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相关因素与策略研究

2022-11-25 00:02赵建芳
新课程 2022年26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赵建芳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教育教研室,安徽 淮南)

一、制约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

(一)学生层面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数学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认知规律影响着他们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否准确、及时地由题目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正是这种认知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层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的最初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可以快速、灵敏地做出应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虽然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包办”,这种“包办”式教学方法看似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实则不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让一些学生逐渐放弃了独立思考,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机制层面

由于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在开展教学或者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尽管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但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便难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阻碍。教师如果不改变这一教学机制,必定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层面

1.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应该放弃错误的教学思想,教学不应该仅仅追求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追求更高的成绩,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优化。当然,成绩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要知道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学生的成绩及学习情况教师应该实时关注,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思想,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传统。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应当在准备学习计划、制订课堂教学方案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当今时代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采取特色教学法,如图画结合法、微课教学方法、观察法、游戏法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自主学习和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化,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当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之后,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改变教学方法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是教学的常态,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固态化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这么做的最初想法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逐渐产生一种“思维惰性”,这种思维惰性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不再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而是更加倾向于顺着别人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必要时为学生提供解决思路。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和解决思路,并且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创新,鼓励学生能够独立分享其解题思路。这样一来,数学课堂的活跃度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乐趣也会更加浓厚,问题解决起来也更加容易,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下面我们就举一个例子:

题目:有两辆汽车甲、乙,相对开出,5 小时后相遇,其中甲车速度55 千米/时,乙车速度45 千米/时,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题目,本题属于相遇问题,求两地总路程。那么做题思路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分别求出甲车、乙车各自行驶的距离,再将所得的距离相加即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解题步骤:甲车行驶的距离

55×5=275(千米)

乙车行驶的距离

45×5=22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75+225=500(千米)

最终结果:55×5+45×5=500(千米)

方法二:求出甲、乙两车每小时共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由于两车所行驶的时间相同,乘以相遇时间即题目所求结果。

解题步骤:甲、乙两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为

55+45=10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0×5=500(千米)

最终结果:(55+45)×5=10×5=500(千米)

以上是这道题目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通过思维的转换可以得到更多的解题思路。这时,为了让学生有长足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比拼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在课堂上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既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从根本上还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学生对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认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本内容也是更加生活化,知识更加全面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入手进行授课。比如,在“三角形”这一专题中,在讲解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物品”,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比如说三脚架、房顶等。如果想要更加直观地了解三角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棒等教学工具分别摆放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来体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式让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纽带,课堂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课堂作为一种单向信息流动的场所,它的本质更是信息的双向流动。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仅仅单方面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信息和思想,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出的反馈和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紧密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假期线上问题答疑的学习活动,学生足不出户在家运用手机等网络设备与教师进行线上面对面交流,这不仅仅是对传统师生互动的一种创新,也是基于新时代背景,积极响应大力开展线上教学号召的教学行为。利用这种方法,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能够为家长提供更加优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这样的创新型学习方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层面

既然教师是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角色,那么学校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思想建设

教师的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比如,定期组织教师前往优秀学校参观学习,建立教研组对教学进度进行监管以及任命教学课题组长进行教学指导等。这可以为教师提供互相交流和探讨的活动机会与活动平台,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和探索,总结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游刃有余地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2.开展数学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相比较而言,农村更多的是留守儿童。但是随着近几年“教育兴国”理念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因此,农村学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兴趣数学和趣味数学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在数学知识竞赛的辅助下,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能够熟练运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立教研小组,搭建交流平台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学以致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研小组,为数学教师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在教研小组中,数学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带领其他数学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同时组内人员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上交或者提问,通过分析比较来获得最优的解题方法,从而实现教研小组效用的最大化。另外,教研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设计问卷,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开展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创新性的建议,同时也为教师之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在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