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探究

2022-11-25 03:42倪向华
黑龙江粮食 2022年2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病害高产

□ 倪向华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100)

最近几年,我国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农业种植方面,各种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应用玉米高产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给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空间,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规范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有效提升了玉米产量,同时也解决了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了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玉米中或土壤、水体中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科学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一)选种工作

在玉米播种环节,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其他种植物相比较,玉米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有种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对其选种这一部分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重点强调。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玉米品种是提升实际产量的前期条件,以黑龙江地区为例,在对黑龙江地区自然气候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种植户应充分掌握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光照以及水分等关键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根据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对低温、高寒等各方面因素做到全面掌握,以便综合性选种,优先选择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能力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玉米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进行多家比较或性价对比,尽量选择出籽率高,容重高,商品品质较好的玉米种粒。在选购之后,还应对玉米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畸形、腐烂、残破和有病虫害的种子,保留饱满种子。筛选工作结束后,应按照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和发生规律进行拌种,将干燥的玉米种子或呈湿润状态的玉米种子用含有活性物质、粘合剂的农药或惰性填料等组合物包上,使在玉米种子外皮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保护层,这样不仅确保了苗全、苗齐、苗壮,还起到了省种、省药、省工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玉米成活率,增强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科学化管理

玉米种子的播种时间对玉米生长有直接的影响,而玉米生长与地理、气候等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合理选择播种时间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玉米播种时间也能够根据当年天气情况确定。在东北地区进行玉米种植时,种植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地区春季气温的情况,与南方地区相比较,北方地区的播种时间应延后三十天左右,南方地区通常会在三月到四月之间进行播种工作,而北方地区则需选择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进行播种,最终确定的日期需要综合本年实际天气情况确定。当地农业局种植业管理部门应尽职尽责做好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指导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局相配合,进而获取最新权威气象政务信息、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等权威官方信息,让玉米种植人员能够及时获知最佳玉米播种时间。

(三)规范种植管理工作

玉米种植的所有环节都对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水肥一体化管理、玉米种植密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过去种植环节中,大部分种植人员仅是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开展种植工作,种植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和粗放,缺少规范性,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以玉米生长过程中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的时期、玉米抽穗期以及玉米籽粒形成期为例,这期间需要充足的养分和大量水分,因此,在一过程中,玉米种植人员应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和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及养分含量,开展灌溉工作和追肥工作。在定植阶段,需采取大垄双行高产种植新技术,使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三十厘米到四十厘米之间,这样才能够使种植区域具有较好的通风性和采光性。

(四)玉米播种技术管理

在玉米种子种植阶段,应选择合理的播种技术,如合理选择玉米种植深度,播种深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在确定种植深度时,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情况、品种和玉米籽粒大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常选择的种植深度为四厘米到六厘米左右,如果土壤的黏着性较强,玉米作物耕层土壤湿度的情况较好,可以选择浅度的种植,但是如果上诉情况较差,则要选择深度种植。如果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质地、土壤酸碱性、土壤熟化程度较好,每亩地可以种植五千株玉米苗。

(五)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对实现东北地区玉米高产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影响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将耕地、清除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环节进行紧密联系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同时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玉米病虫害问题。在玉米出苗之后,种植户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检查,一但发现大面积少苗的现象,应采取相应的补种措施。出苗后的玉米生长速度较快,对肥力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种植户应把握好玉米最佳追肥期。在苗期,特别是玉米3叶期,应进行间苗,间苗环节做得如何对确保玉米苗匀苗壮,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间苗时,种植户还应及时给田地松土、除草,松土能疏松土壤,疏通空气,提高地温,除草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进而确保玉米苗的健康生长。

二、北方玉米病虫害防治有效对策

北方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法伴随种植业的兴起而产生,并成为了北方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重点技术之一,农业防治技术能够压低有害生物的发生基数和繁殖率,降低有害生物的存活率,增强玉米作物抗病、抗虫或耐害能力,在采用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防御能力,减缓玉米作物常见的病虫害危害加重趋势。选种是农业防治技术的关键环节,科学选择玉米种子,能够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降低玉米作物的病虫害指数,即单位玉米作物发生虫口数的多少。同时,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如在玉米出苗生长后重新挖沟翻土耕作,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第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拟生态防治手段,玉米种植户通常都会利用赤眼蜂进行“无公害防治”。赤眼蜂具有寄生习性,可以在各类害虫的卵或者幼虫上寄生,如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害虫和卵,当赤眼蜂的卵孵化后,能够破坏寄主的外壳,使害虫致死。从生态环保角度来说,这种“以虫治虫”的绿色技术可以在根本上防止或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不仅具有科学方便的特点,还具有环保的优势,病虫害防治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利用赤眼蜂进行“无公害防治”时,应对赤眼蜂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以有效巩固玉米病虫害防治成果。第三、化学防治技术。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应用范围很泛,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从播种期、苗期、穗期、花粒期再到成熟期,玉米种植户通常都会结合自身经验对各个时期的玉米作物喷洒农药。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喷洒农药时机,就会对玉米作物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出现农药残留过量的现象。所以,玉米种植户在使用农药时,必须对农药使用量进行科学把控,以防止农药给玉米和田地带来破坏。

(一)北方玉米黑粉病的防治

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玉米病害是玉米黑粉病和玉米煤纹病,玉米黑粉病属于全球性的玉米病害,我国北方春播区受害较为严重。玉米煤纹病通常会对叶片造成危害,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玉米黑粉病和煤纹病对玉米的生长会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病害发生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种植玉米时,相关种植人员应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病害采取相应措施,第一时间清除发生病害的植株,在玉米幼苗期做好预防工作,保证玉米具有良好的长势,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害能力。以玉米黑粉病为例,这种病害对玉米果穗部分会造成严重危害,种植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首先应选择那些高产、高抗的玉米新品种,现价段,人们经常选择的玉米品种是玉米抗病杂交种中单二号,这一玉米品种具有高产,抗大煤纹病、小煤纹病和丝黑穗病的特点,选好种子后,可选用具有优良的强内吸活性,浓度为百分之十五、乳油为百分之二十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将种子与其拌和,这种产品是一种具有内吸性的三唑类杀菌剂,不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还拥有抑菌的特效,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玉米种子数量进行合理调整,每一百千克的玉米种子,需添加一百克的三唑酮,三唑酮和水按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将调制好的溶液与玉米种子均匀搅匀。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玉米黑粉病发生病害的几率。除此之外,最近几年玉米瘤黑粉病给玉米产量造成的危害也愈加严重,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玉米病害。在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害,增强肥水管理时,应对氮肥的用量进行合理控制,进而避免瘤黑粉所产生的感染,可以在玉米种植中使用透水性和透气性都较强的种衣剂,广泛采用包衣处理技术,进行包衣处理,使在种子外皮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保护层。

(二)玉米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措施

玉米蚜虫和红蜘蛛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问题。特别是玉米蚜虫,这种病虫害会在玉米植株成长过程中啃食大量的玉米植株,还会使玉米整个生育期感染玉米花叶病毒病,在玉米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中,可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穗之间的一段时间内,使用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兑水或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在喷洒农药时,可以在药液中倒入1%洗衣粉,这样能够加强药液的黏性,增加药效期,提升玉米蚜虫病害防治的效果。

(三)玉米钻心虫的防治措施

玉米钻心虫也是常见的虫害之一,这种虫害的破坏力极强。玉米钻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的叶片、茎秆、果穗、雄穗等部位,使玉米产量下降。针对玉米钻心虫的防治,种植户应充分掌握玉米钻心虫的生长环境和习性,进而在玉米钻心虫的发生季节,在玉米田里放置防虫灯,对其进行捕杀,或是采用释放寄生蜂的方式做到有效防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玉米的心叶末期,用50%巴丹100 g/667 m2兑水100 kg,喷洒到玉米心叶内,进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玉米顶腐病的防治

最近几年,玉米植株上频频发生玉米顶腐病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玉米主要生产区发生流行,并且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对玉米的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具有非常高的危害潜力,给广大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病原菌的生长温度一般为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5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在东北地区,玉米顶腐病的病原菌能够在土壤或者病残体上过冬,成为下一季度玉米顶腐病的玉米顶腐病。携带病菌的玉米种子能够远距离传播,发病区域会进一步扩大。玉米顶腐病还具备了一定的系统侵染特点,顶腐病病菌分生孢子能够随风雨、灌水传播,之后进行再侵染。针对玉米顶腐病病害,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在大病的区域用广谱杀菌剂,或者提高铲趟进度,促进玉米提质增效,在这一过程中,玉米种植人员应在晴好天气下开展排湿和提温工作,及时清除玉米田间的杂草,进而提升玉米植株的生长质量,保持与增强幼苗和已经成熟植株的抗病性,降低玉米的染病率,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防止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就是大喇叭口期,农户把玉米11-12片叶时称为大喇叭口期,这一时期是玉米生长以及营养需求很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该时期管理中应追施氮肥,在玉米叶面上喷施浓度适宜的多元复合微肥或生长调节剂,以促苗早发稳长,提升抗逆能力。正常情况下,每亩20-25公斤的尿素即可,如果土壤过于贫瘠,或者施用底肥过少,可以适当增加用量。另外,追肥时建议沟施,应避免直接撒施,这样不仅能够爱减少浪费,还可以避免烧叶。

(五)草地贪夜蛾病虫害的防治

草地贪夜蛾成虫主要危害就是传播幼虫,传播非常快,成虫借助风力可以在一夜之间飞行100公里,同时一个草地贪夜蛾成虫每次产卵高达1000粒,很多地区一旦发现一个蛾子,短时间会使整个地区都变成重灾区。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必须对草地贪夜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4]。草地贪夜蛾通常被称为秋黏虫,这种害虫在全年中普遍发生在二十到三十摄氏度的环境中,一旦气温达到二十八摄氏度左右,草地贪夜蛾幼虫就会快速生长,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生长,就可以完成第一代的生长。根据其生长规律,应五月至六月之间开展防治工作,根据相关防治工作经验,可施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或用甲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虫螨腈、茚虫威等。

三、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要想使玉米产量得到提升,必须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应用,并根据以往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深入调查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制定具有高效性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使玉米得到良好生长,推动玉米种植业的持久发展。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病害高产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基于改进DenseNet的茶叶病害小样本识别方法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