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重建儒学记》考释

2022-11-25 14:17陆彩红
文化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登科进士儒学

陆彩红

儒学,所谓古昔造士升学之所,中国古代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邕州儒学始置不详,最早有文字可考当为南宋邓容《邕州重建儒学记》《邕州重建儒学记》原石已佚,碑文在明嘉靖以来地方志皆有收录,但明清及现代方志均有较大缺漏,特别是淳祐十一年(1251)儒学建成后丁祭礼、倡建者梁应龙谦让之词,以及书丹、篆额、立石者等关键内容皆有缺失,唯民国《邕宁县志》记录最完整,堪当流传后世的“正本”。全文及注释如下:

邕州重建儒学记(1)该记附录于民国《邕宁县志》府学历史沿革中,无标题;明嘉靖十七年(1538)《南宁府志》附录于《艺文二》,标题“邕州重建儒学记”;1998年《南宁市志》附录于《文化卷·附录·碑文选》中,标题“南宁府学记”。南宁于南宋时称邕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邕州路,元泰定元年(1324)始称南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称南宁府,南宋碑记出现“南宁府”显然不合理,因此本文从嘉靖十七年(1538)《南宁府志·艺文二》标题,即“邕州重建儒学记”。

按《建武志》(2)《建武志》:淳祐八年(1248)后乐公明修、尹安中纂。建武军,又名岭南西路,唐咸通三年(862)后至宋淳化五年(994)在今广西地设置的地方一级政区,治邕州(今南宁市南)。,州之学基凡五易,皆莫详创建徙置之由,唯传旧在沙市(3)五花岭:从望仙坡(今人民公园)向西延绵至邕江边有五座隆起的小山丘,形似五朵鲜花,故称。北宋嘉祐元年(1056)邕州太守刘初建新城时,于该岭正中那座山丘建邕州府署(即今红星电影院一带)。闤闠间,再迁于城南而已。今五花岭(4)沙市:在北宋皇祐年间起修筑的邕州城池之仓西门(又称镇远门)外,今解放东路附近。所建,咸谓变而之善,一定不可易矣。谂诸故老,咸曰当时郡侯谢公明之(5)谢明之:字惟学,龙溪(今福建省漳州市)人,绍煕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宝庆间(1225-1227)任邕州安抚使、知州。,急于改张,前后左右,俱失其伦,规模体制,尤病于简。是定者不保其终定,善犹未尽善也。不有高明静定之君子,畴能悉举其偏,一归于正大,备厥成哉!

故自宝庆丁亥(6)宝庆丁亥:宝庆三年(1227)。迁学以来,至淳祐戊申(7)淳祐戊申:淳祐八年(1248)。,

曾未

二纪(8)纪: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复遇罗浮梁先生应龙(9)梁应龙:博罗(今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南宋淳祐间邕州教授。来董学事,监旧贯之不可仍也,又决于一革焉。于革之中,得因之义。因者非陋,革亦从之。《易》之彖曰“革而当,其悔乃亡。”杨子(10)扬子:即杨雄,西汉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其作《法言》主张变革,认为道可以变化、发展,阐明了因循革化的观点。可:合宜。因:因袭,继承。否:不合宜。意为对于过去的东西,合宜于现在的,就继承;不合宜于现在的,就变革。不云乎:“可则因,否则革。”先生盖两得其道矣。观其徙,大成之殿(11)大成殿: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正殿为“文宣王殿”。崇宁三年(1104)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后世一直沿用其名至今。载于嘉靖十七年(1538)《南宁府志》之《邕州路重修儒学大成殿记》云“邕固有学,其大成殿,建自宋辛亥”,而邓容《邕州重建儒学记》“告成于辛亥之春季”之辛亥即淳祐十一年(1251),且此后宋再无辛亥年,说明《邕州路重修儒学大成殿记》所言“建自宋辛亥”即指淳祐十一年(1251)。以居中,设棨戟之门(12)棨戟门:棨戟,即有缯衣(套)或油漆的木戟,为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因此官署、宗庙等前门称为棨戟门,简称戟门,又称仪门。宋太祖建隆三年(962),诏文庙门立戟十六,这是首次文庙门前立戟。崇宁三年(1104 ),文庙的戟门又被命名大成门。而前峙,遵道堂(13)遵道堂:即遵循正道与法度之堂。“遵道”出自《荀子·儒效》“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清道光《晋江县志·卷十四·学校志》有绍定中(1228-1233)晋江修辟遵道堂的记载。接于殿之次,云汉阁(14)云汉阁:“云汉”二字,出自《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谓之宽广。据清乾隆《邵阳县志·卷二·地理志》,邵阳府学有云汉阁,额“云汉为章之阁”为宋徽宗御书。耸乎堂之后,旁分两庑(15)两庑:即东西两庑,位于大成殿东西两侧,是供奉先贤先儒之所,也是学子的书舍。,左右四斋(16)四斋:斋房,古代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以示庄敬,在学庙合一的儒学里一般指书房或客房。民国《邕宁县志》载,嘉靖十年(1531)四斋分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献官有斋宿之馆(17)斋宿馆:是祭祀孔子前,从祀人员斋戒更衣的场所。后又称更衣所。,职事严秩序之位。出而学径,则表以崇儒之坊(18)崇儒坊:所谓崇儒,乃尊崇儒学之意。是官府为劝导学儒、崇尚儒学而立之坊,一般立在儒学所在区域,体现尊孔兴学、崇儒右文的社会风尚。。此更革之大要也。所谓因者,学宫之地不改辟,而藩垣尽夷其旧;先圣先师十哲之像不改造,面彩绘鼎而一新;收拾不朽之枋,袭用已揭之扁,如是而止。若夫起公生明之堂(19)公生明堂:公生明,意为公正才能清明。语出《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慤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后来衙署堂前常刻立“公生明”一石,以警戒官吏。邕州儒学设公生明堂,“以专考校,可知衡鉴之不私”。,以专考校,可知衡鉴之不私。堂阶之下,适有蒙泉,甃而方之,源源不竭。是有兑泽讲习之深意,繇人为之。尽善契天道之自然,允谓合可否之宜,庶几乎悔亡者矣。环视南州之学,固有补漏支倾,随弊修饬,鲜有合一学之内外,翬飞跋翼,准平绳直,整整不少遗者,方是役之未兴也。会郡有城筑事,先生之志甚锐,睨于侧者,莫不难之。先生则曰:“事患精神之不运,志虑之不坚耳。是有数焉,姑请少侯。”未几,修筑事已。先生乃一意营度,期于必成。

郡守王舍人雄(20)王雄,淳祐三年(1243)任宣化县令,五年(1245)知邕州。解缙等编《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七之《修邕州城池记》载,淳祐间王雄曾对邕州城进行大规模建设。,屡嘉叹之。察其事力之不逮,乃拨瓦二万,灰三百篰,米百斛,钱五百缗,以佐不资之费。诗颂鲁僖(21)诗颂鲁僖:“诗”即《诗经》,“颂”是祭祀乐歌,《诗经》里鲁颂4篇,基本都是颂美鲁僖公。,不髣髴欤,上倡下孚,转难为易,气象逈非前日比矣。经始于己酉之冬初,告成于辛亥(22)淳祐九年(1249);辛亥:淳祐十一年(1251)。之春季。首末三年,使此心此力,稍有间断,其不取道旁之诮几希?且官舍与学舍辽隔,惟先生不惮勤劳,虽寒暑风雨,必晨往暮归,如理家然,冲冒致疾者再,而不以疾自怠。百尔噐用,于学所宜有者,纤悉毕具。

循始至终,其志虑之坚,有若此者。先生日会士友而觞之于学,皆合辞请大书以记。先生则又曰:“吾知尽吾賫耳,皇恤后之不吾知乎!夸翊非吾志也。”士友退而相与言于容曰:“邕学五易其地,毋虑数百年,苟且相承,文献靡证。今革数至六而定,请记于先生,而先生拒焉。君与先生年□谊□(23)年□谊□:本碑记末有“年弟……邓容撰”,年弟为科举时代对同年登科者的自称,可推断该处漫灭两字分别为“同”、“长”。,愿引一笔以诏来世。”容曰:“学校者,衣冠之阈,礼义之府也。我朝诸儒先,所记精微广大至矣,不可加矣。晚学(24)晚学:本意为晚年求学、后辈学子,文人在前辈学者前往往用“晚学”自称。何所容喙(25)喙:本指鸟类的嘴或形容像鸟类嘴一样尖锐的东西。常借指人的嘴。在此意为插嘴,参预议论。,若俾识岁月,则不敢辞。”谨摭梗概,叙于前矣。如铺张巨美,非大手其谁宜。是春,容以摄倅预丁献(26)摄倅预丁献: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也叫丁祀。此句意为以代行知府的副职参与儒学丁祭献酒仪式。,晨兴斋房,观学之光,杏露垂芒,槐风荐凉。燎炬煌煌,环佩锵锵,笾豆肃将,牢醴馨香,賛拜琅琅,神明洋洋,如躬陪阙里(27)阙里:指孔子居住或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城内。借指曲阜孔庙。之祠,目击夫子之墙。礼毕揖而庆先生曰:“声教所暨,虽邈平炎热之方,文物之彰,何异乎江浙之乡?矧多材玉韫而珠藏,非久必破乎天荒,异时推源教育之功,不减文公之在潮阳(28)文公之在潮阳:文公,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因谥“文”,世称韩文公。元和十四年(819),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上表谏迎佛骨,被贬至潮州。潮州地居偏远,时为荒蛮,韩愈到来即大兴文化教育,恢复州学,兴办乡校,广招地方子弟,教之儒家经典,并将潮州属县之潮阳县治迁于新兴乡棉阳,有移邑治、置乡校的旷世功绩。潮人尊称韩愈为“百世师表”,并有联赞“开理学渊源诗书长昭日月,化蛮烟瘴雨壑廓功垂潮阳”。此以梁应龙修学之绩与韩愈兴学之功相比拟。。瞻肖貌兮堂堂,已足见□□□不忘。”语既,先生但笑而不言。

年弟、迪功郎、特充宾州军事推官、权邕州通判兼权州邓容(29)邓容:迪功郎、特充宾州军事推官、邕州通判兼知州。年弟,科举时代士子对于同年登科者的自称,行文中可推测其与梁应龙为同年登科;迪功郎,文官职第37阶(最末一阶);军事推官,指地方长官的属吏,掌助理军政。撰

迪功郎、新辟邕州溪洞司主管机宜文字赵立(30)赵立,迪功郎、邕州溪洞司主管机宜文字。溪洞司,按《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九》载:崇宁三年十二月“……时蔡京务开边……置溪洞司主之 ”。书

文林郎、邕州观察推官宋(31)据民国《邕宁县志·职官志》载:“宋谨,淳祐十年邕州观察使、判官。据府学宫淳祐邕州学记”,推测篆额者为宋谨。篆额

免解进士学正廖梓、免解进士学录杨志、乡贡进士直学杨华(32)廖梓、杨志、杨华,宣化县进士。唐宋时,进士即是举人,获准不经解试而直接参加礼部试的举人,称“免解进士”;乡贡进士是由州府取得解状(通过解试获得资格)赴京应进士试者的俗称,如果赴京应试未及第,“乡贡进士”便成为一种身份;学正、学录是国子监及地方学校学官,职掌学规,考校训导,教育生员;直学,宋元时路、府、州、县等书院掌管钱谷者。等,同立石。

从以上碑记内容可以得知:邕州儒学旧在沙市,南宋宝庆三年(1227)知州谢明之由城南迁至五花岭。淳祐八年(1248)罗浮梁应龙先生督学邕州,听闻当年谢太守急于改弦更张,前后左右布局都失去伦序,规模体制过于简略,经勘察确有其理,于是决定在原址上再作一次改变。重建之事,经始于九年(1249)冬,告竣于十一年(1251)春,历时三年,终形成前峙戟门,中居大成殿,殿后遵道堂、云汉阁,东西分两庑,左右设四斋,还有斋宿馆、公生明堂,堂阶下有蒙泉,旁立崇儒坊为标志的格局。所有器皿用具,凡是儒学所应该有的,纤悉具备无遗。重建过程中,梁先生不畏辛劳,即使寒风骤雨,因劳成疾,也要早出晚归,如同料理自己家事一样。告竣之日,还举行了春祭,时儒学风光,杏露垂滴,槐风荫凉,烛炬明亮,玉佩叮当;笾豆礼器敬奉,牲酒散发馨香,赞拜之声琅琅,神明之仪盎然。恰如亲临阙里圣人之祠,目击夫子之墙,可谓“何异乎江浙之乡”。邕州通判兼知州邓容以代行知州的副职参与了丁祭献酒仪式,并撰文勒石记录重建盛况;邕州溪洞司主管机宜文字赵立书,邕州观察推官宋谨篆额,免解进士、学正廖梓,免解进士、学录杨志,乡贡进士、直学杨华等同立。

一、《邕州重建儒学记》相关历史、人物考

(一)《建武志》

《建武志》,即建武军志书。建武军,为唐咸通三年(862)后至宋淳化五年(994)在今广西地设置的地方一级政区,治邕州(今南宁市南)。据邓敏杰、邓轁编著《广西政区集成》载:“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设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岭南西道置后不久,即号建武军,容、桂两管也相继改置宁远军和静江军,三者共同主宰今广西地区州县,在唐末五代近200年的割据分裂中互为雄长”[1]。端拱元年(988)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但此时的“路”是个财政区,而非行政区,直到淳化五年(994),太宗下诏以负责财政事务的各路转运使察地方事、兼统军民庶政,分路而治,广西路才由财政区转变为一级行政区,岭南西道(建武军)正式废除。

据民国《邕宁县志》卷四十二《艺文志·艺文·杂着》载:“《建武志》,不着撰人名氏。宋权邕州军州事邓容邕州重建学记,按《建武志》云云。案建武邕州军号。记作于南渡后。当时盖有其书。而容引之者也”,说的就是《建武志》为建武军志书,记作于南宋后,邕州知州邓容作邕州重建学记有“按《建武志》”等等。又据《广西通志·出版志》载:“《建武志》 乐公明修 尹安中纂 南宋淳祐本”[2]。原本已佚,在《永乐大典》残本有辑,但具体成书于哪年未明。据收录于《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七《南宁府二·城郭·建武志》之邕州城池修建记,宋廷因“西南斡腹为忧”,令王雄知邕州,措置邕州防务。王雄到任后,遂“申台阃及枢密行府”,修邕州城,加强城防建设,“鸠工于淳祐八年夏五月,越明年六月告成”[3],可知邕州儒学重建正值邕州城修建。时知州王雄“拨瓦二万,灰三百篰,米百斛,钱五百缗,以佐不资之费”。淳祐八年(1248)至九年(1249)修邕州城池事被录入《建武志》,说明《建武志》成书应晚于淳祐九年(1249)。另外,撰于淳祐十一年(1251)的《邕州重建儒学记》记引用《建武志》内容,说明《建武志》成书早于淳祐十一年(1251)。

因此,可以推测《建武志》成书时间为淳祐九年(1249)至十年(1250)间。

(二)立石者廖梓、杨志、杨华

《邕州重建儒学记》落款有“免解进士学正廖梓、免解进士学录杨志、乡贡进士直学杨华等,同立石”,可知廖梓、杨志、杨华当淳祐十一年(1251)前进士。而历朝方志进士名录中,有记为绍圣元年(1094)榜,或绍兴二年(1132)榜。孰是孰非?

首先,绍圣元年(1094)诚在淳祐十一年(1251)前,但其间跨越157年,三人寿命如此之长,显然不合理。

其次,绍兴二年(1132)与淳祐己酉至辛亥(1248-1551)相距近120年,三位进士能在120年后立石,这也不合理。龚延明、祖慧编《宋代登科总录》收录的宣化县廖梓、杨志、杨华亦为绍兴二年(1132)榜,但宋代118榜登科录,完整的仅存《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330人、《宝祐四年登科录》601人,共计931人,不到两宋118榜总登科人数的1%,99%的登科人名录(即116榜登科名录)则湮没或散落在茫茫的史籍中。即便《宋代登科总录》,也只能“从现存宋代典籍及后世相关史料(主要是地方志)中去寻觅、搜罗、考订”[4]。其所载廖梓、杨志、杨华为绍兴二年(1132)进士亦属对南宁、广西方志的讹录。

二、结语

因时代局限,方志记载不完整或出错在所难免。所幸有民国《邕宁县志》将《邕州重建儒学记》完整抄录,让久远的历史信息流传于后世。从《邕州重建儒学记》中,可以得知《建武志》成书约于淳祐九年(1249)至十一(1251)年间;廖梓、杨志、杨华等三位进士,非绍圣元年(1094)亦非绍兴二年(1132)榜,应为淳祐十年(1250)往前推五六十年以内,具体年岁有待考证。

猜你喜欢
登科进士儒学
曹陆军摄影作品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四进士(上)
儒学交流在路上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正式启动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