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改造项目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实践
——以衢州市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2022-11-25 02:25陈志军
花卉 2022年10期
关键词:江滨监理苗木

陈志军

(浙江省衢州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尤其是对城市良好的绿化环境需求更为迫切,就目前城市建设现状而言,新扩建城市绿地的空间越来越小,工作难度越来越大[1],为此,只能对原绿地按照需求进行改造提升,而老旧绿地设施陈旧,改造涉及点多,线长,面广,无疑是城市建设的难点和痛点。如何有效做好城市绿地的改造提升工作?通过对浙江省衢州市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项目的实践,从创新项目管理,科学超前规划,精细精准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等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 工程项目概况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是浙江省辖市,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项目位于衢州市区衢江右岸,上起市区新河沿水亭门隧道口,下至衢州机场大门,总长度约5km,总面积约28 万m2,它是衢州老城区重要的防洪设施和公共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形象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工程于2019 年5 月开工,于2020 年8 月竣工,工程总体质量要求:确保“衢江杯”。

衢州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是以健身休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规划时充分考虑到新时代老、中、青少、幼等各年龄段市民的休闲娱乐爱好,突出绿化生态性,梳理乔木空间,增加绿量,以灌木草花相结合,营造出人在森林中运动、在树荫里休闲、在阳光下嬉戏的和谐、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带。通过江滨景观带空间改造,打通视线通廊,现状植物景观梳理,完善功能需求,优化滨江景观带特色分区,营造良好的滨水景观特色,显著提升了滨江景观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2021 年5 月项目如愿获得“衢江杯”,9 月荣获2021 年度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

2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运用

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采用方案设计竞赛的方式选择优秀的设计团队,多家具有甲级资质的知名设计单位参加方案竞赛,经过专业评委对入围的优秀方案进行评比,最后评出最佳方案。

(2)采用包含项目管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施工监理等服务内容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为提高全过程单位园林专业技术水平,全过程单位组建了以杭州园林设计院园林专业资深高级工程师为首、具有丰富园林设计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全过程专家技术团队,从项目方案到落地实施及施工工艺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

(3)采用EPC 总承包模式,是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2],为克服以设计为牵头EPC 总承包的施工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EPC 总承包单位组建,以杭州园林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主的施工技术团队,派驻技术骨干班组现场操刀落地,严格把关,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

(4)采用党建引领,项目的建设业主单位、全过程单位、EPC 总承包单位、市建管处等单位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组建临时党支部,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确保项目完美成功。

3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衢州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等各个阶段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市民的热切关注。作为业主单位的衢州市园林处,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建设管理小组。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设计、监理和施工三方面进行了全面质量控制。

3.1 设计质量的控制

优秀的规划设计是优质工程的前提和基础[3]。衢州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为市民运动休憩营造更优越的环境。公园设计要求突出主题,并且有超前理念。为此,我们采用方案竞赛的方式多方案进行比选,经多轮竞争和评比,最终由中国电建华东设计院承担该工程的设计。

设计单位派出了有丰富设计经验和突出设计业绩的设计师,针对衢州本地特色和公园的主题、功能等做了备选方案。业主多次与设计单位沟通,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是否符合国情、地方情况,工艺是否可行,技术是否先进,方案是否能发挥出本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提出意见。经多次修改和完善,确定了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确定后,业主召集了由规划、住建、发改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初步设计论证会,就本工程采用何种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能否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标准等问题展开反复论证和修改,再进入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施工图完成后,由专业施工图审查部门进行审查,保证施工图纸符合规范。

为无缝衔接,科学对接,业主要求设计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及时解决施工时遇到的施工图纸上没有反映的问题。同时,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地形的塑造和植物配植的艺术性,应由设计人员现场指导,最终达到设计者的意图,体现设计的完美。

3.2 监理质量的控制

项目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建设工程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鉴于衢州市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的质量标准特别高,业主对监理单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单位在控制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同时,还要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协调各标段施工的有序进行[4]。在监理单位的选择上,要求参与竞标的监理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工作业绩,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经历,监理素养高。

为了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业主对委托监理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化,明确监理单位的责任,并赋予监理单位一定的权力。委托监理的工作内容有: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其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监控;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设施文件施工,控制工程质量;抽查工程施工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签证、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组织工程阶段验收及工程竣工预验收,并对工程施工质量提出评估意见。

结合监理日报、现场检查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3.3 施工质量的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组建强有力的施工管理队伍。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业主服务的观念,组织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5]。要求一线施工人员都要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认识和审美能力。施工中尤其要讲究地形塑造、园路曲线、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地面铺装的平整性和可观性,严格按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

(2)严格控制建材、建筑物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产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严把采购关、检测关、运输关和使用保养关。制定明确材料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对于苗木、花岗岩等质量规格要求模糊的材料,结合设计要求将其规格详细化、量化。建立完整的采购标准,不给施工单位钻空子的机会。对大批量的重要材料,业主会同监理和施工单位一同前往供应地,共同协商确定。进场的材料必须出示产品合格证,并进行必要的检测,缺质量保证书的工程材料要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坚决不得使用。严格执行材料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

(3)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程施工例会。严格审查施工质量,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或苗头)时,业主立即组织召开监理和施工各方现场会,查找原因,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严格审查监理、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问题报告及处理方案,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协调解决各标段的施工衔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做好各施工阶段的记录。

(4)依托科技进步,推行新技术、新材料、新管理方法的运用,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向施工单位建议改进或改革原有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建立新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各环节,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全面到位的管理,抓住质量通病,组织攻关,确保工程质量。

4 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革新措施

4.1 改良土壤,优化工艺

在项目设计时要对植物种植土进行改良,设计深度40~60cm,按原状土:细沙:营养土为5:2:3 的比例混合进行土壤改良,营养土配方为5 份基质(天然有机肥料)加3 份泥炭土加2 份珍珠岩,提高土壤疏松透气,满足了绿化苗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营养,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优化种植施工工艺,对按照工程进度要求,绿化种植必须于9 月底展开,而此时正值高温少雨季节,土壤干燥、板结,对苗木种植极为不利。外购的苗木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失水严重,苗木种植后的成活率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绿化施工以种植常绿苗木为先,再种落叶苗木的原则。具体种植种植方法为:提前一天放水湿润土壤,挖掘大于设计1.2 倍以上的种植穴,给土壤全部置换为湿润腐殖土,苗木除去枝叶2/3,种植穴做好消毒并加适量钙镁磷肥和植物生根剂。种好后放水漫灌,卷干采用双层草绳捆扎,中间加农膜保温。养护时,早晚漫灌一次,每隔2 h 叶面喷水保湿,直到苗木成活。经过一年养护,整个公园苗木存活率达到95%以上,达到了良好的景观要求。

4.2 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

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透水砖的大量使用。本工程所有园路、铺装都采用透水砖铺设,大大丰富了园林地面景观,铺设后雨天地面不积水,行人不打滑,日照下地面不反光,无刺眼感,具有非常好生态性能,结合底层透水混泥土基础,实现绿地海绵化功能。经历上一年的冰冻雨雪天气,从未出现有冻裂土情况,防滑安全性能好。同时,该材料铺设工艺简单,材料浪费少,单位造价比花岗岩铺地低,该材料不会产生放射性,属环保型材料。

(2)竹木板的推广使用。本项目的沿江观景平台、林下休息平台、木质栈道等均采用竹木板铺设。竹木地板具有防霉、防蛀、阻燃、防静电、无副作用及安装方便,具有密度高、韧性好、强度大,结实耐用、不易变形、质地光洁、色泽柔和、典雅大方等优点。竹木地板稳定性好,它有针对性的对各地气候采取不同的含水量控制,因此其开裂变形率相对实木地板要小的多。加上竹木地板的竹纤维采用的是空心砖状排列,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4.3 现状树木充分保护利用

对现状树木的保护及利用措施如下。

(1)保护为先。对已经生长了30 多年的现状树木如何保护,涉及要移植的树木怎样利用,在项目设计方案中做了充分的考虑,对实施范围内每一棵树木进行测绘,树木的品种、大小、点位、生长状态等记录详细的信息,在项目设计时尽量避免碰到大树;

(2)建立机制。制定了施工过程涉及大树移植由设计技术团队、监理专家顾问和施工技术团队共同把关的机制,充分论证,谨慎迁移大树;充分利用疏移的小乔木、灌木营造植物景观;建立移植苗木档案记录,对每一棵移植的树木去向做好登记,实行树木“身份证”管理。

4.4 绿地积水有效处置

工程项目北临衢江,现场局部地下水位高,地形塑造完成后,因园路无侧石,绿地向园路大量渗水,造成路面水湿严重。施工方几次整改,效果均不明显。业主总结多年园林建设经验,首次将透水盲管和屋面防水处理法运用在绿地园路渗水和塑胶球场防潮处理上,提出开挖园路两侧,填入卵石,并设置加筋无纺布盲管,再回填卵石和种植土,结果很好地解决了水湿路面的问题。同时在塑胶球场防潮处理上提出:在C15 水泥稳定层上刷沥青二层,中间覆无纺布一层,再浇筑C20水泥层,为塑胶面层不受地下水泥的影响做了很好的保证。实际使用中,球场塑胶没有出现地下水汽顶包,很好的克服了塑胶球场易起泡的弊端。

5 结语

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管理模式在衢州市十里江滨景观带项目上的改造实践,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不管城市老旧绿地改造难度有多大,只要项目整套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运用科学,并在“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支配下,在拥挤的城市里重新建起了一座座美丽、宽畅、舒适的公园,必将成为一个个事实。当然要提高绿地改造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是摆在广大园林建设管理者面前并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市民的期盼,更是广大建设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江滨监理苗木
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之探讨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房建监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休妻用狠招
吃虾记
苗木供求信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暗恋桃花源
我是玫瑰你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