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新时代诠释
——“中华慈善论坛(2022)”专家及嘉宾精彩观点集萃

2022-11-25 12:41中慈
慈善 2022年5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共同富裕慈善

文/中慈

9月5日,由中华慈善总会、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慈善公益报社、湖州市民政局、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协办,湖州市慈善总会、湖州市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承办的“中华慈善论坛(2022)”在浙江湖州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以“弘扬真善美与新时代慈善”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未来发展大势,助力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形成新格局、新气象,共商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总结交流慈善实践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汇聚全国慈善领域专家学者及资深工作者的智慧与经验,全面展示各地慈善会最新工作成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现将“中华慈善论坛(2022)”专家及嘉宾精彩观点辑录于此,以飨读者。

以慈善的主动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先行

演讲嘉宾: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浙江省慈善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加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陈加元认为,新时代慈善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重大变化,正从传统救难解困的社会救助领域逐步拓展到科、教、文、卫、体、环保等社会建设领域;从社会道德实践拓展到社会治理领域;从助力脱贫奔小康拓展到助力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

浙江慈善的发展数据证明了上述观点。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达1364个,基金会925家,均占全国的10%以上;慈善信托备案单数197单,备案金额11.93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803万人,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1403个,城乡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志愿服务站点2.48万个。

陈加元认为,慈善事业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慈善的主动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担起历史使命。紧紧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之路;二是德治法治结合,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密切对口支援,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慈善山海协作曲”;四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动“指尖公益”。五是着眼精准有效,统筹项目实施,全面系统精准施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原则;六是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基层基础。力争未来2至3年,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普遍建成,村社慈善工作站覆盖率超过80%;七是加强文化引领,凝聚向善力量。让民众在文化生活熏陶中增强奔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八是完善内外制度,打造阳光慈善。

共同富裕与中国慈善资源的系统开发

演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中华慈善总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振耀

王振耀从共同富裕需要中国特色的慈善支持系统、由民族精神所决定的中华慈善资源、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共富与慈善资源开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他认为,中国之善具有“天下为公”和“家国情怀”两大品格。天下为公即指“不是天下为私的个人主义”,家国情怀即指“认为公共权力为必要的善而非必要的恶。”

他认为,共同富裕与慈善事业之间具有深刻的“中国之结”。一是其公共性,即共同富裕具有共创性,因而需要大家的勤劳与互助、博爱;二是其系统性,共同富裕需要发达的慈善事业即社会支持系统。两者具有不解之缘。

在“由民族精神所决定的中华慈善资源”一节,他认为,中国社会逻辑与慈善资源包括结构优势与村社基础。结构的优势体现为谚语“大河无水小河干”;博大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士大夫精神与聚沙成塔的凝聚性。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优势。

中国慈善的特有资源包括体制与结构的优势,即“集中力量办大事”,坚固的村社凝聚力,平民慈善的力量使任何小善只要乘以14亿即为大善。

在“共同富裕与中国慈善的特殊结合”一节,他认为,目前亟需一个公共性强大的慈善组织平台以凝聚多样性的资源,走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亟需开发社区慈善的丰富资源,鼓励全民参与捐赠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共富与慈善资源开发”一节,他阐述了全民慈善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他认为,当前全国慈善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全国慈善会系统正在展现出慈善的中国品格;二是“幸福家园”项目正在全面展示出全民慈善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三是“五社联动”正在促成各类慈善要素的深度融合。因此,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度开发中国特色的慈善资源:一是不断推动全国慈善会系统日益密切的上下联动;二是不断推动以“99公益日”为契机,促成全民慈善的深度发展。

发展慈善教育 推进共同富裕

演讲嘉宾: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华慈善总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郁建兴

慈善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事业,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现代慈善不仅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赈灾捐助内容,还涵盖更多公共服务、社会分配与社会治理的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慈善要追求的是让更多的人不只是关注财富,而是关注财富的运用,关注财富的责任与财富的归宿。因此,可以说现代慈善是一种伟大的文明实践活动。

郁建兴认为,慈善事业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具有积极作用。首先,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和主要渠道,需要发挥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的补充作用;其次,慈善有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共同富裕强调人人享有,是人人奉献、人人奋斗出来的。慈善内生于社会,能够激发我们互助和分享的本能,是社会自主自发组织的活动。慈善能够精准快速地识别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快速、高效率地配置资源。慈善能够缓解个体焦虑情绪,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使社会价值溢出,促使人们对成功与价值进行反思,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郁建兴认为,慈善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有如下几条:一是慈善捐赠能有效地防止返贫现象和缩小贫富差距;二是社会企业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社会企业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三是志愿服务能有效拓展困难群众的社会资本;四是公益文化艺术的发展能促进人们的精神富裕。

郁建兴认为,应高度重视构建与现代慈善发展相适应的慈善教育体系。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是中国第一家培养国民教育系列本硕博慈善管理人才的二级教学机构。英贤慈善学院的设立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被列入2021年度“十大慈善文化事件” ,其探索建立面向重大经济社会转型、面向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面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慈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从精英慈善到大众慈善

演讲嘉宾: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

何文炯从“大众慈善悄然兴起、共同富裕与大众慈善、为大众慈善创造良好的环境”三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近几年来,大众慈善悄然兴起,参与慈善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有精英人士,更重要的是大量群众参与其中。无论是救灾、救急、救难,还是环保、助残、助学;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直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献物。这种自觉的奉献,展现的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一社会现象预示着,我国慈善事业正在由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事实上,大众参与是现代慈善的一个重要特点。

他认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之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富裕+共享,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普遍富裕增强大众慈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随着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全社会的富裕程度将逐步提高。更多的老百姓收入提高,拥有的可支配收入更多;保障更好,预期更稳定;更多人愿意共享,乐于助人;其次,共享理念普及有益于大众慈善文化。富裕=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助人为乐与精神生活。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为更多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再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益于大众慈善环境。三次分配中,一次分配是基础,二次分配是关键,三次分配是补充。慈善事业属于第三次分配,国家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政策将更加精准。

他认为,要为大众慈善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要深植厚培慈善文化。我国历史上,有精英者慈善流芳百世,更不乏普通百姓行善积德而受千古传颂者,如雷锋精神。西方“有钱、有教养、做慈善的人才受尊重”。吸收古今中外精华,通过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不断提高全社会从事慈善活动的自觉性,营造行善光荣、行善者受尊重的社会氛围,培育大众参与慈善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有“内在动力+外部激励”“税惠政策以降低行善者的道德门槛”“互惠行慈善,利己利他”“增强对捐赠行善者的信任和尊重”等;三是创新慈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要采用适合于大众参与的慈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形成由富人出资、社会名流影响、普通百姓参与的局面。加之高度重视网络时代的网络载体,做到信息对称,提升信任机制。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共同富裕慈善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晚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