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革命资源的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探析①
——以湛江市赤坎区为例

2022-11-26 11:26梁笑莹
关键词:会馆湛江旧址

梁笑莹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党史研究水平、传播党史研究成果,以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传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的需要。目前,湛江市赤坎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虽有亮点,但仍存在不少困难,还需要继续攻坚克难和砥砺前行。研究红色资源的开发、红色文化的传承,对于探析湛江市赤坎区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困境,整合湛江赤坎的红色文化资源,找到红色文化资源治理路径,具有理论及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湛江南路革命红色资源的发展困境

湛江市赤坎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因历史情境的转换、社会时代的变迁、教育受众的代际更新等条件制约,仍存在以下发展困境:

(一)旧址与民俗馆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该区域旧址与民俗馆的运营权属于私人,政府主要负责资助与提供土地、经费。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场馆仅有一名工作人员,某纪念馆馆长同时担任广州湾民俗馆与广州湾商会旧址两处的负责人。此外,旧址与民俗馆的宣传基本空白,大多是被动等待到访游客,再进行口头讲解。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宣传状态,旧址与民俗馆的运营缺乏组织力量的参与,人事制度呈现松散、无组织的状态,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与青年一代等新生力量的加入,加之现有的工作人员年龄较大,较少接触新兴的互联网宣传方式,进而导致旧址与民俗馆缺乏长期规划与宣传手段的系统安排。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滞后

赤坎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拥有数量多、质量高与即时性的“游客潮”等优势,但在旅游业开发利用上却呈现滞后的特点,缺乏统一的规划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景观建设的陈旧。一部分旧址目前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缺乏及时的修缮与重建,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与环境的“危楼”,另一部分旧址由于其他城市规划的开展,部分旧址被拆,原貌已不复存在。二是参观设施的落后。旧址与民俗馆受场地限制,其游客承载量较小,且设施布局存在较多问题,如民俗馆玻璃柜内展品摆放较为杂乱与拥挤、过道较为狭窄等,进而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另外,馆内缺乏合理路线图示与指引历史资料的佐证与详细的信息介绍及专业的馆内讲解员,这使得游客参观展品时容易走马观花,学习程度、理解度、满意度都不高。

(三)文化传承受代际差异及现代化潮流的冲击

目前,湛江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饱受代际差异及现代化潮流的冲击,对红色文化资源有了解的大多是老一辈,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对此了解得少之又少,这暴露出巨大的代际差异带来的文化传承难题。另外,代际差异问题中至关重要的青年群体同样也面临另一难题,即红色文化与现代化潮流的碰撞。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成长的文化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不良思想通过网络渠道渗透到青年群体之中,青年容易深陷现代化潮流的涌动中,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降低,保护和传承意识薄弱。

(四)历史缘由阻碍保护及发展

历史上,湛江是一个由外来人口迁徙而来定居的地方,清朝乾隆年至咸丰年间,湛江城市的原点赤坎埠先后建起了“五大会馆”,成为同乡门人聚集议事的场所。据史料记载,现“五大会馆”均已被拆除,所拆除的会馆都不是始建的历史建筑,如“雷阳会馆”(“雷州会馆”)在民国十年(1921年)有一次重建、“高州会馆”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有一次重建、“闽浙会馆”在民国初期有一次重建,根据会馆主体建筑结构和所用材料判断,会馆每60年间经历一次大修或重建。由于缺乏对会馆的修复加固及重建,造成红色文化遗迹缺失,阻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发展。

二、湛江南路革命红色资源的开发措施分析

湛江南路革命红色资源存在着旧址与民俗馆组织化程度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滞后、文化传承受代际差异及现代化潮流的冲击、历史缘由阻碍保护及发展等弊端,这与持续深化湛江红色文化工作和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不符,因此,结合地域特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一)政府组织运营代替个人运营

面对资源运营的问题,政府应当设立专门负责红色文化资源管理的组织或机构,以此弥补私人运营所带来的不足。政府作为组织机构的运营主体,有利于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能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亦能为组织机构的资源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再者,政府组织运营能统一协调运用现代新兴的新媒体技术,比如为每处旧址建立专属的网站,以此完善旧址的参观学习途径,提升人群关注度和吸引力。同时,旧址亦可利用用户数较多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今日头条等建立官方账号,确保宣传内容的实时更新,保证宣传效果的实效性。最后,政府组织运营能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合作,比如通过与旅行社、学校等部门合作,组织大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推进家乡红色旅游发展与南路革命文化传播。与学校联动发挥革命旧址研学实践教学作用,以学校为依托,以中国南路革命旧址作为赤坎区中小学的红色文化协同育人的实践基地。

(二)深挖红色资源史料,多种形式传承文化

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关键在于抓住赤坎区丰富红色资源的契机,深挖红色人物的经典故事、重大历史事件、优秀红色品质,借助大量的社会力量,最终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红色人物故事作为易于被人们流传与接纳的载体,可通过寻找红色人物后人及同村人等来获取其相关事迹,不断补充扩大史料库,从而编撰较为完善的红色人物传记、赤坎区红色历史纪实等,以此为基础编撰红色小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再者,红色文化与网络文化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若两种文化可以进行有机地结合,那么便会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拓宽传播渠道,短视频软件的娱乐属性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如经营一些公众号、短视频号等大众经常使用的软件。在保证把控好娱乐性与历史真实性、正确价值观之间的平衡,保持红色革命的严肃性、严谨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歌曲、说唱、舞蹈等多种形式呈现红色文化内容,这有利于展现红色文化魅力,提高其亲和力与感染力,使其成为人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内容。

(三)构建红色旅游小镇,打造数字化参观模式

湛江赤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完善,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相对闭塞,虽有部分红色旧址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却削弱了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的观感。因此,构建红色旅游小镇,打造数字化参观模式,能充分利用其集聚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布局,有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宣传作用。

红色小镇范围可划区为赤坎区民主路及其附近关联街道,包含晨光小学、广州湾商会会址、广汇行、协源米铺、广州湾历史民俗馆、南华广场等多个红色文化革命旧址。通过统一建筑风格,复原历史风情,让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到红色革命的紧张氛围,从而充分了解红色文化的背景,同时,可以鼓励建设、改造具有统一风格的宾馆、商铺来协调小镇整体的视觉效果。在小镇布局上,建议以红色文化博物馆为首发站,游客首先对其红色文化背景、建筑布局有一个较为全方位的了解,随后可依据历史发展顺序进行路线参观,随着时间的步伐来寻溯红色革命进程。在展馆中,还应当设立旧址路牌及显眼的旧址牌匾,辅以特色的地面指示引导,给游客的参观带来便利。另外,为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展览质量,强化视觉效果,展馆应打造数字化参观模式,比如在民俗藏品设置二维码链接,扫一扫便可获得藏品的相关资料,如藏品的多角度照片,藏品的见解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等。展馆中要充分利用电子讲解器,在各个旧址处设立感应点,当游客处于旧址范围内时,电子讲解器自动播放语音片段为游客讲解,以便增强讲解的及时性。制作3D动画,还原旧址历史场景,突破传统的呈现形式,增强游客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参与感。

(四)增强旧址保护意识,合理规划红色资源

历史遗留问题是阻碍湛江赤坎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不重视以及当时城市建设的规划不合理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提升全民的旧址保护意识、合理规划红色文化资源是及时止损和有效解决根本问题的两个基本途径。

红色文化资源是赤坎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丰富集聚的红色旅游资源能够让湛江市赤坎区成为著名的亮点城市,但由于政府及百姓的红色资源保护意识缺失,部分红色遗址已遭到破坏。如十大码头和几大著名会馆悉数被拆,现已看不到当时的光景。所以,在保护革命旧址的工作中,政府以及相关工作者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宣传和普及保护红色文化的基本常识,增强民众保护革命旧址的意识。同时要完善红色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专项保护资金的投入,科学开发与利用仍未被开发的红色资源。另外,修缮补旧红色资源的工作也是尤为重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尊重建筑历史,尽可能地复原旧址风貌,对建筑本体进行结构加固,转危楼为安全且可参观的建筑,加强旧址的游客承载能力,凸显其历史价值。针对湛江市赤坎区的气候特点,对旧址建筑还需要进行防潮、防风等抗险保护。在进行规划时,要适度扩大历史文物的展示区,如修建红色革命博物馆,馆内应分民俗展厅、红色革命史展厅、党史展厅等,要将广州湾民俗馆的藏品及未能展示陈列的藏品移至博物馆内,一改民俗馆展厅小、区域不分明、藏品展出数量有限等不足,更好集中系统地展现赤坎区红色文化。然而,旧址修缮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呼吁企业以及社会进行合作。可以考虑将其开发任务承包给企业,与企业合作将有利于增强旧址的开发修缮力度,同时也能利用社会各方力量让大家更加关注到旧址的保护当中来。亦可动员个人主动捐赠相关物资,提供相关赤坎区的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等。

猜你喜欢
会馆湛江旧址
漫步湛江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乡土之链”话会馆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