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人”卢拉第三次当选巴西总统

2022-11-25 19:14郑敖天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老工人博索纳卢拉

10月30日,巴西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揭晓,76岁的前总统、左翼劳工党候选人卢拉以50.8%的得票率,击败67岁的现任总统、右翼自由党候选人博索纳罗,第三次当选总统。当晚,卢拉的支持者走向街头,庆祝胜利。

打败了重量级对手

本届大选,是巴西政坛左右翼两位最有分量、最独特的领导人之争。选举竞争激烈,两极分化严重。

工人出身的卢拉被视为“拉美最受尊敬的左翼政要之一”,2003年至2010年间担任两届巴西总统。

卢拉执政期间,巴西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一度让全球刮目相看。巴西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立了南美洲国家联盟,支持拉美一体化和拉共体。卢拉推行的“零饥饿”计划,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中下层民众摆脱极端贫困。

卸任时,他的支持率高达八成,被称为“巴西史上最好总统”。

伞兵出身的博索纳罗在巴西国民议会有近30年工作经验,2018年赢得大选,2019年就任总统。上台后,他推动巴西“向右转”。

博索纳罗主张拥枪合法,在社会议题上立场保守,媒体称他“盛气凌人的民族主义者”“热带特朗普”。他在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应对引发不少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志伟告诉记者,作为政坛“老面孔”,卢拉和博索纳罗都拥有大批“铁杆支持者”。

双方支持者对立情绪严重。卢拉在支持率上领先博索纳罗,但在反对率上两人差距不大。9月中旬民调显示,卢拉的反对率47%,博索纳罗的反对率则为52%。

能与底层民众共情

在许多巴西人眼中,卢拉是位能与底层民众共情的总统。“在一个一直由精英阶层掌握命运的国家,像我这样的人能成为总统是前所未见的事情。”2004年,卢拉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卢拉1945年出生在巴西东北部加拉尼温斯的一户贫穷人家,本名路易斯·依纳西奥·达·席尔瓦,卢拉其实是绰号,在葡萄牙语中是“鱿鱼”的意思。

他出生不到两周,他的父亲就离家前往圣保罗,当了码头工人。卢拉11岁时,母亲多娜带着他和7个兄弟姐妹也去了圣保罗。

卢拉在圣保罗尝遍了生活的艰辛。12岁时他就在街头当鞋童,也帮助郵差送信,想尽办法补贴家用。2003年他首次当选总统,媒体称他“擦鞋总统”,他并不在意。

14岁,卢拉辍学进仓库打工,后来又成为钢铁厂的车床工。18岁时,他因为工伤而失去左手小指头,但雇主给的赔偿少得可怜。这让他开始思考社会不公正问题。

21岁,卢拉加入工会,开始参与政治。35岁,他联合工会人士、知识分子和学者成立了劳工党。当他正准备号召圣保罗钢铁工人罢工时,他被军政府逮捕,经过斗争获无罪释放。

1985年,巴西军政府被推翻。次年,卢拉当选众议员。1989年、1994年和1998年,卢拉先后三次代表劳工党参加总统选举,可惜都铩羽而归。

多次竞选失败的卢拉开始寻求改变竞选策略。他意识到,以往自己的政见过于偏激,让中间选民感到担忧。他决定改变“激进工人领袖”形象,向中间路线靠拢。

在竞选演讲时,他还是喜欢讲自己艰难的人生故事,强调自己“来自底层”。同时,他又悄悄把爱穿的T恤改成了西装,也修改了选举语言,对外国投资开始点赞。

在“卢拉主义”的推动下,巴西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数百万贫困家庭脱贫,中产阶级人口首次超过50%。

周志伟说,“卢拉主义”有成功的一面,也有明显不足。卢拉未能利用经济发展的红利,帮助巴西“再工业化”。这导致巴西经济严重依赖原材料出口与服务业,其经济竞争力未能显著提升。同时,卢拉政府未能满足一部分“富起来”的巴西人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这都是其为继任者留下的难题。

(摘自《环球时报》 郑敖天/文)

猜你喜欢
老工人博索纳卢拉
博索纳罗:我摔倒后失忆了
博索纳罗取消访美
“今天我们都是卢拉”
放不放?
想唱就唱病
巴西前总统卢拉被判刑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借火”
红花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