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密植栽培的六个关键环节

2022-11-26 17:55何保华
西北园艺(果树) 2022年3期
关键词:树势梨园树冠

何保华

传统的大冠稀植种植模式已不适应梨树生产之需,实现矮化小树冠省工化管理已成大势所趋。梨树萌芽率高,成枝力弱,适合密植栽培。密植栽培可快速增加梨园亩枝量,有利于增加前期覆盖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早结果早受益。结合近年来应用实际及梨树生长习性,笔者认为梨树矮密丰栽培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适度密植

适度密植是梨树早结果、早丰产的前提,密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覆盖率,提高光能与土地利用率。但密植是有限度的,并非越密越好,有的地方每亩栽植株数甚至超过200株,极易导致梨园郁闭,光照恶化,费工费时,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强度加大,很不划算。

因而,梨树建园应综合考虑栽植品种生长结果习性、砧木类型、土壤条件、气候及管理水平,做到适度密植,保证梨园建成后既有利于早结果早丰产,又便于管理,省工高效,降低生产成本,利于机械化作业。

在土壤瘠薄、肥力较差、水分供给有限的地方建园,每亩栽植株数宜控制在55~66株,进行中密度栽培;而在土壤肥沃、肥水供给有保障、管理技术过关的地方建园,每亩可栽植111~148株。

多年经验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加大和投资的增加,如果管理和投资能力跟不上,种植梨树宜稀不宜密。

2 选好砧木

在梨树栽培中,砧木影响树冠大小、进入结果期的迟早以及结果能力高低、果实品质优劣。在密植栽培中,砧木的选择尤其重要。一定要选择具有矮化效应的砧木,有效控制树冠生长,防止树体过高过大,增加管理难度,延迟结果年限。

我国梨砧木榅桲具有较明显的矮化效应,新选育的K系矮化砧嫁接的梨树树冠易控制,管理相对省工,进入结果期早,果实品质优良,可参考应用。

3 选好品种

梨树密植栽培选择品种时,既要考虑成花的难易程度,进入结果期的迟早,又要考虑市场销售前景。多数梨品种栽植后3~4年可大量结果,适宜密植栽培,但酥梨、鸭梨、雪花梨等传统品种占比较大,成熟期集中,销售压力大,卖难现象时有发生,销售价格提升困难。建议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黄冠、硕丰、早玉香、红香酥、中梨4号、早酥蜜、红酥蜜、秋月梨、红巴梨等名特优新品种,规避市场销售风险。

4 适期挂果

梨树密植栽培管理的核心和难点是树冠控制,而控制树冠最有效的措施是以果控冠。梨树绝大部分品种成花容易,但在密植生产中,有的生产者跳不出乔化大冠管理思维,幼树期坚持长树,不能适期留果,导致树冠过大,梨园郁闭。建议在梨树密植栽培时,第二、三年只要开了花,就要适当留果,通过结果消耗树体营养,控制枝梢生长,从而达到控制树冠的目的。

5 强壮树势

梨树成花容易,花量大,管理不当易出现过量结果现象,引发大小年结果,导致产量不稳。同时,过多结果会严重消耗树体营养,导致树势衰弱,对梨树持续生长结果影响较大,因而维持健壮树势是密植梨树生产中应始终坚持的方向。根据生产经验,要保持树势健壮,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适量结果。梨树的树龄不同,树冠大小不一样,树势有差别,结果能力不同。一般,幼树、树冠小的、树势弱的结果能力差,进入盛果期后树冠大,长势强旺的结果能力强。生产中应根据梨树的生长情况合理留果,通常的标准是每隔18~20cm留1个果,叶果比控制在27~30︰1,严格控制结果量,防止过量结果,削弱树势。

2)及时补养。养分补给是保持树势健壮的关键。果实采收后,每亩至少施入优质农家肥4500~5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kg、生物有机肥15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7-17-17)100kg,以及时补充树体结果所消耗的营养。生长季,6—7月新梢停长后,每亩施入高磷型复合肥120kg左右或高磷型水溶肥60kg以上,以满足树体生长及花芽分化对养分的需求。生长季可多次叶面喷施氨基酸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快速补充树体营养,保持树体健壮生长。

6 通风透光

梨树是喜光树种,对光照要求较高,光合效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密植梨园田间枝叶量大,易出现光照恶化现象,因而加强光照管理,保证梨园通风透光良好,是密植梨园丰产优质的重要保障。

梨树生产中对光能的利用受树体结构、叶幕层厚度等因素影响,一般从树冠外到内、从上到下光量递减,树冠下部和内膛光照最弱,叶片不能有效制造光合产物,多为寄生叶,生长过程中会消耗树体营养,为无效光区,没有生产能力,即使少量结果,也表现果个小、质量劣,商品价值不高。树冠中上部及外围光照充足,是产量主要形成区及优质果着生的主要部位。

梨树通风透光条件好,则花芽分化良好,坐果率高,所结果个大,含糖量高,酸度下降,维生素C含量增加,果皮角质层和蜡质增加,果面光洁,品质好,贮藏性增强。要保障梨园通风透光良好,重点应突出以下措施:

1)培养适宜树形。梨树生产中应用的树形较多,栽植密度不同,树形有区别。栽植密度越大,要求叶幕层越薄,树体结构越简单,这样可有效减少树体和园内的无效光区,保证树体获得最大光能,促进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因而在密植栽培时,中密度(亩栽55~66株)梨园,树形以细长纺锤形为主,在中央领导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树体结构简单,树身瘦高,冠径小,光能利用率高;高密度(亩栽111~148株)梨园,应以“V”字形或“Y”字形为主,减薄叶幕层,实现平面化结果,提高树体及整园光能利用率。

2)严控枝量。梨树密植栽培的优势是进入结果期早,前期产量上升快,之所以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栽培密度大,枝量多。但枝量是把双刃剑,枝量过大会加剧光照恶化,导致无效光区增加,非生产区增多,不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和优化。因而,随着树龄增加,枝量增多,要及时清理过密枝、病虫枝、并生枝、多头枝、交叉枝、重叠枝、结果之后的老化枝、细弱枝,保证亩枝量在6万~7万条之间,确保生长季枝枝见光,果果向阳,以利于产量的稳定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树势梨园树冠
课题:梨园漫步
“梨园”指戏曲界
梨园寻梦淮安缘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树
树冠
一个早晨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曾静萍:让梨园古戏多些当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