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次仁:糌粑飘香为民铺就致富路

2022-11-25 09:07施丽黎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糌粑致富路青稞

堆龙曲河水缓缓流淌,映衬着雪山、草原,还有河谷两旁的青稞田。风吹麦浪涌,青稞穗飘香。达娃次仁领办的古荣朗孜糌粑公司就坐落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青藏线旁,与堆龙曲河隔路相望。

一进公司院,糌粑香气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达娃次仁淳朴的笑容。他中等身材、身板厚实,身着印有“古荣朗孜糌粑有限公司”字样工作服,话语温和、频频请来者品尝自家的酥油茶和藏鸡蛋。

年过半百的达娃次仁是土生土长的古荣镇嘎冲村村民。“大概在1993年,我就在家里建起了小作坊,除了自己加工的糌粑,还把村里乡亲们的糌粑收购运到堆龙或者拉萨去卖。”凭着古荣糌粑的金字招牌和达娃次仁善经营、讲诚信、顾乡亲的经营风格,如今他的糌粑生意已从家庭小作坊做成了初具规模的公司。保留传统水磨工艺,对青稞原料精挑细选,创新炒制工艺,古荣糌粑在保留传统工艺流程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糌粑色白、细腻,香甜可口,现在古荣糌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已卖到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甚至还卖到了国外。”达娃次仁兴奋地说。

古荣糌粑成就了达娃次仁,达娃次仁不负众望也创响了古荣糌粑的声誉。如今公司已有60多名员工,在西藏拉萨、山南、那曲、日喀则等市建立7家直销店,仅此每月就有100万斤销量。2020年古荣朗孜糌粑年营业收入达1 667万元,净利润达132万元。

“二代员工”阿旺益西已近而立之年,是古荣镇嘎冲村五组人,2007年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一起在公司务工。“那时候打零工,父母干不过来,我就在边上帮忙。我家里困难,达娃次仁照顾我们,像我这种帮手每个月发4次工钱,每次1 000元。”阿旺益西说。从小帮工算起,阿旺益西已经在厂里干了14年,他在这里学会了古荣糌粑制作全工艺,现在负责西藏直销店销售,每月能拿到7 400元工资。2014年后,阿旺益西父母不幸相继离世,他和弟弟相依为命,达娃次仁对兄弟俩更加关心照顾。“我弟弟阿旺晋美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全是达总出的,学费每年要8 000元,弟弟毕业后的工作也是达总帮忙联系的。”说到动情处,阿旺益西已眼角湿润:“我现在可以在市里、区里找个不错的工作,但为了达总,我不愿意离开。”

小企业发挥正能量,阿旺益西一家不是达娃次仁帮助的个例。据了解,他资助的大学生已有上百名,不只是古荣镇,还有堆龙德庆区其他乡镇的学生。2013年公司20周年庆典上,他一次性为强巴次仁、岗组、罗珍、次仁群培等67名困难在校大学生捐赠30万元;2016年至今,他为20余名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每年超过8.3万元。

“当初要不是大家相信我、支持我,把糌粑给我来卖,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达娃次仁说,“我要帮着乡亲们脱贫,带着他们一起富起来。”多年来,他竭尽所能帮扶困难乡亲,公司从创立至今已为310户群众增加务工及糌粑加工收入达1 650万元,年户均达5.3万余元。为报恩众乡亲,达娃次仁正在用糌粑给大伙铺就一条致富路。

猜你喜欢
糌粑致富路青稞
打造“睡觉村”IP 走上致富路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青稞地里的母亲
乡村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糌粑,青稞面团里的原生态
浅谈青海称多县“卓木齐糌粑祭祀节”
藏族饮食与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糌粑和酥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