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定位与创新发展策略探讨

2022-11-26 23:55王春元
四川有色金属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作企业

王春元

(中铁二局集团建筑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一论述启示国有企业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是深化改革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基本路径,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注重宣传工作的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将宣传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贯通起来、与企业全面发展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宣传工作优势与作用,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提升干部职工信心和力量,切实凝聚起服务党的事业全局、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精神伟力。

1 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定位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在贯彻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宣传工作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工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总体环境、工作对象、阵地载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做好宣传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困难。这迫切需要国有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投入、思想引航、文化育人、人文关怀、载体创新、典型选树、品牌塑造来改进宣传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尽力缩短认知、情感和需求的间距,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1]。

2 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存在的挑战及成因浅析

2.1 宣传舆论风险激增

各种新兴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激增的舆论风险。

(1)客观存在的超级病毒木马。在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于网络攻击活动中,不断产生超级病毒木马,随着技术的发展,病毒木马更复杂、更隐蔽、更易侵入,一旦入侵企业信息系统,很可能导致重要信息被窃取和秘密的泄露,这些不慎泄露的信息为企业舆情埋下巨大隐患。

(2)客观存在的算法黑箱问题。受制于网络程序设计者和系统运行实际控制者的主观偏好,企业发布的观点和言论有可能遭到篡改,尤其是那些被转载的信息,很容易以偏离企业本意的形式呈现。

(3)客观存在的虚假舆情数据。随着AI、AE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的造假简单且成本低廉,甚至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一键合成假图文的APP,如“刷圈兔”等,伪造图片、文本、语音、视频等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那么,从网络空间中采集到的关于企业的舆情数据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最终导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和宣传舆论风险防控对策的失灵甚至失败。

2.2 宣传工作对象多样

(1)宣传工作对象年龄多样化。虽然国有企业职工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仍普遍存在60、70、80、90、00后占比较均衡的情况,这就导致宣传工作所面对的内部群体较为复杂,宣传工作不易做到各年龄阶段均喜闻乐见,过于严肃的宣传内容年轻人不易接受,而过于“洒脱”的老一辈又嗤之以鼻,若是一些思想固化古板的人主管企业宣传工作,那在企业中对职工思想的引导可能会更加困难。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经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辈,思想活跃、观念超前,对传统的宣传工作模式缺乏热情[1],自豪感、归属感和获得感有所降低是必然的。

(2)宣传工作对象偏好多样化。在曾经通讯不发达、媒介单一且基本垄断的情况下,大可不必考虑宣传工作对象对接受信息的偏好,但在宣传工作载体阵地变化、信息媒介花样繁多、思想文化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必须换位思考受众偏好和受众体验,这种“拉客式”的工作现状,要求企业挖掘更多形式、开辟更多载体,制作更多优质音频、视频、文字、图文,以满足更多受众对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更多人愉快接受、乐于买单,使国有企业宣传工作成果的“客流量”持续上升,让国有企业文化和品牌对外更好地走出去、立住脚,对内更好地筑信心、聚力量。这就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为满足广大受众需求而加大加强企业宣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在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和奖励机制都不变的情况下,任务量的上升势必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反而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毕竟想要办成事办好事,必须要加大投入,但许多企业既想控制宣传成本、又想做出宣传成绩,就形成了取舍两难的“历史遗留问题”。

2.3 宣传工作队伍积弱

(1)非专业人员就职导致宣传工作者良莠不齐。在用人成本高与企业集约化发展、人才需求量大与专业人才缺口大等矛盾共同作用下,现如今大部分企业宣传工作从业人员为非专业内人士,在国有企业中从事写作、编辑、摄影、新闻、剪辑、后期等相关工作的宣传类专业人员远不足一半甚至趋于“零”,尤其在工作任务重、人手紧缺时,多数情况下企业会将临时从其他岗位抽调人员助勤的“缓兵之计”作为首选项,这些助勤者在摸索中开展与宣传相关的部分工作。同时,有些分管或主管领导也非专业内人士或从事宣传工作多年的老专家,他们在其岗位上也可能正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试问这种类似盲人摸象的工作模式如何能赋予宣传工作亮点、提高和成绩?

(2)岗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宣传工作起伏不定。多数企业宣传类岗位上的人员不稳定,不论是宣传工作主管领导还是具体执行宣传工作任务的普通职工,频繁调动、流动或流失的可能性较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因调动或有其他更佳的待遇及更好的去处等因素,致使相关人员辞职离岗。前一波离去,后一波又来,于领导而言,后者和前者的工作部署、思路、要求大有可能大相径庭,于宣传工作者而言,后者对前者的工作内容、方式等都不甚了解,同时有的企业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系统培训等跟不上,加之多数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宣传工作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后者无法完整继承前者“衣钵”,新上任的领导“另起炉灶”,新就职的员工“另辟蹊径”,自上而下大有“新官不理旧账”的味道,这就很容易导致工作脱节,宣传工作在这样的循环中起伏不定、鲜有质的飞跃是必然的。

(3)宣传工作人员恪守常规导致宣传队伍弱化。“完成任务就行了”“不出错就可以了”“干多干少都是那点收入”……在国有企业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宣传工作人员以应付的心态对待工作任务,对工作少有创新和拓展,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在敷衍应付常规工作的主动内耗中,致使综合素质和队伍质量止步不前。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

①收入待遇问题。国有企业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相对于从事经营开发等工作的人员,其收入较固定、奖励较单一,在拿得少、可获取的利益低的情况下,自然缺乏干事热情,当然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体制机制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向。一方面,企业奖励机制跟不上,导致宣传工作者自主性、创新性不足;另一方面,宣传工作者晋升途径单一、晋升空间小,导致部分人员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得过且过。

②风险保障问题。有的企业舆情监测技术、系统和机制都不健全,其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防范宣传舆论风险的能力较弱,即使相关工作人员想要大胆尝试新内容、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但苦于不可预测的风险和难以获取的容错保障等,最终不了了之。毕竟大费精力还可能因某处疏忽导致担责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愿付诸行动。

③人员配置问题。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宣传队伍看似庞大,但庞大的队伍一旦分解到各级企业、各基层单位,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同时各级企业实际从事宣传的人员与宣传任务是基本不成正比的,宣传人员在这些多如牛毛的任务中左右为难,在庞大的工作量中,必须尽快解决“有”和“无”,才敢考虑“好”和“坏”,但多数情况下,各级企业党委能把上级布置的宣传任务完成便很不易了。人少属实为硬伤。

④综合素质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宣传工作对相关负责人把好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格式关的要求更加严肃,对强化宣传工作人员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及工作常识的要求更加严格。国有企业宣传队伍无法满足这些综合素质便无法适应新时代宣传工作要求,甚至将自身置于舆论险地。拿近期网络上流传的题为“‘一年盖7亿个章’XX局宣传文章成笑柄”的舆论情况来说,就是缺乏审核、把关、常识的典型案例,值得国有企业借鉴自省。

3 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策略

3.1 不断创新优秀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开展宣传工作的根基。当前,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必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立足优秀企业文化,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拓展,为做好企业宣传工作打好基础。

(1)让优秀企业文化“新”起来,在研究阐发上“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产生于基层、一线、实践,并通过时间沉淀最终绽放光彩,企业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挖掘、归纳总结、成果转化、形成体系等,在发扬优秀传统的同时,发现新亮点、推广新内涵、构建新体系,让企业文化更加适应时代要求。

(2)让优秀企业文化“活”起来,在公共普及上“创新”。公共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灵活结合、灵活运用,正所谓“活学活用”“常用常新”,只有赋予优秀企业文化灵魂力、生命力和机动性才能让优秀的企业文化辐射更广、烙印更深。

(3)让优秀企业文化“走”起来,在开放交流上“创新”。开放包容的新时代要求国有企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企业文化[3],企业要结合实际,创新搭建对外交流渠道,通过论坛活动、企地共建、走访观摩等形式,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媒介,让己方优秀企业文化走出去,让其他先进经验汇进来,通过文化共享、经验互鉴使企业文化时刻保持先进性和强劲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

3.2 切实筑牢宣传工作基础

(1)既要有念头,也要有看头。切实结合企业实际和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总体要求,理清宣传工作思路,做好整体布局,分线上线下、新旧媒体等不同板块科学分解目标任务,做到谋定而后动。要清晰职责划分,敲定具体执行部门、具体责任人和具体执行者,完善制度保障,抓好抓牢落地落实工作。

(2)既要有块头,也要有龙头。宣传工作不能仅凭官网宣传、简报专刊或公众号“一条腿走路”,也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小打小闹,无亮点、无特色、无“龙头”。要多管齐下做大宣传规模,同时要在切合企业实际的某一点上集中力量打造靓丽名片,通过塑造“龙头”打响品牌,同时灵活结合推广,以点带面扩大宣传辐射面、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

(3)既要有劲头,也要有盼头。干事创业不能光喊口号,要让办成事、办好事,勇于创新、取得成效的宣传工作者尝到甜头、拿到好处。包括优化宣传工作者职务晋升机制、工资待遇制度,及时兑现奖励奖金、适当提升年终奖励等,充分调动企业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在活跃的干事创业氛围中创造更多可能。

3.3 赓续创新宣传工作方式

(1)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优秀的宣传内容必然有血有肉有温度,其表述方式必然接地气且浅显易懂,除必要的官方信息外,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大可不必故作玄奥或太过官方化。

(2)以正气歌凝聚正能量。要以正能量为主导,通过适时开展收集线索、调查研究等工作,挖掘先进故事、感人实例,树立先进典型、提炼精神内涵、弘扬企业正气。

(3)以新办法占领新阵地。面对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形各类新媒体、新阵地,国有企业党委要加强领导,结合企业实际、针对阵地特点形成方案,组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和奖惩机制,以制度保障和惩罚刺激,让更多思路、点子和办法能提出、敢落实、有实效,切实在新阵地打企业响品牌。

(4)以好队伍打造好作品。一是任用专业人才,尽快促进宣传岗位人员专业化;二是保证专职化,确保“专门人”干“专门事”;三是加强系统培训与日常教育,不断提企业宣传队伍整体素质。

3.4 创新优化宣传宣讲形式

(1)变“一人讲”为“大家讲”。要大力提倡“大家讲”的风气,讲各上级单位重要精神、讲优秀企业文化、讲先进典型故事、讲时代变化与要求等,让企业职工成为“传道者”,在切身讲解中展现才能、提升能力、巩固思想。即可通过“大家讲”促进宣传,亦可从“大家讲”中物色人才。

(2)从“身边事”到“天下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宣传工作必须胸怀天下、兼顾大小,既要立足企业实际讲好企业各层故事、又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讲好企业改革发展成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宣传优势,全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3)由“高大上”变“接地气”。不论音频、视频还是图文,优秀的宣传内容要牢牢把握住受众体验感和工作对象偏好,将高大上的理念变为接地气的语言,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苦涩的概念,用大白话、真心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

3.5 全面激发宣传工作活力

(1)激发学习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类比学赶拼活动,适时开展宣传工作技能比拼,加强以赛促学,通过“学”提升工作能力,通过“赛”营造良好氛围。

(2)增添宣传活力。一是加强宣传队伍活力,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宣传媒体活力,适时更新有趣有料内容;三是加强宣传作品奖励,促进工作积极性。

(3)呼唤青年接力。随着干部职工年轻化逐年递增,国有企业必须吸纳更多青年宣传工作专业人才,重视培养青年宣传工作者。要有识人之智和用人之术,注重听取青年新思想,敢于探索新方案、尝试新方法,为青年人才注入更多工作信心,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

3.6 持续加强宣传工作保障

(1)加强制度保障。一是加强审核把关机制。坚决把好各项宣传内容的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格式关,使宣传工作始终保持正确导向和良好态势;二是加强舆情监测机制。安排专人监测网络动态,有效加强对负面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化解,切实把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三是加强舆论风险应对机制。发现重大突发敏感舆情按制度要求和处置流程及时应对,确保妥善处置;四是优化信息整合制度。通过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完善信息系统和企业宣传工作数据库,强化信息科学性、完整性和可继承性。

(2)加强技术保障。结合实际引用先进技术,构建舆情监测系统。一是引入数据采集技术,提升风险数据采集效率。通过数据采集、大数据算法技术等,加强对各种类型的风险数据的科学分析;二是引入数据预处理技术,确保风险数据准确可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剔除或有效切割大量冗余数据,进而确保意识形态风险数据的准确可靠;三是引入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风险数据分析质量。通过云计算构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和宣传舆论风险数据分析平台,有机结合计算服务与软件服务,在高效处理有关数据资源的基基础上,为企业宣传工作供给多样化的产品和全天候的计算服务。

4 结论

良好的宣传工作是深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助力器”。新时代,国有企业呈现转型加速、利益调整、价值多元等特点,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内外部各方面挑战突出,迫切需要国有企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提升思想素质与加强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强化目标导向,优化队伍建设,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凝聚力量,为进一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保驾护航,为助力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持续助力赋能。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工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工作,爽飞了?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