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定法”答题步骤和方法助力中考语段阅读

2022-11-25 11:33王定霞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9期
关键词:圈点定式考题

王定霞

近五年来,杭州中语文考试卷尽管在阅读选材、题型设计上“五花八门”,但最终都指向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对每个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然的学习选择。笔者以杭州市近五年语文中考语段阅读真题为素材,总结出定位、定点、定式的“三定法”答题技巧和方法,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定位——靶向聚焦“在哪里”的问题

由于具体的每一道题所指向的考查点不同,自然针对该题也就有对应的文本范围。基于这一点,考生答题时的“前置性”定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普遍性观念认为,“定位”即“确定范围”,它既包括了审题的范围,即确定题目设计的指向范围;也包括了答题的范围,即思考该题时对应的文本范围。定准了范围,理解分析考题就会更有的放矢——靶向聚焦便自然成为“三定法”的第一要义。

不同的文本类型,具体的考查方式或有不同,但不管哪种类型的考题,所指向的内容都不可能脱离文本,“脱离文本的阅读是无意义的阅读”。与此同理,脱离文本的考题就是无效考题——中考这样的大考,出卷是慎之又慎的,不可能出无效考题。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都应该在文本中适当呈现或隐性内蕴。因此,解答题目时,学生需先认真审题,确定该题的具体指向,在文本中寻找信息定位,然后再圈点勾画,结合文本文体特征展开分析。以2021年杭州市语文中考阅读题目——茹志娟的《粮食》为例,分析如下:

9. 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3分)

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①→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②;

老甘:③→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

我们先来确定题目指向的范围,试题直接指向“情节的分类概括”,涉及到“老寿”和“老甘”两个人物,根据文本前述已提示的第一、三件事可知,第二事件,即①所填充的内容,应发生在第一、三事件之间,如此即可圈定应该概括的内容范围在第一事件发生后、第三事件发生前。这样的定位,对于保障考生“不答偏”是有显性作用的。这就是如何聚焦答准①的关键要素。至于②和③,同理可得。因此考生答题时,精准完成靶向聚焦是必不可少的技能。确定了答题范围就使考生接下来的几乎所有的思考都有章可循了。

有的考题定位是要审题定位和答题定位同时考虑的。以2019年杭州语文中考——外国微型小说《鸡蛋小面包》第三个题目为例。考题这样表述:“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这个题目从题干上可知,要答的对象是“小说的结尾”,可再一细审题干,又会发现,它有“再次”二字,表明前面至少还有一次写到此内容。审题定位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写到街角的吉他手和流浪狗,答题定位在“呼应(照应)”上。这就是从审题上、答题上都确定了答案的范围和要领。通常来说,确定了答题对应的文本范围,形成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1]近年来,杭州中考命题思想紧紧围绕素养立意,在考什么、答什么的问题上命题思路愈见清晰,考生只要把握住了“定位”的基本方法,聚焦于点,集成于线,还原于面,要以满分的成绩答对其中的一两个题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二、定点——准确落实“答什么”的问题

“定点”就是确定答题的要点。在“定位”基础上确定答题要点,用圈点勾画法批注落实与题目相关的重点词句。在做阅读题时,学生需要先对题目进行定点,把题目里的问题还原在原文中,强调文本意识和问题意识。如此,便于考生回到原文中根据语境思考问题。实际上,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多考生在做语段阅读时,文本上一直是很干净的,“零圈画”成为重症。也正因如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考生还要到处寻找试题的问题点。它既浪费了时间,又不利于答题。特别是当结束答题后,想对原来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检查更正时,往往还要重新再看一遍文章,费时费力不说,还很容易遗漏定点。所以在做阅读题目时,一定要让学生圈点勾画,强调考生在原文本上有章法地“乱涂乱画”。古人读书都有批注就是这个道理。

2020年杭州市语文中考阅读题目《家有班鸠》一题,其中有一道考题是“9.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此略表格)

这是一个梳理概括题,第一个空根据提示“有记事能力的时候”是在第5自然段,范围找到后,圈画出要点词句“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就可以作答了。稍微复杂的题目,圈点勾画出要点,然后再稍加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上题中的第三空,“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早晨”见到斑鸠,我的心情在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有“不由得惊喜”,先勾画出要点词句,及到第8自然段中提到斑鸠的反应是“它还是飞走了”,圈画出要点词句,两处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了。[2]

通常情况下,“定点”的前提是“定位”,“定位”和“定点”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助力学生完成准确答题,把“答什么”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考生自己手中。以2021年杭州中考题“非文学作品阅读”第2题为例。该题考查:“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而材料二共4个自然段,包括了屈原2000多年前著《天问》、探索火星的极大难度、“天问一号”的收获、“天问一号”降落过程和难度四个部分。细细分析,可见问题指向第4自然段,答案的分点表达也在文本中作了正面呈现。[3]再细分析,圈点勾画能发挥巨大作用——原来其答案的各个“点”之间,用了若干个“分号”进行了分点表达。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确定了答题的要点,那么考生在答题时也就不会顾此失彼了。对语文考试时“要你答什么,你就答什么”有极大的帮助。

三、定式——科学解决“怎么答”的问题

所谓的“定式”就是答案呈现的方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物皆有章可循。中考语段阅读,答案的呈现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不过真正考试时,有些考生纵使已对文章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对照具体的考题,答案的呈现却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语段阅读的答案,往往就藏在原来的文本中,需要考生具备“火眼金睛”,从原来的文本中“翻找出来”。上述的“定位”“定点”也就是在原文本中“找答案”。但是圈点勾画出的内容有的是不能直接作为答案的,还需要对已圈点勾画出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甚至需要转化和整合,这些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对最后呈现的答案进行“定式”。而不同的题型答案的“定式”当然也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语言赏析类题目,结合上下文在对所选语句理解的基础上,最后答案的呈现要遵循三个步骤:怎样写的,写出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一般来说,怎样写的,主要是该语句的呈现方式,一般可从修辞、句式特征、人物描写的方法等入手。可用“运用了……”这样的句式表达。“写出了什么”主要是对内容而言,重点是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可从内容所涉及到的对象及其特征入手,[4]用“写出了……”这样的句式表达。“为什么这样写”主要是从作用入手,可从句子表达的情感倾向、主题入手,可用“表达了(抒发了、赞扬了、揭露了)……的主题(情感)”这样的句式表达。

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目答案呈现的规范格式,就能把自己理解的答案规范地表达出来了,不少考生就能得高分。

非文学类阅读中,有一类题其“定式”作答具有极强的规范性,不可逾矩为之,否则造成纰漏或偏颇就在所难免了。如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阅读题有一道考题如下:

“16.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4分)

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未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文本的对象是“博物馆”,具体讲,是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热情究竟如何和博物馆如何做好自己。显然,这类题目答案的呈现,一定是有章可循的:一是考生要完成“几选一”这个第一步骤,二是考生要指出所选标题形式上或艺术处理上的显性特色、好处,三是考生要能够紧紧围绕文本内容作出功能判断和作用分析。

以上述试题为例,考生应就相关“定式”作出明确排布与呈现:

若选择A,标题形式之优在于“冷”“热”对比,形象生动,容易吸引读者。内容之优在于既关注到当今博物馆“热”的现状,又冷静思考了博物馆存在的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出路。若选择B,标题形式之优在于用设问的形式能吸引读者,引人思考;内容之优在于既暗示了博物馆现状的不足,又引发读者思考博物馆未来如何发展。若选择C,标题形式之优在于用了拟人的手法;内容之优在于表明在博物馆“热”的当下,讲“故事”仍是博物馆的短板,今后应该在此方面作出努力。

这样看来,这一类题目“三步走”的方式——先选择或表态,再从形式上解析,后从内容上解析——应该是范式,“屡试不爽”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考查某段或某句的作用类的题目,在文学类和非文学类的考查中,都会出现。一般可以先概括内容,梳理出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回答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还可以结合主旨答出对主旨的揭示所起的作用。总之,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答案的呈现。

对于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一下子无法把握的题型,只要明白现代文阅读出题往往是围绕主旨展开的这个“纲”,一定程度上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学生在答题时要扣紧主旨,具体分析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高屋建瓴地建构答案,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5]总之,中考语文考试时,语段阅读的答案呈现——在处理“怎么答”的问题上,要力求规范。

除了掌握具体题型的规范外,答案的呈现语言也要规范,要尽量用完整的句子,避免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避免用存在疑问的句子。首先,语段阅读的答案是清楚明了,让人读了能直接把握意思,不需要再做任何的追问,这是显性的基本标准。其次,能用从正面肯定的句子作答,决不用从反面否定的句子作答。再次,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把答案答全;需要分点作答时,要准确标好序号,或用分号表示分点答题,做到答题有序、要点明显、条理清晰。

近五年来,杭州中考语文语段阅读的考题有明确的语文性,核心素养的能力立意意图明确。笔者经过实践检验,“三定法”对考生答好考题,答出高分,收获满分,提升“能力立意—核心素养”综合水平,是行之有效的。当然,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决不仅有一种。定位、定点、定式“三定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

猜你喜欢
圈点定式考题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催债与还钱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克服思维定式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追踪考题,晒晒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