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盆景类型演变与分类研究

2022-11-25 02:25宋利培杜红霞
花卉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菊造景盆景

宋利培,聂 晶,杜红霞

(1.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 100041;2.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北京 100034)

0 引言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1]。菊花盆景是运用传统的盆景技艺结合小菊的自然形状和品种特性,以一株草木表现千年大树的古老苍劲或附于山石、树桩,表现大自然的景观[2]。同时,菊花特有的观赏性和文化意境,给人独特的艺术享受。按照盆景的分类,菊花盆景一直被认为属于竹草类盆景。随着小菊盆景实现多年栽培和嫁接技术的应用,菊花盆景造型日益丰富,菊花盆景类型也日趋复杂。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没有对菊花盆景的分类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没有形成科学的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准,因此在菊花盆景的生产、评比、鉴赏、学术交流中出现一系列的争议。因此,非常有必要遵循菊花盆景的栽培特点,研究建立菊花盆景系统分类方法。

1 菊花盆景应用历史和类型的演变

1.1 古代菊花盆景

菊花用于制作盆景的记载始见于元代[3],开始出现了花果类、草木类盆景,梅花、菊花等花卉开始应用于盆景中。明代屠隆《考磐余事·盆玩笺》和文震亨《长物志·卷二·盆玩》中都有“秋之黄密矮菊”制作盆景的记载,对菊花盆景的株型、花色、花密度进行描述[4]。清代宫廷和文人绘画作品中多见菊花盆景,《盆玩偶录》则把菊花、兰、水仙、石菖蒲列为“花草四雅”。清《王原祁艺菊图》卷描绘了王原祁于庭院内品茗赏菊的情景,描绘了精心栽培的盆菊等景物,盆器形状各异,雅致脱俗,表现出文人赏盆菊的风雅志趣。从古代绘画中可以发现,当时的菊花盆景多为自然生长的小菊盆栽。

1.2 近现代菊花盆景

近现代,我国小菊盆景在20 世纪20—30 年代就有记载[5],当时的菊花盆景没有解决老干越冬关键技术,是作为一二年生栽培的盆景。距记载北京从50 年代开始举办菊花展,1963 年北京市园林局在北海公园举办的第六届菊花展览会上,中山公园等单位制作了小菊盆景[6]。北京于锡昭解决了小菊越冬成活的关键技术,小菊盆景已经可以多年栽培,可以栽培十余年之久。菊花盆景造型形式运用盆景艺术,结合小菊的特点,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形式,观赏价值大大提升,产生广泛的影响,逐步在广东小榄、南通等全国各地发展起来[7]。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开始举办全国性的菊展,极大促进菊花栽培技术的交流。在1982 年上海第一届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上已有菊花盆景展出,但是尚未列入竞赛评比项目,到第二届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盆景菊列入正式的评比项目,当时作为艺菊与造型菊、悬崖菊、大立菊并列,极大地促进了菊花盆景的发展,之后分为桩菊和景菊两大类。郁茗《菊花盆景的形式》(1994)中,将菊花盆景按照造型样式分为独干菊桩、附木菊桩和悬崖式等若干式。随着菊花嫁接技术应用,出现了嫁接菊花盆景,菊花盆景的类型样式更加丰富和复杂了。赵凤兰《艺菊盆景栽培与造型》(2001)中,将菊花盆景分为附石附桩式、菊树式、山水式三类,没有对原本和嫁接两种栽培方法进行区分。

在2001 年中山第七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上,桩型菊分为原本、嫁接、附生。景型菊分为丛林、菊石、水旱[8]。形成“型-式”二级分类法,菊花盆景的造型更加丰富。随着菊花盆景形式变化和发展,借鉴盆景艺术形式,菊花盆景出现了更多新的形式,李漫洁在《菊艺盆景类别鉴赏与制作应用》(2019)中将菊花盆景分为附桩式、丛林式、菊石式、水旱式、壁挂式、微型盆景菊六类。现在全国性菊花盆景竞赛一直沿用的是2001 年以来中国菊花展览会的分类方法。

1.3 日本菊花盆景的类型

日本菊花盆景是由野生的山菊栽植演变而来,最早名为悬崖菊,主要是悬崖的形式,或者悬崖式的变形样式,随着当时家庭室内小品栽培的繁盛,日本明治末年起到大正时代,菊花盆景盛行起来,制作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了。现代日本菊花盆景根据造型形态直接分为若干式,具体有直干样式、双干样式、斜干、曲干、连根样式、木筏样式、提根式、寄生式(指多数树根相互缠绕)、悬崖式、半悬崖式、附石式、镶嵌岩石式。

2 菊花盆景分类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2.1 关于“原本盆景菊”和“嫁接盆景菊”

菊花盆景按照栽培方法可分为原本盆景菊和嫁接盆景菊,两种盆景菊采用的栽培技术截然不同。原本盆景菊,是用小菊的脚芽扦插,一年或多年栽培造型而成[9]。小菊盆景技术实现了多年生栽培以后,菊花盆景形成老桩造型成为可能,这类小菊盆景不应属于竹草类盆景,已经兼具了树木盆景的特征,笔者认为成为“菊树类”更为恰当。而嫁接盆景菊是以青蒿、黄蒿为砧木,以小菊为接穗嫁接进行培育造型而成,是采用嫁接技术进行造型,早期这种盆景属于造型菊,只是形成盆景的形态,但青蒿的主干观赏性不强,必须采用木桩、树皮等材料遮挡和美化,与原本的盆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菊树类盆景菊以菊桩造型和姿态为主要评价标准,应对原本和嫁接菊准确地区分。造景类盆景菊以造景和意境为主要评价标准,可以不再限制原本或嫁接等栽培方法,更好地发挥两种栽培方法的优点。

2.2 关于“附生型”的分类

“附生型”是指小菊盆景根部或干基部附于山石、枯木之上,成为“附石”“和”“附干”,小菊呈现抱石而生之态,小菊的根和干是关键的观赏要素,而嫁接盆景菊为草本青蒿嫁接,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根和干,只有原本栽培盆景菊才能具有这些观赏特征。因此,“附生型”应为原本盆景菊的一种,不应与原本盆景菊和嫁接盆景菊并列。

2.3 关于“菊石”盆景

“菊石”盆景以菊、石为主要观赏要素,常见的两个菊石类型因为存在模糊的概念而产生一系列争议。第一类是由中国古代菊石绘画风格演变而来的组合式菊花盆景,从制作方法上以菊花为主材的组合式栽植盆景,通过构图和搭配形成写意景观。第二类是前文所说的“附生型”中的“附石”。这种“菊石”与“附石”容易混淆,有些专家提出菊石盆景应该是依据自然界中有树石附生的原型创作的,而第一种组合盆栽类菊石盆景,更接近组合盆栽,不能称之为菊石盆景。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结合了中国画理,注重菊花与石材的艺术组合,体现中国画中菊石画的意境,彰显中国传统的菊花观赏特性,可以作为造景类盆景的一种形式,需要从类型的名称和分类依据上进一步厘清概念。另外,那些盆景中采用山石点缀,山石在景观上发挥次要作用的,不应归为菊石盆景。

3 菊花盆景系统分类的探讨

遵循不同的分类依据,菊花盆景有着不同的分类法。按照栽培方法分,可分为原本盆景菊和嫁接盆景菊;按照观赏类型分类:以菊树类和造景类区分盆景类型;按主材分类,分为小菊盆景、以及以品种菊、多头菊为主材的盆景;按规格分类,大型盆景菊(高度≥80cm以上)、中小型盆景菊(高度16~79cm)、微型盆景菊(高度≤15cm)。笔者遵循菊花盆景的栽培特点,按照观赏类型分为菊树类、造景类两大类,并探讨提出“类-亚类-型-式”四级分类方法,如菊树类-原本菊树亚类-干型-直干式。

3.1 菊树类

依原本菊树的自然形态和主干桩型格局进行造型,以自然界树木为创作蓝图,在注重浓缩再现树木的自然美,菊花开放适度,形成一些独特的盆景菊造型表现形式。

3.1.1 原本菊树亚类

(1)干型。干型菊树盆景根据干的造型划分不同的式,从干的数量分有单干式、双干式,从干的形式分常见有直干式、斜干、曲干式、文人树式、悬崖式等。干型是菊花盆景中较为常见的造型方法,通过干部通直、弯曲、倾斜、悬垂等姿态,呈现菊树树型的美感。文人树主干讲究高瘦、飘逸,以菊花充分表达文人墨客孤高清傲、雅致脱俗的韵味。悬崖式表现出生长在悬崖峭壁的菊树树形,效仿野生小菊悬垂的姿态枝叶呈现下垂状。

(2)根型。菊树根型的造型是盆景主要鉴赏要素之一,对菊树根部的自然形态表现的造型样式也是富于变化,表现树木根部裸露的姿态。根型盆景菊造型形式主要有提根式、连根式。提根式表现为原本菊树的根系高高裸露于盆面之上,通过提拉法,形成悬空而不失稳固的自然美感[10]。连根式造型表现植物的萌发力,植株延伸的根系上生出若干菊株,形成奇特美观的同根丛林形式的景观。

(3)附生型。附生型有附石式和附木式两类。附石式是指单个或多个菊株组合,小菊老桩根部附在山石之上,沿石缝生长深入盆景,根部呈抱石而生或盘根绕石的姿态,展现出小菊老桩强大旺盛的生命力。附木式多采用已枯死的树桩、朽木,利用其独特的造型,制作成枯干形、枯峰形、枯梢形的盆景菊。

3.1.2 嫁接菊树亚类

嫁接菊树与原本菊树的“附木式”有所区别:一个是枯木模拟树桩,一个是原本桩搭配枯木。嫁接菊树虽然有直干、曲干、卧干、悬崖等形式,但这些都是各形式干的造型,不是真正的通过养植、加工和创作形成的干,因此嫁接菊亚型不应再进行干形的分类了。

3.2 造景类

3.2.1 丛林型

丛林型为多丛的菊株栽植于同一盆盎之中,三株以上为丛林式,所选菊株品种相同,高低粗细有秩,布局前后呼应,协调自然。丛林型菊花盆景的造型样式有直干丛林式、曲干丛林式、风吹丛林式。

3.2.2 水旱型

水旱型菊花盆景是用模拟山水的地形,把菊树、旱石布局成一方天地,充满浓郁的自然气息。水旱型有半水旱式和全水旱式两种。

3.2.3 写意型

写意型菊花盆景主要以中国古代绘画经典菊花题材“菊石图”为蓝图,搭配山石、植物融合在一个和谐的图画中。此形式名称由“菊石”调整为“写意”可突出依画境造景的要求,避免歧义。写意式常采用花头大、姿态奇特的独本菊、多头菊,山石精巧具古意,不宜喧宾夺主。

3.2.4 微型组合型

微型组合常将多盆微型盆景菊共置于博古架内,并选用不同花色,通过树的形态及其配件摆设起到以小观大的审美效果。盆景菊15cm 以下,形态小巧、造型玲珑,“以小取胜,以精见长”,姿态各具千秋,宜于细细品味赏玩。

4 结语

菊花盆景的分类是进行菊花盆景生产创作和赏析评价的基础,现阶段分类标准不统一、类型混淆的现状,应该引起菊花业界的重视。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菊花盆景发展历史中类型的演变,再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类-亚类-型-式”四级分类方法。按照观赏类型分为菊树类、造景类两大类。其中菊树类按照栽培方法和观赏要素再分为原本菊树、嫁接菊树两个亚类。原本菊树分为干型、根型、附生型三个型,造景类分为丛林型、水旱型、写意型、微型组合型。基本理顺了菊花盆景类、型、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厘清了原本盆景菊与嫁接盆景菊、菊石盆景等易于混淆的概念,文中对主要的菊花盆景形式进行分析,明晰了每一级分类的标准,希望为推动菊花盆景科学规范分类和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小菊造景盆景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基于水族箱造景与水草养殖探究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桌上盆景(外一幅)
狠刹“移石造景”的歪风
结局开始了
少女的遭遇
秋后算账
论园林植物造景的性质与特点
萝卜盆景
柚子,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