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伏组件的PID现象和解决方案

2022-11-26 06:23任斌
电器工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测试仪负极组件

任斌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0 引言

PID最早是Sunpower在2005年发现的。组件长期在高电压作用下使得玻璃、封装材料之间存在漏电流,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使得电池片表面的钝化效果恶化,导致FF、Isc、Voc降低,使组件性能低于设计标准。在2010年,NREL和Solon证实了无论组件采用何种技术的p型晶硅电池片,组件在负偏压下都有PID的风险。

1 PID现象

1.1 造成PID的原因

PID效应(Potential InducedDegradation)全称为电势诱导衰减。是电池组件的封装材料和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材料,电池片与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的高电压作用下出现离子迁移,而造成组件性能衰减的现象,通过EL测试仪测试可以看出,正常光伏组件电池片EL成像很清晰、干净,而产生PID效应的光伏组件四周电池片全部变黑。对已发生PID效应的光伏组件送实验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平均功率衰减同比正常组件高25%。

1.2 PID现象检测方法

目前,现场及实验室对组件PID效应常规检测方式是IV功率测试和EL图像测试。便携式IV功率测试仪能够准确测试光伏方阵和组件在野外条件下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最大功率点电压、最大功率点电流和填充因子。EL测试仪全称为红外缺陷测试仪,通过对电池片通入1~40mA的正向电流,利用光生伏打效应的逆过程,给太阳电池通电使其发光即电致发光。

2 目前行业内对光伏组件反PID效应技术的应用

目前行业内对光伏组件反PID效应技术总体思路为:一是光伏组件电池片原材料及生产工艺预防原则,在光伏组件生产制造时通过调整PECVD工序的技术参数,减少对硅片表面氧化层的等离子体轰击预清洗增加减反射膜的电阻;通过调整Si/N的比例,以提高电池片的钝化效果和折射率;选择绝缘性能的封装材料;优化EVA封装材料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二是逆变器侧预防原则,集中式与组串式逆变器均可采用负极虚拟接地方案来抑制组件PID。三是PID效应可逆修复原则,利用光伏组件PID的可逆性原理,在夜间逆变器停止工作时段内,利用单独的直流源对电池板施加反向电压,修复白天发生PID现象的电池板。其中前两种原则属于事前预防方案,后一种原则属于“事后治疗”的被动方案。

(1)光伏组件方面

通过分析,引起光伏组件PID效应的主要原因:水气进入;水导致EVA水解产生醋酸;醋酸与玻璃表面析出的碱反应产生可以自由移动的钠离子;钠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到电池表面。由此分析,PID效应的产生与光伏组件自身原因也有关。该技术只能应用在新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片原材料加工及生产工艺上改进,目前,各光伏组件生产商在生产新组件时已选用上述技术方案,但对于已生产出投入运行的光伏组件,不能再采取该技术预防PID效应。

(2)负极接地

将光伏组件或逆变器的负极通过电阻或保险丝直接接地,使电池板负极对大地的电压与接地金属边框保持在等电位,消除负偏压,该方案多用于集中式逆变器。

经试验,该技术方案可以预防PID效应,但是逆变器均有直流侧电缆绝缘监测保护,若逆变器的负极通过电阻或保险丝直接接地,则降低逆变器负极电缆绝缘阻值,导致逆变器直流侧绝缘低误报警,假如电缆真正有接地故障时不易发现,对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该技术方案不建议采取。

(3)夜间反PID修复

利用组件PID的可逆性原理,在夜间逆变器停止工作时段内,利用单独的直流源对电池板施加反向电压,修复白天发生PID现象的电池板。该方案需每台逆变器增加一台直流源,成本较高,且仅在逆变器不工作时,对电池板进行修复,属于“事后治疗”的被动方案。

本项目使用上海海质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NTIPID系列PID恢复设备,将ANTIPID 连接在逆变器器的直流侧,夜间不发电时进行反PID修复,现场设置启动电压为30V,即晚上当光伏组件串电压降至30V时进行修复,停止电压为60V,即当早上光伏组件串电压升至60V时停止修复,不影响太阳能电站的正常发电。

采用该方案,每月定期采用IV功率测试仪及EL图像测试仪对修复效果进行检测,经测试,修复初期略有效果,且随着时间推移,修复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同时,还发现修复效果与季节有关,夏季高温时期修复效果较明显,但进入冬季修复效果不明显,反而PID效应又加重,即采用该方案修复有可逆现象。

3 PID效应防护修复技术总体思路

通过采取行业内基本的修复方案,对项目现场PID效应组件修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认真分析原因,现场实际测试,最后分析出修复效果差,且存在可逆现象的原因是采用夜间反PID修复,即在光伏组件停止发电后进行修复,但白天发电期间没有采取预防及修复措施,这样,白天发电期间,在负偏电压下继续形成PID效应,形成夜间修复、白天复原的反复现象。对此,在夜间反PID修复基础上,结合通过负极接地防PID效应原理,创新出PID效应防护修复原则。

4 技术方案实施

PID效应防护修复原则。利用PID保护修复装置,在逆变器白天运行发电时,辅助电源工作,可实时控制PV(对地电压),确保负极与地电势相等或略高于地电势,有效抑制组件的PID效应。夜间达到启动电压时进行反PID修复,这样预防与修复同步进行会达到预期较好的修复效果。

根据现场测试,逆变器工作电压约为大部分在650V的Vmppt电压下工作,选择PID恢复装置预防修复电压为800V,白天PID恢复装置实时监控逆变器的工作电压以及工作情况,PID恢复装置依据当前逆变器的工作情况,发出指令使设备输出800V电压将GND与PV+间电压钳于800V,白天逆变器工作的Vpv在650V,组件的PV-对地不产生负压,阻止组件在白天运行时产生PID,从而起到预防作用。PID恢复装置会持续实时监控逆变器的工作情况,夜间待逆变器待机后发出指令使设备输出修复电压,对组件之前积累的PID进行修复,预防加修复,双管齐下,以达到更快的组件PID修复。

5 结束语

PID恢复装置持续实时监控逆变器的工作情况,夜间待逆变器待机后发出指令使设备输出修复电压,对组件之前积累的PID进行修复,预防加修复,双管齐下,以达到更快的组件PID修复。

1)通过PID效应防护修复技术实施,修复后的光伏组件经EL图像测试,发现失效电池片有明显的改善(四周基本无黑片组件)。

2)通过PID效应防护修复技术实施,光伏组件平均功率提升41.29W,效率提升22.05%。而使用夜间PID效应修复技术平均功率只提升11.01W,效率提升5.88%,即该创新技术同比常规夜间PID效应修复技术修复效率可提升16.17%。

3)针对光伏组件常见的PID效应问题,已解决实际某光伏项目光伏组件PID效应问题,创新并应用了PID效应防护修复技术,可在其他项目推广使用。

4)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通过负极接地的方式预防PID效应技术,提高了安全系数和有效预防效果。

猜你喜欢
测试仪负极组件
SDL Atlas推出第二代HydroPro耐静水压测试仪
使用快速水洗色牢度测试仪检测超细纤维脱落
脉状负极石墨性能优于领先的商业合成石墨
Kistler全新的Kitimer2.0系统组件:使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测试更加可靠和高效
创建Vue组件npm包实战分析
智能机械臂
舰载雷达TR组件冲击计算方法分析
客车起动机负极接线方式研究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