发不可收拾。我所在的遂溪龙湾村就是清末湛江武学渊博的“国庆堂”所在,当时创始人是李贤周,李贤周在教授武艺时就包括教授民间醒狮。后来,我又拜佛山南海黄正鸿为师,因为我从小喜欢看港台武打片,《黄飞鸿》系列的电影。其实狮舞跟武术是密不可分的。

薛:狮舞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最早的狮舞发源于汉代,那个时候就有人戴着面具假扮神兽来辟邪、后来也满足人们喜庆、吉祥、庇佑的心理需求,据了解狮舞文化南北都有,南狮即“醒狮”广东醒狮中的“醒”字意为广东话中的“睡醒了”代表着威猛。那么醒狮的发源地在广东何地?

李:醒狮最早发源于广东佛山,粤港澳地区都有,远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但是醒狮真正还是脱胎于“北狮”。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造型、舞狮的动作各有不同,北方的狮子更像真狮,狮头很简单,全身披金毛;南狮额头高、眼睛大可以转动、鼻塌口大、牙齿可露可隐。北狮的动作很灵活:翻、扑、跳;南狮主要靠舞狮者的动作显出狮子的威猛,两人舞一头。另外还有表演的方式也不同,因为目前南狮的发展远超北狮,所以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刘备、关羽、张飞”等,不同的颜色和装饰都是根据扮演古人的性格来定的。南狮点睛也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习俗之一,一般新狮扎成还未启用前就必须有点睛仪式,由狮舞队的主人来点睛。主人在狮子的眼睛、额头、舌头三处点上朱砂漆。

薛:您刚才提到南狮(即醒狮)的动作主要靠动作显出狮子威猛,那么舞狮的动作是否比北狮更难,舞者又怎样能更好表现狮子威武、雄壮、矫健的身姿呢?舞狮的套路有哪些?

李:我认为南狮的动作比北狮更难。南狮的套路一般包括:“采青”“惊青”“食青”“吐青”等,这些套路都是有一定的情节来表现。如“采青”为广东话谐音“生财”,采青已经成为醒狮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醒狮活动的高潮,“狮子”通过夸张动作猎取悬挂于高处或置于盆中的“利是”,因为“利是”伴有青菜,故名“采青”。此外舞狮还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以及“拟人化”表演。“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表情舞狮都可以表现出来。不同颜色的狮子、不同造型的狮头表现的角色也都不同,如:红色狮头扮演关羽、黑色狮头扮演张飞,用来展现“忠、正、仁、义”的儒家思想。醒狮动作以顿、挫为律动特点,融入了南拳武步伐技巧,显现出快、猛、刚、顿的动作。为了展示狮子丰富多彩的形象,舞狮者的手位、步伐以及舞姿和调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狮舞者手持道具狮头,同时操作机关,使眼、耳、口三个部位配合情绪的变化而张合,要求手位与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动作幅度依靠上身持狮头的拧转与大臂的推拉狮头展现。手部动作有正握、反握两种基本握法,手位又可分为平行托手与交叉托手两种;步伐是醒狮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脚部训练,要求双腿具备扭转和移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等综合能力,由于狮头较大,几乎遮挡住整个上半身,所以醒狮舞脚下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讲究主要有:马步、虚步、弓步、独立步、跪步、探步、扑步等步型,移动时配合开合步、小跑步、跳步、麒麟步等步法,讲究沉、稳、韧。[1]步伐为主要形态主要有:马步摇头、弓步远望、三拜狮、扑步舔腿、醒狮翻身等。醒狮的动作同时也会配不同的鼓点节奏,如:“三星鼓”常用于慢动作以来塑造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七星鼓”用于快速地跳跃以来狮子轻松愉快的动态形象。其实,醒狮的舞姿动作设计是约定俗成的,有一定的程式和套路,不同的颜色和不同造型的狮子塑造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舞姿动作表现狮子不同的情绪和状态。如今,我们的舞狮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舞狮队形的不同调度和舞狮形态空间的移动,让醒狮流动式造型更具看点。

二、遂溪醒狮文化的多元化传承

薛:李老师您从醒狮的发源谈到了醒狮的基本形态、动作以及表演形式,让我们更加了解狮舞是集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南宋时期狮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武技的结合。据《武林旧事》卷二《舞队》载,“大小全棚傀儡”中有“男女竹马”“抱罗装鬼”“狮貂蛮牌”等节目,“其品甚秋,不可悉数”[2]金灭北宋后,金庭掳获各类百戏艺人,也将百戏引入宴仪。傅起凤、傅腾龙的论断“宋代狮舞注重武艺,它与表演常与打斗相结合”。[3]由此可见,武技在舞狮中重要性,舞狮者应该对其有武术功底的要求,作为醒狮在粤西地区的重要传承人,您在招收学徒上有什么要求?传承中有什么困难之处?

李:醒狮与岭南武术是紧密相连的,在广东一直都有拜会习武的现象,我们已成立狮会为习武群体,演出排练狮舞,同时以舞狮的方式延续武技,醒狮的发展就承袭了武术人的武技基因,让醒狮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就是从小跟着父亲学武术,后来又跟着学习舞狮,至今我还在湛江武术学校教授岭南武术,所以醒狮的舞狮者一定要有武术的功底。我们招收舞狮学徒年龄在12-20岁间,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早期都要习武练拳、蹲桩等。

在醒狮的传承方面我曾遇到一些困难:1、醒狮表演的更新与发展。2005年之前,我曾带着自己的醒狮团队参加多届比赛,但名次总不理想,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技术来源于民间,形式单一、过于传统,程式与动作难度不够,进而在大型比赛中很难出类拔萃,后来我参加了省级龙狮教练培训,吸取化州、广西等地不同流派的醒狮技艺,更新了传统醒狮技法,让湛江醒狮成为粤西地区顶尖狮班,2006年我带领醒狮班前往马来西亚参加该国五十周年庆典的国际龙狮邀请赛,得到具有悠久醒狮文化的马来西亚的认可。2、醒狮表演作为非遗在传承过程中,无论是在旅游开发还是学校教育,都具有极大地利用价值。但实际情况却受到一定阻碍,首先舞狮比较辛苦且具有危险性,真正愿意学习舞狮的年轻人并不多。其次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当地政府在宣传非遗特色文化的时候,通过传统的舞台文艺表演,或者游街展览的方式来宣传,结合旅游时往往只是将原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展示给游客们,其内容只流于表面,并未使得其人文价值内涵完全凸显出来;3、缺少对醒狮的狮具的更新。醒狮彩扎是传统工艺,我爷爷那时扎的狮头比较传统,很难跟上时代的审美,所以醒狮彩扎的特色文化需要再包装、再设计,当然,再包装和设计就更需要资金了。

薛:李老师刚刚参观醒狮博物馆,我看到这里面有醒狮制作工艺工厂、您即将成立的工作室,您能谈谈怎样通过舞狮、教狮、制狮这三项工作来更好传承醒狮文化呢?

李:工作室和狮具工厂在传承醒狮文化过程中缺一不可。遂溪醒狮狮头纯手工制作,至今有数百年历史,90年代,我就常常踩车去周边地区看别人扎做狮子,我天生记忆好,基本过目不忘,看过的技术都会回家边练习边改良。有一次在马来西亚的“狮王争霸赛”中,我看到一款名叫“老夫子狮”的新款狮头,我便记下设计和工艺,回到厂子一倒腾,货架上便新添一款新狮头。狮子在狮舞同步发展中我们改良了彩扎技艺,以传承人黄桃为领的“遂溪狮头彩扎技艺”被评为省级非遗。当年的小作坊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狮具厂,我们厂出产的狮具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年销均在一万套以上,制作工人主要来自周边村落的妇女,狮具厂的收入维持着醒狮团的基本生活,这些经济效益不但为传承醒狮文化注入资金支持,同时也解决了遂溪部分妇女的就业。

今年7月我作为优秀民间文艺家受邀参加中国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我深感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需要创新发展,因为时代不同,受众、潮流、风格也在变化,传统文化只有应时而变才能焕发生命力,进一步向前发展。参会回来后我就萌生了成立醒狮工作室的念头,工作室约在12月份成立,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挖掘醒狮文化内涵、对狮舞活动进行产业化开发、对狮具这项传统民间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安排狮舞培训班,探索创新培养新鲜血液、此外,还会邀请专家到醒狮保护传承基地举办狮舞研讨会。只有经济和文化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推动醒狮的传承。

三、展望遂溪醒狮文化发展

薛:李老师您自入行以来有什么精神激励着自己?

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就像我们的醒狮一样,象征着吉祥、兴旺、热闹,睡醒了的狮子是充满精力,无比凶猛永不倒下的,醒狮就是一种精神,15岁我踏入醒狮之门就坚持这种精神信念来做好每一件事,就算遇到挫折我也不会放弃。如今习近平总书记讲出了这一句话,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把醒狮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

薛:作为前辈,您对从事醒狮事业的后辈有哪些的期望和要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您对非遗传承事业又有哪些想法和憧憬呢?

李:醒狮表演虽然是一种文化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高难度的体育竞技,表演中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所以才被称为“中华一绝”,而这一绝的背后承载着舞狮者多年来艰苦的练习,所以我希望选择这项工作的年轻人一定要勤学苦练,不但要追求更好的表演效果,更要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另外,我还要提醒后辈们一定要真心地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醒狮文化,而不是把这项工作作为盈利的手段,如果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的醒狮文化也不可能好好地传承下去。

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醒狮文化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和发展。我希望醒狮文化传承的同时有着更新,让全新的醒狮文化让全世界所知。我希望通过对传统民间技艺的推广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醒狮,也希望政府能大力支持,积极保护,也希望学校能安排相应的兴趣课程给后辈学习,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一定好好地培养!让青少年愿意去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和更新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听取李荣仔老师简述关于参加醒狮比赛、制作和销售狮具的小故事,感受到了每一种传统文化的背后必然有着传承人精神的恪守和坚持。从吸收广佛狮舞精髓,将传统南拳中的“梅花桩”引入醒狮表演,发展出具有岭南特色的遂溪狮舞,到吸取各地制狮对遂溪狮头彩扎技艺的改良,李荣仔老师始终坚持着“博采众长”的习惯。此外他个人有着一套完整的班内完整薪酬机制,对狮班实行现代化管理机制。李荣仔以“舞狮、教狮、制狮”三方结合的方式传承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他不仅是一位醒狮表演大师,也是醒狮技艺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制狮的匠人,他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打造出了醒狮的产业链,舞响了遂溪醒狮的品牌,造福着乡里,同时也推动着家乡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狮头舞狮狮子
舞狮献瑞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黎家狮上《非凡匠心》秀传家宝 再现狮王风范
非遗进校园
狮子鱼
我是缤果
骄傲的狮子等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