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文献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25 17:57乌云高娃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信息化

乌云高娃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图书馆,内蒙古锡林郭勒,013800

0 引言

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数据分析与行业、社区生活各方面的相融性变得更强。其中图书馆的变化就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更是公民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还对高校、科研院所等重要的文化教育与科学研究机构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主动应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又紧抓大数据处理所带来的新机会,做好图书管理工作以支持国家建设。如今,以何种方法可以使图书馆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及如何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其工作者们首先思考的问题。

1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文献信息化的意义

1.1 有利于文献的保护

在中国地方文献中,有不少极富文物价值的历史资料,但由于完好保护,人们常常会将其束之高阁,使读者难得一见。其次,很多被使用者重复检索和利用的原文易被损坏和遗漏,又或者是遗漏,其经济损失也往往无法挽回。而由于数字化信息便于储存、传递、检索和复制,在开展信息流通业务时一般不采用原版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减少珍贵地方文献的损坏和丢失等现象,也可以更好地解决地方文献的藏和用的矛盾。一方面能够让重要的原件资料得以完整保留;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历史信息资源也能够让更多人重复使用和共同运用,从而做到了地方文献的保护与运用并举。

1.2 有利于发挥地方文献的价值,服务于当地的文化建设

地方文献的内容涵盖了某地方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自然各方面的各种历史资源与现实资料,并可以从不同视角、多方位地反映出本地方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料,是对当地文化建设重要的信息保障建立了地方特色数据库,读者们能够更方便地掌握地方人文资源及其使用状况,同时也能够激励人们去通过研究、保存和发展利用本地的历史资源与文化遗产开发地方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同时在文明建设、抢救失传的濒危人文资料等方面,也提供了保存与保护的功能[1]。

1.3 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推广和应用

各地文献数据库也可被推广和利用。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全面建成后,对其进行大力推广是使这些地方数据库更充分地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利用宣传,一方面能够使更多的地方图书馆、院校、地方党政机关等机构利用数据库,从而发挥地方文献的实用价值,增加其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推销、利用数据库,从而获取企业经营上的收益,使之物有所值。且通过各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也能够切实起到其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4 有利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运用资讯全文、图书信息、篇目信息、多媒体信息和专题数据库等,可以为各种需要的读者提供更具体的资讯业务。各级图书馆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时要重视统筹规划,以防止重复建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通常,在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协调下,以省图书馆为核心,结合省内各地区地方文献馆藏单位,共同建设了开放型的全面的地方文献数据库项目,或者成立区域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管理协同合作中心,对全省多地、多部门、多系统、多单位过去和现在数据库项目的总量、布局、数据性质和容量等情况进行调研摸底、记录,并开展了信息通报工作;对已建成的全国各地地方数据库建设项目进行了统筹监督管理,以有效维护和促进全国各地地方文献数据库项目的健康发展,为全国各地文献的所有者与利用人创造了一座全国各地地方文献信息检索、交换和互动的良好平台,由此彻底改变了以往在全国各地地方数据库建设项目中各方为阵的局面,并使之步入了“共建、共知、共享”的发展快车道。

1.5 信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地方文献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化的好处就是让信息创造更高的社会效和经济效益,因为信息化的资源服务的人更多,信息传播速度也更快,所实现的社会价值也就更佳,所以建立属于当地自己的数字信息图书馆是必要的。且其需要建设更健全的业务机制,提高对各种资料的使用,应更加注重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形成更加完备的服务体系,从而使效益不断增大[2]。

2 当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带来了动能,各个领域都纷纷建设信息化工程,当然,对公众图书馆也不例外。但是,信息化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使用效益并非很理想,受诸多原因影响,图书馆建设中的信息化工程还没有完善,而且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也有限,因此读者的满意度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地方文献信息化的建设。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过对目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状况的剖析,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设施还没有齐全,而相配套的基本信息化设施也还比较欠缺,并由此发现了制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尖锐性问题。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二三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中,由于信息化的使用还未获得全面普及,也没有相应的电子阅览室,导致本馆的文献总量还是很少,且进行文本查询和信息检索等工作也必须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实现,因此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支撑,会极大影响本馆的服务力量和工作成效。

2.2 信息化服务人才缺乏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也同样需要相应的信息化人员进行维护,也就是只有配备了大量的信息化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不过,在现阶段,由于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和信息技术业务工作人员虽然资历较深,但年纪却大了一点,对现代计算机、电脑操作系统的熟练度仍然不够高,对信息化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也不足,从而导致信息化业务产生了不规范的状况。如果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信息化服务也就无法实现质量的提升。

2.3 信息化管理机制缺乏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应的信息管理机制加以强化,但是由于在对图书馆数据库进行建立之时,经常会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建设过程缺少了规范性与规范化,同时由于图书馆数据库当中的信息系统具有特定的封闭性,且相互之间联系范围较小,使得信息共享也面临着相当的问题,且在建立信息化图书馆系统的过程中,因为对图书的数字化管理不完全,使得馆内信息系统无法实现统一的建设,从而影响了有关制度的健全,使信息系统协调性遭到削弱,也影响了信息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加之各个图书馆系统在管理和检索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使得数据兼容性也遭到了影响[3]。

2.4 忽视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如今,在部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数据建设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无法了解读者的借阅信息,不能正确运用电子调研问卷等工具对读者开展借阅与调研工作,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读者的对阅读的实际需要。但是,对图书馆来说,读者是其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而读者对本馆所举办的读书活动的参与热情和愿望,在极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本馆阅读的最终成效。所以,本馆要根据读者个性化阅读需要建立合理的读书宣传模型,以增强读书宣传的有效性[4]。

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3.1 充分收集读者阅读信息,增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

在公立图书馆中,信息化发展质量通常会受到管理者的关注程度的影响,而就目前公立图书馆的管理招聘制度来说,缺少信息技术素养的问题也十分普遍。在面临图书馆信息化发展需要之际,不少管理者缺少信息化技术,同时受上述原因影响,员工在图书馆信息化方面的意识也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进展,所以在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之前,就需要对其中的员工加以重点培训,让其在信息化方面的意识有所提升,让其更加乐于投入并且可以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图书馆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对工程建设的进度产生积极推动的影响。

3.2 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范性建设

经过对现阶段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人们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才是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所以想要进一步做好该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就需要逐步进行信息化设施的合理性建设工作,并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以及地方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给该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巨大的建设性资金。公共图书馆属于国家的大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若想进一步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就应当对此高度重视,准确掌握该馆在地方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困难和要求,并主动做好相应的投资支持工作,这是当地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但公共图书馆若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就必须做好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信息检索厅等,并对馆内所没有的信息化设施进行补充,这是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条件。

3.3 建设人才队伍,革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者们又需要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使得他们更有能力应对现代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所以就必须针对在现代图书馆当中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工作,并对其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以不断地提升,让其越来越具备技术主观性和创新能力,并且也要利用案例剖析、经验指导提高技术实施能力。除培训活动之外,还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去其他图书室参观、学习,更要对人才的业务素质协调性进行培养,只有确保了人才和图书室的同步建设,才能够更好地建立图书室,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4 打造更为专业性的信息化服务团队

图书馆信息化工程的完成,需要有专门的业务团队进行保障,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全面建设的重要前提。通常,在公共书库里工作的馆员年龄都很大,而且资历也相当丰富,但其对信息技术与电脑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又或者是根本就一窍不通。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就需要加强对馆员的专门训练,在掌握基础藏书信息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掌握较为娴熟的电脑技术,熟练掌握QQ、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具体应用,做好对馆员进行专门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培养,重视内部信息化管理设备的科学使用。而且,还应该加强对服务团队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和考评,给予两次考评机会,如果都不能过关,将进行全面辞退,以吸收新的人员,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完成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合理建设。

4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文献信息化建设策略

4.1 选题策略

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本馆对于各地文献的信息化发展与管理工作也必须从本馆的自身状况考量,如此管理工作才可以在不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效果。这也就要求对我国各地文献的信息价值做出更加仔细的区分,能够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各地文献的历史价值、文献的可行性等方面考量,从而选取可以形成重要影响力、甚至可以引起广大读者兴趣的、更有文献价值的部分加以信息化,因此图书馆就必须从文献资料的保存与利用方面考虑,权衡利弊,选择好主题。

4.2 共建策略

而对于图书馆系统来说,因为文献资料一般都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收藏,所以其所积累的资料总量也就较多,而且像博物馆、档案局等机构一般也都会具备这方面的资源。但是随着各个文献机构管理部门的职能越来越分散,就必须在数字化建设的管理流程中充分考虑资源共建问题,并做好有计划的资源整合,使各部门之间保持更加畅通的信息交流,并整合各方的资源能力,以提供更加丰富、有价值的数字信息人才资源库。

4.3 多形式策略

在全国各地文献的大数量信息库建设中,如果人们能够充分整合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并且利用信息共享平台从而让资料更好地流动起来,就能够完成全国文献大数据信息库,这样人们也就能够比较好地管理原始信息的类型和内容,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用户的信息需要,从而使用户比较全面地掌握全国各地文献,这样人们也就能够利用数据库的模式更直观有效地显示各地文献的整体信息。此外,人们还可以制作一些各地的地方多媒体数据库,对光盘、录音等资源都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并储存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相应的地方多媒体数据库。

4.4 组织策略

在建立策略上首先要设置有利于当地文献的内容,并且可以利用当地文献的特征,在分类时进行标注,一些符合当地特色的关键词,也能够和当地文献特征良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超媒体、超文本等方式对数据库中的当地资料进行存储,并采用开放式的连接方式,联系不同载体的当地文献,全面集成媒体资料,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准确、快捷的应用体验[5]。

4.5 网络化开发策略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并引起了地方政府部门更多的关注,在人文、经济、社会科学等各项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给了地方政府部门文字整理工作更多的素材。在目前的全国各地文献信息数字化管理中,重点工作是通过收集管理各地的网络信息内容和资源,以形成属于地方自身特色的文献信息共享新特点,而地方网络导航业务也将是各地目前最有效的信息管理形式,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各地地方文献内容的筛选管理,以形成我国各地专题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库。

5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仍是当今各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对集中管理全国各地文献的国家信息化建设机构而言,既适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又保留、整合、传播了大量地方文献,这样可以使用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和体验,同时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查询自身所需的地方信息。所以,政府有关单位要重视在大数据管理背景下的地方文献信息化建设,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地方人民的实际需要。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信息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