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应用研究与实践
——以北海冯家江湿地公园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例

2022-11-26 14:57赵德亮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规划

赵德亮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1399

当前生态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地关注,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生态问题,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城市中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加快城市发展进程,也可以实现可持续发生在目标。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城市,就要完善相关设施和功能,进而提升城市绿地的建设水平。

1 背景简述

1.1 生态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程度,能够体现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北海冯家江沿岸为例,当前两岸被肆意开挖成鱼虾养殖塘,饲养排放的废水直接排到江内,对江内的水质、红树林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这充分地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在追求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应当积极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2 注重提升绿地空间

要想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就应当积极地开展城市绿地建设,当前在城市建设中,对绿地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我国出台了一些的标准,同时也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尤其是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应当积极落实好以人为本理念,也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特色,将绿地和自然,还有人文要是充分结合,全面地提升城市绿地空间。

1.3 研究的主要目的

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要强调环境美化,同时还应当融合自然、环境、经济、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在进行绿地建设中,也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当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就要明确生态建设的特点,同时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解决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1.4 研究的意义

我国倡导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城市绿地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效果,也要彰显城市特色,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给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建设高品质绿地,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城市绿地还需要进一步规划,才能提高绿地品质。而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根本上提高城市绿地质量。

1.5 国内外的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在十八世纪末出现了工业革命,不仅带动了城市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破坏,如何改善环境恶化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比较关注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充分地研究。世界最早的免费公园就在英国,在进行这个公园建设时,就重点强调了公共绿地的重要性,指出了城市绿地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生态,这一理念的提出,奠定了绿地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到了十九世纪末,相关的研究不断增加,这时也出现了许多理论,在这个阶段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明确地指出了城市绿地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个时期的重点就是恢复和重建,这也给城市绿地建设带来了一个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研究成果,还与景观生态结合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讨论的时如何将生态理论融入到城市绿地建设中,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了,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这时的绿地也不再是单一概念了,而是融合了许多方面内容。将绿地规划和生态理论,还有现代科技相关结合,可以让绿地系统涵盖面更广,并且能够促进绿地和生态协调发展,这时已经逐渐地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了。

而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了。我国古典园林建设中,也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这对现代生态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非常深远,也有着积极地意义。在近代西方的一些理论,对国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到了1963年时,才出台了第一个这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才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在2019年出台了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充分地结合了当前城市发展需求,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积极地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地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进而改变城市面貌。当前国内对城市绿地建设研究,是从对角度、多领域进行研究的,强调的是系统性研究,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的,积极地探索优化路径,同时还结合了城市总体规划情况,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来进行绿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生态修复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1]。

2 城市绿地的功能和内涵

2.1 内涵介绍

当前城市绿主要是指,在城市当中用人工方式,建设的绿色地,这个区域内部,包括了天然形成的植被,比如天然的湿地,还有湖泊和山丘等一些绿植,还包括了城市建设中,用人工方式种植的绿化带,以及一些景观和植被。而那些草皮和灌木,还有花木等,就形成了公共区域,这些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城市绿地。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讲,城市绿地就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城市过程中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同时还要合理地进行布局,尤其要考虑地理位置,还有规模空间和功能设计等,将这些方面进行协调和统筹,进而充分地满足绿地建设需要。通过加强绿地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城市的生活质量。早期的城市绿地建设,只是为了弥补自然失衡,通过插空补缺方式,简单地进行绿地建设,而评价方式也局限于绿地率,还有人均的绿地面积等指标,忽略了整体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因此应当进行深入地分析,才能充分地发挥城市绿地功能[2]。

2.2 功能概述

城市绿地扮演了多种角色,对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对绿地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才能充分地发挥城市绿地的作用,并在生态和社会等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探讨城市绿地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生态功能。建设绿地的区域,应当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尤其是绿色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提高空气质量,能够消除城市噪声污染,也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绿地是平衡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协调的作用。绿地中的植被,能够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和温室效应,同时还给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保证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第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绿地建设是为了服务居民,通过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一个舒心的场所。城市绿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文化,所以应当各具特色。第三,娱乐功能。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发挥了社会服务的属性。城市绿地作为文化载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可以进行散步和参观等活动。第四,经济功能。经济功能是一个间接的功能,通过加强绿地建设,可以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人人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通过绿地建设,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绿地建设,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降低噪声的污染,节省了维护费用,这些方面都间接地创造了经济价值。城市绿地是地标工程,也是重要的绿化工程,更是城市的名片。通过绿地建设,可以更好地维护城市形象,为城市进行宣传和推广,进而为发展带来新契机。城市绿地建设,可以采用招商引资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可以通过产业互联方式,带动周边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5]。

3 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3.1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要想建立一个比较理想的城市生态系统,就要具体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就要有很好的空气质量,因为空气质量情况,就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第二,是水质较好。城市当中的水质要较高,而且要有比较稳定的地下水源,这样的环境才是较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应当将垃圾资源化。城市中有许多的垃圾,这些垃圾如何处理,怎样将其转化成为可用资源,这是当前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五,噪声较小。在城市中会产生各种噪音,如何降低这些噪音的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第六,是降低光污染。第七,是积极地控制热岛效应。第八,增加本土物种使用。在进行绿化过程中,使用本土物种,比较适应性好,而且成活率比较高,还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成本。第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任何规划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第十,解决能源枯竭问题。第十一,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3]。

3.2 建立高效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应当建立一个高效复合的生态系统,将社会和经济,还有自然情况都融合考虑。在系统内部,应当加强物质代谢,提高能量的流动性,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信息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网,不是简单的链接,也不是单一的循环模式,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思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受到认为因素干扰,导致生态系统代谢能力,还有能力流动受到阻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3]。

3.3 作用分析

生物修复技术,是在经济技术和环境保护起到平衡作用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充分地考虑了生态效益,将这双重目标结合的一种技术。从理论上说,这种技术更加地尊重了古代“天人合一”观点,同时也遵从了自然观,还充分地体现了客观规律。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生态平衡,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污染,降低了原材料的使用率,充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同时也节约了能源。生态技术的核心就是维护自然和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利益最大化,进而合理地平衡价值取向。

3.4 改善方法

要想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必须要借助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绿化方式可以缓解高温热岛现象,同时使用合理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将雨水进行清洁和收集,进而提高雨水的回收和利用,积极地应对水危机问题。

3.5 实践应用

在北海冯家江项目的实践和应用过程中,针对北海这座城市本地的城市特点特色,在保留本地记忆、留住乡愁理念的同时,退塘还林:把硬质的驳岸拆除重塑,恢复冯家江红树林生态护堤;退塘还湿:将现状虾塘改造成为雨水收集池,为场地内绿地浇灌提供淡水水源,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再一步的生态净化;退塘还趣:打造科普教育、休闲活动场地,通过参与、感受生态修复所带来的真切体验,更直观地加强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项目遵循“尊重自然、顺应格局”,结合自然地形、现状环境的原位生态修复原则,根据生境现状,减少人为干预,以自然生态方式对渠、库、江、塘、滩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6 在城市绿地中应用

项目以优选本地植被、经济节约为原则,根据北海气候、滨海环境以及咸淡水区域分布等因素择优选取树种草种。并自主培育了南方碱蓬、阔苞菊等耐盐碱植物。依据抗盐碱程度、抗污染能力及环境适应特性等因素,试种水生植物78种,择优选取37种。依据滨海和陆地环境差异、图纸特点等因素,种植地被植物93种。针对沿海护坡选用南方碱蓬、阔苞菊等耐盐碱植物。依据区域生境、抗风能力及功能等因素,种植乔灌木98种,并充分利用征拆遗留树木。通过“植草沟”净化雨水,提升径流总量和污染的控制程度;通过“雨水调蓄塘”承接地表汇流雨水,通过沉降过滤、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等作用降低污染物含量,降低污染风险。

4 城市绿地规划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4.1 修复原则

使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城市绿地建设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整体性。城市绿地分为了许多层次,也有各种不同类型,在不同层次间,应当进行一定的联系,而且使其相互影响,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要考虑城市周边,在结合绿地布置和城市规划方面,整体地进行思考。第二,是生态优先。在绿地系统建设中,应当坚持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念,才能追求更加长远的效益。第三,以人为本。在绿地建设时,不仅要考虑人居问题,还要考虑其他需求,以及生态环境要求,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布局,才能提高绿地效能。第四,全域统筹。应当坚持全域统筹发展,将各种情况融合考虑,有机地将城市各种绿地环境结合考虑,进而全面有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充分地发挥出整体效应。第五,系统性。在城市绿地规划中,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也要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功能等问题,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考虑,科学系统地进行布局,实现三者协调发展[4]。

4.2 规划应用

首先,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生态网络。在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进行全面统筹,实现城市绿地一体化发展,加强绿地的连通性,实现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其次,整合相关要素。在实际规划中,要将生态和人文要素结合,构建绿地系统骨架,实现生态合理搭配,并融入一定的地域特色,充分地展示生态功能。再次,积极拓展绿色空间。尊重自然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地进行绿地规划,进而提升城市绿地规划水平。最后,推动生态修复。结合城市发展进程,促使城市向着生态宜居方向发展,注重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通过绿地规划,可以提高当地水质,更好地进行污水治理。

5 结束语

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生态修复技术,不仅提高了城市绿地质量,也更好地展现了城市风貌,为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生态建设,而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效益,从而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绿地规划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走进绿地
城市绿地规划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