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2022-11-26 23:55李思莹
关键词: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

李思莹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中心小学 福建南平 353100)

引言

受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因为信息技术不单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还可以将难懂的数学知识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笔者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探讨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喜欢上学习数学,会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进而不断地学习。基于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内容、主动分析数学知识、自主探索知识奥秘[1]。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因为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对数学内容进行思考、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另外,数学知识大多数是与数字有关,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知识,便于学生计算、理解和思考,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3.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一些数学资料,将数学知识简单化,使得学生用放松的心态去面对教师。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减轻学生直面教师的压力,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和内心的想法,促使教师对学生有着更透彻的了解,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4.增大数学课堂的容量

在没有信息技术时,小学数学教师会借助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他们会用掉大量时间,使得课堂容量变小,学生的收获也有限。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之后,教师可以提前将需要板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并制作成微课或者PPT,在需要板书的时候进行呈现,由此节省板书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教师就可以用来讲解新的数学知识,使得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因此丰富了数学知识储量。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早已引入教育教学当中,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早已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另外,由于一些教师的年龄较大,他们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并且因为教师的个人原因,导致他们的信息技仅停留在初始阶段,甚至有些教师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很有必要。

2.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目前,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教师都会使用课件教学,但是,部分教师使用课件的频率逐渐增加,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课件作为中心,忽视了问题的具体解析过程,致使学生只熟悉此题的解析过程,忽视了同类题的解析。尤其是部分教师把课件代替了板书,而忽视了解题中的思考过程,导致学生不思考,只观看教师课件,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2]。因而教师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有度。

3.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观看,并且忽视了实操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的解决和处理方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实操能力和学生反应能力的提升,还会让学生感到疲惫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教师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三、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利用板书为学生分析数学内容,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方便学生计算和学习[3]。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生活场景,如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小华和小红带着零花钱去买漫画书等,其中涉及到了加法和减法知识。当看到这些场景时,学生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因为他们也喜欢玩具和漫画书。然后学生会去思考如下问题:买这些东西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呢?围绕问题,学生就会接触到加法和减法知识。教师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2.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数学实操平台

数学基础知识是解决我们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降低理解难度,方便学生学习数学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还激发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比如,在学习《周长》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公园或者游乐场的边长,通过动态操作地运用数学知识将边长转化成一条直线,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周长其实就是各个边长的总和。此时学生对周长公式就有了清晰的认知,不用对周长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如此,学生还意识到了,周长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公园或者游乐场的边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数学实操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教师在小学阶段设计数学课堂,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知识,比如时钟、圆、角、分、米、分米、厘米,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4]。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日常生活的计算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A同学想吃冰激凌,妈妈给了她5元钱,冰激凌3元钱,A同学可以买几个冰激凌吃?或者A同学想买给妹妹买一个冰激凌,他的钱够吗?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提高数学知识的利用率,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正确地利用数学知识。

4.利用信息技术标出知识重点难点

数学课本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是重点和难点,也有一些非重点知识和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标出重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学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在仅有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更多的数学内容。比如在传授《年、月、日》时,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大月和小月都属于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标注。教师要提前制作PPT,将重点与难点知识利用鲜艳的红色进行呈现,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非重点知识和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黑色进行标注,予以区分。这样的话,从视觉上来看,不用教师强调,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学习,他们的眼睛会投向红色字体的内容。

5.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很薄弱,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并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某件事情上心,并且他们是比较善变的,一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枯燥乏味,他们会立刻转移学习视线,甚至因为受挫,不会再对此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无时无刻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学生产生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教师应该迅速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5]。比如,在传授《时、分、秒》时,学生遇到困难,无法理解时间的表达方式,不具备时间概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同时呈现两幅场景:一是钟表的转动过程,二是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一些事情,如洗脸、刷牙等。此时学生就能将抽象的时间与形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认识钟表、学习时间,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6.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生动形象化

数学知识比较的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另外,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传授《千克、克、吨》时,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他们形象的大脑里很难想象出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因而教师可以提前搜集1克的物品图片和1千克的物品图片,并带着实物和电子秤走进教学课堂。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物品图片呈现给学生,其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很容易将其与重量单位对应起来,在脑海里有着形象的认知。接下来教师可以实施称重操作,加深重量单位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促使学生轻松理解。

7.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辅助者,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有选择性地予以帮助。基于此,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是不可避免的情况,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摆脱空间的限制,随时进行不见面的沟通,提高互动效率。比如,在每一次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预习,他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找出学生预习中存在疑惑的地方,由此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在每一次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询问学生的复习进度,再由此决定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沟通时,对积极表现自身想法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奖励,由此增强学生的倾诉欲,减轻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效率。

8.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引进,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成果的提升。学校应该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传授一些新的技术方式,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主动地研究信息技术,从而在课堂上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从而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持续为教育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主动研究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坐井观天,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寻找教育平台,和其他教师一起交流和讨论,并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挖掘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由此提高技术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有着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9.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有人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这句话提现了创新的重要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创新,研究新的解题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在传授《生活中的负数》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寻找负数的身影,并对其进行学习。此时的教学氛围比较活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负数的看法。然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比较激烈的音乐,将学生引入竞争氛围,鼓励学生围绕负数知识设计习题,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当某些学生设计了比较新颖的习题,或者研究出了新颖的解题方式,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隆重的颁奖氛围,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可以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标志出知识的重难点,将知识生动形象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应该合理控制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不能过度依赖,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注重问题的解析过程,将信息技术与板书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废物巧利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