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2-11-25 05:49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文本

祖 单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依托蕴含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文本素材和拓展资料,深入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与培养,加强对文本素材思想内涵的挖掘,密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对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展开深入思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切实融入人文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且不易的过程,不仅需要做诸多的准备工作,也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分析人文素养培养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因此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更好地将人文素养培养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往往注重传授学生应试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为重要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比较单一,缺少师生之间深层次的双向互动,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入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会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面知识的讲授,还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获。人文素养与英语学科具有紧密联系,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能促使教师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切实解决高中英语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发挥人文素养培养和全面发展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作用。

二、人文素养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几个方面,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知识基础。学生不仅能学习和掌握更深层次的英语知识和能力,也能对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加深了解,从而丰富知识结构,夯实知识基础,对知识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培养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高中英语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建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人文精神在英语学科中的建构,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对学生信念、理想、人格尊严、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修养的提高。最后,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利于规范学生的人文行为。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能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并依托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基础指导日常行为,自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素质。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人文素养

(一)挖掘文本素材,夯实人文知识基础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更好地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就应深入挖掘文本素材,夯实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高中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选用的经典作品、课文素材和阅读材料,以及这些文本素材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均与人文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刻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内涵。高中英语教师应树立人文素养培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蕴含人文素养的文本素材,并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班级情况等,有效地整理、分析、运用这些人文素养教学素材,让学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掌握基础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等知识,也能接受人文素养培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与英语技能。

例如,在教授“The world of our senses”“Careers and skills”“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等知识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中所传递的人文知识和情感态度。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不仅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展开畅想,对他国的文化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在人文知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自身综合发展的认知模式也逐渐形成,从而使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得到夯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动态过程,而决定教学产出效益的因素很多,除了教学方案、教学主题外,教学互动更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英语课堂上的人文知识,在挖掘文本素材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地讨论、补充和延展。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均可以纳入人文领域,因而人文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诗书礼仪”或者是遥远的历史和抽象的哲学。人文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在学生的衣食住行中,在社会交际中。通过课堂讨论,将文本素材中的人文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感受人文情怀。

(二)开阔阅读视野,丰富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素养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与时代主旋律相吻合,也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健全的人格尊严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各种可用资源开阔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重视选用那些肯定人的价值、智慧与美德的阅读材料,从而充分点燃学生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的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看待人、事、物的理性态度和科学思维。例如,在教授“Protecting ourselves”“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等模块时,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发展,也要指导学生注重与他人的相处过程,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让学生在深入思考自我意义和价值,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自身身心安全发展的同时,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心帮助他人,寻找与他人相处的良好模式,在认识自我、接受他人的过程中体会人文主义带来的精神熏陶。

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英语读书角”,举办“经典英语作品朗诵”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让学生不仅能在书本中感受人文精神,也能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法传递人文情怀。Much more than a bell sound,much more than a candle light.开卷有益,阅读的越多,知识面越广,知识体系越完善。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深度,与个人的知识储备密切关联。当学生因为大量阅读而变得充实后,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就会变得更具有多样性,思考问题也就更加全面,而人文精神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潜移默化地生成。因此,阅读不仅使人博学,使人睿智,也会让人变得更加“温暖”。在教学中,班集体中有一些学生乐于助人,他们关心、关注、关爱周围的同学,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这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友谊,收获快乐,而这正是人文精神在悄然发挥作用。

(三)教学联系实践,注重人文行为培养

人文行为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人文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夯实学生的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规范学生的人文行为。人文素养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构建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情境,深入探讨英语学科中传递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The environment”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通过播放山川湖海等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事物,加深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认知,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还可以从自然环境拓展到人文环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环境的影响,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树立起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在讲授“对话体”的课文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感知。随后能在日常生活中构建起相关情境,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规范自身的人文行为。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并举。学生能够懂道理,知是非,辨真假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与实际行动结合,做不到知行合一,那么人文素养的培养必然是失败的。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的最终结果,是由内而外释放的人文气息。规范学生的人文行为,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身体力行,如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在个人生活方面讲究卫生,衣着得体;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在实践中规范行为,完善自我,切实解决全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说明高中教育要以培养人文思想修养和专业文化知识双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人文素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开发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具体实践。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应不断贯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持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英语教学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方面的联系,从深入挖掘文本中可用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英语人文视野,在英语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切实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努力和贡献,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永久活力。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