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 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2022-11-26 16:19普丽花玉尖章黄文顺
云南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机械化粮食水稻

伍 卫,普丽花,玉尖章,黄文顺

(1.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2.勐腊县勐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勐腊 666309)

2020—2021年,西双版纳州农业科技部门对粮食生产早计划、早安排,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良种覆盖率95%以上,推广了19项农业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但因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粮经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粮食价格过低和农资成本过高影响了西双版纳州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落实全州粮食功能区的划分,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品牌效应,延长产业链,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年气温18.9~22.6 ℃,年降雨量1 136~1 513 mm,总日照时数1 669~1 884 h,≥10 ℃的活动积温5 062~8 000 ℃。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常年玉米、水稻、旱稻、薯类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8.67万hm2,总产保持在47万t以上。勐海县是滇南粮仓,也是全国常规产粮大县,盛产的滇陇201、滇屯502在全省有较高声誉。

一、生产现状

2019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8.52万hm2,总产量47.26万t。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07万hm2,产量21.38万t;玉米种植面积5.22万hm2,产量25.47万t。2020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8.54万hm2,总产量47.64万t。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65万hm2,产量28.54万t;水稻种植面积2.53万hm2,产量18.32万t。2021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8.54万hm2,产粮48.41万t。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75万hm2,产量29.85万t;水稻种植面积2.47万hm2,产量17.82万t。

粮食价格过低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粮食产业的冲击,使粮食产业可比效益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农资成本只涨不降,化肥、农药、薄膜、种子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全劳力日工资120~150元,水稻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稻积极性不高。以勐海县勐遮镇调查为例,种植0.067 hm2优质稻,除去人工成本和农用物资,一季优质稻可收入500元左右;种植0.067 hm2杂交稻,可以收入400元左右。种植水稻比种植甘蔗亩纯收入少173.3元,比种植西瓜亩纯收入少4 686.7元,比种植香蕉亩纯收入少2 240元

二、农业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

夺取农业生产丰收,农业科技部门积极创新。2020—2021年,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受到领导重视,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推广,良种覆盖率95%以上,推广了19项农业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居云南省16个州(市)的首位。

(一)增产推广模式攻关

1.示范推广栽培技术。“优质良种+工厂化大棚硬盘集中育秧+机械化犁耙秧田、大田+机械化插秧+精确定量+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收获”水稻技术模式;“优质良种+工厂化大棚硬盘集中育秧+机械化犁耙秧田、大田+机械化插秧+精确定量+航空植保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收获”水稻技术模式;壮秧适龄浅插,扩行缩株,施用缓控释肥,氮肥后移促穗增粒关键技术;“早稻+鱼+鸭、稻+鱼”等共生种养模式;“优质良种+机械化犁耙大田+机械化播种+精确定量+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收获”玉米机械化技术模式;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粮食作物新品种多年生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地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同时,示范控释配方肥、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节省用工成本。

3.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航空植保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服务,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提高机械化插秧率,特别是对水稻机插工厂化育秧的扶持力度。

4.科技助农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械的引进推广应用,全程搞好指导服务及技术培训。

(二)实施优质良种工程

全面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以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为平台,研发推广糯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力争5年内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糯玉米品种繁育基地。积极与勐海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陆稻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所、云南大学农学院水稻选育西双版纳州工作站沟通交流,推广最新选育的水稻12个品系和陆稻10个新品系、新技术。由张福锁院士在曼香云天化专业合作社通过研究终端用户对优质米的需求、对市场和品牌的要求,反过来给农业投入品的发展提供思路,通过建立健全“产、学、研”全链条的服务,打造西双版纳州稻作生产的智慧农业。

(三)建设粮食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

粮食优质品种覆盖率在95%以上的主要品种有:早稻宜香3003、宜优673、两优2186、两优816、两优2161、宜香1979、赣73优明占、滇屯502、滇陇201、云粳37、两优1259等;中稻宜优673、两优1259、赣73优明占、宜香3003、文富7号、明两优527、滇屯502、滇陇201、文稻序列;旱稻宜优673、繁优609、野香优9901;旱稻示范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有滇禾优615、旱优737、沪优2号。推广的高产饲料杂交玉米品种有正大719、正大615,正大808、康农2号、雅玉219、正大811、迪卡007、五谷1790、纳峰668等;推广的优质鲜食糯玉米和甜玉米品种有小糯玉米、天紫23,库普拉;推广的高产青贮杂交玉米品种有纳峰668、纳峰68。

(四)创新杂交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大力开展杂交稻旱种,全程采用机播机收,节省水稻生产用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旱种技术,把杂交稻旱种作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在适宜区大力开展杂交稻旱种试验示范,努力构建稻谷增量新渠道。在海拔1 200 m以下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墒情较好的区域,建设杂交稻“上山”示范基地,主要推广适宜旱作的优质杂交稻良种、地膜覆盖、化控除草等关键技术。与常规的杂交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这种技术省去了耕耙、育秧与插秧3个生产环节,由田间灌水或自然降雨来满足杂交水稻生育期生长所需用水。2021年全州开展杂交水稻旱种2 040 hm2,产量1.25万t,平均亩产为408 kg,折合6 120 kg/hm2,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的稻谷产量虽然比水田种植的亩产量低,但投入低、用工少,能节约20%~50%的前期成本,可节约70%~80%的水资源,对实现干旱少雨地方的粮食增产具有现实意义。

(五)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健全保护机制

建设高标准农田2.05万hm2,建设勐海县2万hm2优质高产安全水稻种植基地。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健全标准体系和全过程追溯体系、推广有机生产技术、建立有机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推进数字化农业示范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耕地非粮化占据大量优质粮田

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影响了粮食生产。近几年,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经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种粮农田被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挤占和分割,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较快且严重挤占粮食生产用地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二)自然灾害频发

近年来,每年都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主要是干旱、洪涝、病虫害、低温等自然灾害发生严重,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发生。一定程度上使西双版纳州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难以大幅提高。

(三)农田水利设施薄弱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和缺乏日常管理,蓄塘不足、田间道路损坏、沟渠堵塞等情况逐渐凸显,造成旱季无水保灌溉和雨季排水困难形成涝灾的现象。

(四)粮食直补方式带来的影响

现行的粮食补贴是按计税面积、田亩分配。这种方式与农民实际种粮脱节,造成种粮和不种粮照补、土地转让和不转让照补,甚至不作为耕地用田的也照补,不仅不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反而会成为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粮食补贴标准低,良种、粮食、农资综合共计1 802元/hm2,折合每亩150元,补贴仍然偏低。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困境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抱团发展,实现个体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随着地租上涨,农资、劳力用工成本的增加,种粮纯收益减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农业种植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产业融合度低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多涉及种植业相关技术,对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牌创建、线上线下营销管理等培训内容偏少,粮食产品停留在简单的初级产品,功能性产品开发不够。

四、建议措施

(一)稳定种植面积,划分粮食功能区

保护和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尤其是勐海县水稻种植面积。修复现有已退出香蕉种植的稻田,重新复垦种植水稻、玉米。大力发展种植双季稻和杂交水稻旱种,落实全州粮食功能区的划分,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二)增强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单产水平。水稻生产兼顾品质及产量,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稻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使水稻生产由产量优势转变为质量和产量优势并重,打造市场品牌,提升种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水稻生产高产稳产。做大做强小糯玉米产业,发展青贮饲用型玉米产业,利用玉米秸秆发展养牛业,构建循环种养模式。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品牌优势

加大对稻谷加工企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水稻绿色无公害地理标识品牌认证力度,打造西双版纳州稻谷地理标记品牌,提高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稻生产,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创新品牌,走品牌化发展路子。引进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傣王稻、曼根傣贡、勐混大米、西谷米业、傣香大米、宝云香稻”等勐海系列香米品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提升粮食生产经营水平。开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开发稻谷的功能性产品,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稻谷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四)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种植水平

进行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五)农旅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中高端稻米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做大做强一批“贡米”“香米”“软米”“紫米”“糯米”等具有鲜明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地方特色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知名品牌+地方特色品牌”的品牌体系。开展“丰收节”“谷花鱼节”等农耕体验活动,促进农旅结合,推进粮食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化粮食水稻
珍惜粮食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