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

2022-11-25 08:18陈天誉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分型

陈天誉

广西贺州市皮肤病防治医院 广西 贺州 542899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P)感染诱发的性传播疾病,患病后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个人、家庭、社会均会受到危害。当前,临床对梅毒的诊断需综合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考虑,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测定数据。但梅毒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由于TP病原学检测因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故梅毒血清学试验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最近几年,由于现代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TP的血清免疫学实验室测定方式与技术获得了不断深化与发展。先天梅毒的诊断主要凭借实验室测定,因测定抗体是IgG抗体,能够由母体通过胎盘,无形中会干扰先天梅毒的诊断。在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下,诸多实验室血清学测定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使梅毒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提高。现就梅毒血清学测定方式展开综述。

1 传统梅毒血清学实验

人体感染TP后,一方面宿主会对感染损伤的局部组织发生免疫应答,出现非特异性心磷脂类抗体,另一方面宿主对TP外膜脂蛋白等抗原也会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TP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所以,梅毒血清学实验有:非TP抗原血清学试验、TP抗原血清学试验。

1.1 非TP抗原血清学试验 性病研究实验室实验(VDRL)是美国在1946年建立,用实验室名命名。需用显微镜对结果进行读取,当前临床应用较少,主要用在检测脑脊液标本,能够科学诊断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应用的抗原是特制活性炭颗粒吸附抗原,用肉眼观察白色纸板上有黑色凝集颗粒出现时会影响结果判断[1]。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是用脂质抗原经染色和血清中抗体反应后产生的红色凝集颗粒,能够肉眼观察。

1.2 TP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是由睾丸中提取TP并纯化,用Nichols株TP充当抗原,测定血清中抗TP-IgG。由于抗原制备成本高,提纯难度大,渐渐被TP-PA替换。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反应原理同TPHA,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在提高,是临床确证试验的常用方式[2]。

1.3 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抗原用完整的Nichols株充当,在待测血清中添加吸收剂,除去待测血清中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抗体,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IgG,如血清中含有TP抗体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对应的荧光。当前,该试验将其作为诊断梅毒的“金标准”[3]。但操作比较复杂,需荧光显微镜方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证实,普通实验室尚未开展。非TP抗原血清试验由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TRUST,国药准字:S10940058)便宜,操作便捷,敏感性高,能够迅速对结果进行报告,常在常规实验中应用,能够作为定量实验,对再感染与疗效进行判断。

2 近年来新开展的梅毒血清学实验

2.1 TP-IgM抗体测定 人体感染TP大约2周后,先会产生IgM型TP抗体,4周产生IgG型TP抗体。特异性IgM类抗体的产生是感染梅毒后机体首先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经治疗,IgM抗体会转阴,再次感染会转阳,所以IgM是梅毒早期感染的血清学指标[4]。最近几年,又开发出TP-IgM抗体的测定方法,此项试验能够用在早期梅毒的诊断,临床疗效的观察与梅毒再次感染的判断,对梅毒的诊断意义深远。IgM抗体分子量大,母体IgM抗体无法通过胎盘,若新生儿血清中TP-IgM为阳性则表示已受感染[5]。另外,梅毒的诊治中容易遇到仅TPPA是阳性,RPR阴性或二者均为阳性,但RPR滴度<1:4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与欲怀孕的妇女是否存在传染性等问题,用传统的方式难以衡量,测定IgM抗体能够提供参考价值。若此类人群的TP-IgM抗体以阴性反应呈现,表示基本无传染性。若测定血清中有TP-IgM抗体,表示患者近期有感染,具有传染性。

2.2 TP重组抗原血清学试验

2.2.1 免疫印迹技术(WB)

TP-WB为上世纪末研发的联合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是将TP纯化抗原转移至制备的纤维膜条上,和待测血清反应后用酶标记抗人IgG测定,如:待测血清中存在抗TP分子量15000,17000,42000、47000特异抗原抗体时,添加酶底物/色原物质反应后,可于印迹上对应的特异性多肽抗原部位产生色条带[6]。这项试验一般不会出现假阳性,特异性较强,敏感度高,能够用于测定IgM型抗体对先天梅毒进行诊断[7]。虽然WB试剂盒价格高于其余几种梅毒特异性抗体,但这种方法是当前最理想的测定梅毒的方式。还有研究得出,47000抗原抗体区带于WB测定中展现,能够作为早期梅毒的诊断指标。治疗后15500与17000蛋白抗体变化显著,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2.2.2 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TP-ELISA使用纯化基因重组梅毒螺旋体TP47,特异性抗原包被微孔板上,用双抗原夹心法对TP特异性抗体进行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TP抗原夹心法测定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能够对TP的IgG类或IgM类抗体进行测定。TP-ELISA灵敏度、特异性与TPPA接近,能够用在筛查与确认试验中,比较适合大批量样本检查[8]。

3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1 PCR方法 现存的基因检测方法主要有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PCR能够直接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基因片段,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强,对早期梅毒的测定以及对再感染和复发的判断价值较高[9]。当前PCR检测TP主要的靶基因中以TP47、polA特异性较高,但存在的不足是所用仪器比较特殊,较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TRUST,国药准字:S10940058)盒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有较高要求,应用存在一定局限,当前只能充当血清学方法的补充方式[10]。

3.2 基因分型系统 TP基因分型系统是梅毒分子流行病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学者Pillay提出TP分型方式,将高度异质性的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梅毒螺旋体重复基因家族(tpr)充当目的基因,对两种基因均开展普通PCR扩增,产物会由Mse I限制性酶切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取得的目的片段联合即是完整的TP基因型别,对经组织培养的Nichols株对结果进行验证,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数据展现,此分型和方法比较符合一般基因分型系统的评判依据,数据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分辨率高[11]。但当前用于分型的标本依然来源于溃疡性皮损,标本多数来自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生殖器溃疡难以发现,会使分型数据代表性有偏差。其二,部分标本由于DNA含量低下,血液标本敏感性较低,无法分型,需进一步研究基因在分型系统中的稳定性[12]。

3.3 免疫层析技术(ICA) ICA是发展成熟的体外快速诊断方法,是以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TP外膜蛋白是包被与标记抗原,当待测样本中TPIgG/IgM在模条上标记的特应性抗原反应,复合物经模条毛细血管层析后,对显色带的显色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是否有感染TP的存在,测定成本较低,迅速方便,适合批量大的筛查[13]。有研究用重组抗原TPN17、TPN47创建免疫层析方式,以FTA-ABS为准,结果展现敏感性99.38%,特异性99.96%。还有研究用ELISA对118份样本进行测定,测定阳性符合率为85.20%,有一定漏检率,存在一定假阴性,可能是因“前带现象”引起,所以ICA能够作为梅毒抗体测定的辅助性方式,用于ELISA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认[14]。但是,ICA无法区分近期感染与已治疗的梅毒,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阳性数据需做试验确定。

小结

梅毒对人体的危害甚大,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及时的诊治十分重要。虽然检测梅毒的技术较多,但这些诊断技术尚不够成熟,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实验方式的进展不仅要从技术上能够提高血清学诊断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特别是对滴度变化的监测,自动化测定系统能够减少人为性错误。但是,当前尚未有一种方法能够满足梅毒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全部的测定方法均处在特殊的范围内,仅用单一的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TRUST,国药准字:S10940058)诊断局限性较大,容易漏检。最近几年用基因工程重组TP外膜蛋白可对抗原进行测定,如:TPELISA与免疫层析技术在临床应用较广,但TP重组抗原无法覆盖全部的TP抗原成分,无法完全测定全部的梅毒抗原,且特异性和TPPA、FTAABS、TPHA依然有一定差异,所以对梅毒的确诊需按国家制定的卫生行业标准为依据。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检查梅毒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医生需在掌握患者病史的基础上结合梅毒的检验数据,将假阴性与假阳性排除,正确做出治疗与判定。由于梅毒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当前的诊断方法依然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修正。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分型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