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科教学体现德育的探讨①

2022-11-26 11:48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科德育教材

于 漪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师范学校的崇高职责就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合格的小学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怎样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围绕教书育人这个课题,探讨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探讨的目标

在实施德育的诸途径中,学科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形式,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伴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吸收,受到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受到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感染。这种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的,能使学生点点滴滴入心头,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把探讨学科教学体现德育的目标定在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都有教好学生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重知识传授,轻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重学科成绩,对学生素质教育未放到应有的足够重要的位置。俗话说,“经师”易做,“人师”难为。然而,再难也要向“人师”的目标努力。人民教师应该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应该在教育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清扫“匠气”,切实挑起培养学生的重担。探讨学科教学体现德育,目的在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教师心里,使教师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学科教学,在向学生心田撒播知识种子的同时,撒播做人的良种。

(二)提高师德,培育爱生之心

热爱学生是做教师的基本道德。这种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可表现在关心学习、关心健康、关心生活等方面,但最紧要、最深厚、最炽热的莫过于令他们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做人的良好而扎实的基础。热爱学生的炽热感情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而是锻炼、培育的结果。

(三)深入备课,锻炼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教课也是如此,要使课有质量,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功夫在课外。课前必须深入备课,对教材的来龙去脉,编写意图,梳理得一清二楚;对教材的重难点了如指掌,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能深入体味。把握不住一堂课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找不准体现思想、情操教育的体现点,不要说育人的功能不能发挥,就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也会受到极大地阻碍。探讨学科教学体现德育,目的在于以寻找德育体现点为突破口,深入钻研教材,使教材烂熟于心,深入了解学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锻炼和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

总之,学科教学体现德育绝非为体现而体现,而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培养师资队伍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一举而多得的好事。

二、探讨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体现德育的途径很多,除学科教学外,在班主任工作、团与学生会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中均可有畅通的渠道。而方法更是不胜枚举。即使在学科教学中,途径和方法也很值得探讨。

(一)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闪现思想的火花

学科教学体现德育,课堂是主要阵地。各科教学在授课时都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力求课上发挥多功能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使教材闪现出固有的思想火花,从而逐步完善与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的整体效益。

(1)紧扣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加以体现。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绝非外加于学科,游离于学科之外,而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

文科教学着力探讨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树立。例如,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语言文字为表,思想内容为里,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辩证统一。课文大部分反映了人文的内容,写社会、写人物、写景物,无不倾注了作者的爱与憎,好与恶。

数理学科的教学着力探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数学尽管是工具学科,但在阐释定理、推理证明、解析判断的过程中,不仅蕴含形式逻辑美,而且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教学时,透过数学符号的运用,把握定理、定律内在的辩证思想,树立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基本观点。

有些学科看来是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其实,稍加钻研,就可发现其中同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例如,电化教具课表面看来是教授如何使用一些电化教具,培养当代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巧。其实,在传授方法的同时,体现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体现一丝不苟精神的教育,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至于体育学科体现德育,更是显性的居多,它对意志的磨炼、集体主义的形成、精神状态的奋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学科尽管各有特点,德育体现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绝不是相互割裂,各唱各的调,完全可以因教材的具体特点而确定德育体现点。适合某一文科的,同时也可能适合某一理科的,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民族自尊心的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激发,各个学科都可结合教材中精辟的理论和生动的例子担当起培育学生的重任。

(2)潜心研究,寻找体现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要找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总体,而且要把握教材的局部乃至细部,即每个章节、每个段落、每个定理等。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越把握得准,把握得深,知识点、训练点越明朗,越显露,德育体现点也就越能落实。

例如,物理课教电学中串联与并联的知识。教师以220伏特5瓦灯泡与220伏持10瓦灯泡串联与并联的实验操作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揭示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的观点,学生既掌握了灯泡亮度与电路连接有关的知识,又懂得了分析事物的基本思想。思想观点教育体现于知识教学、实验操作之中,无斧凿痕迹。

又如,音乐教学,在教宫、商、角、徵、羽五声调或曲调时,从纵向看,极其自然地述说这种曲调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源远而流长;从横向看,它超越国界,移植到其他国家,创造和发展了他们的民族乐曲。纵横交错,让学生在识乐、练曲的过程中,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增进热爱民族乐曲的感情。

德育体现不是凌空的,体现需有附着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所选知识点应有丰富的内涵,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选训练点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这样,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学生就会深受其益。

(二)课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德育体现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

(1)发挥教师个人特长。组织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知,寓教于技,寓教于乐。有的教师手巧,能变废为宝。手工课的课外活动就着力于把不起眼的看来无用的废物,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变为好看的或好用的宝物。变废为宝的过程是培养手工制作技巧的过程,也是进行勤俭节约思想教育的过程。

(2)结合师范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组织少年儿童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生在教育儿童的同时,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思想上有所提高。例如,组织儿童小乐队,既让学生教授儿童吹奏的技巧,又指导学生如何把儿童组织起来,服从统一的指挥,有利于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

(3)走出学校,参加社会实践,寓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历史组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多次参观访问,实地调查。从抗击侵略者的遗迹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吴淞口今日风貌,访古观今,抚今思昔,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之情就会充盈于学生胸际。

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课外活动也是如此,目的性越强,针对性越强,效果就越好。体现德育当然需要明确之目的,不能盲目,不能随意,不存在“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探讨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应该说,这几年在教书育人方面有所进步。但是,我们面临着两个难题亟待解决。一是进行德育的基本功不深厚,有的还很欠缺。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义基本观点教育,自己就得具备观察社会、认识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以理服学生,首先得以理服自己。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自己就得净化感情,把心贴在祖国的事业上。

二是教学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钻研教材没有过硬的本领是难以深入到教材底里的,只有吃透教材,才可能驾驭教材,也才可能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培养,进行训练。对教材浅尝辄止,课堂上就往往浮光掠影,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应有的广度。

这两个基本功不着力提高,德育往往处在“围城”阶段,在学科外面活动,搞外围战,不能深入其中,“体现”不过是徒有虚名。当然,我们不能坐等两个提高再进行德育,而是要边探索,边实践,边提高。因此,学科德育不仅是培育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难题虽然有,但只要本着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认识,努力去做,是完全可以解决,获得满意的答案的。

猜你喜欢
学科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