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要求下如何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程

2022-11-26 23:55张春霞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信息技术

张春霞

(四川省档案学校 四川雅安 625099)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强调信息技术情境式教育,突出在具体情境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生利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机械操作。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也增加了程序设计、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知识,这对任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成为了老师们需要专研的问题。本文从当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了新课标要求下的课程教学策略[1]。

一、探究中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1.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展开来讲,有效教学涵盖了以下几重意蕴。首先,有效果,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结果和预期教育目标的吻合程度。其次,有效性,通俗来讲,就是用最少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最后,有效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是指教育目标与个人需求、社会要求因素的吻合程度。例如,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社会岗位对学生综合化能力的要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化能力提升、确保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岗位要求一致。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围绕有效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利于改善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满足全新教育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从而深化教学改革,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具内涵[2]。

2.促使学生综合化发展

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选择直接就业,如若教师重视全新教学方式引入、选择丰富教学内容,则可以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信息化素养的发展。此外,目前社会上很多技术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确保学生就业,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如此,有效教学概念的引入,符合当前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是教师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手段和方法。

二、当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固有观念、教学思路亟待转变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谁来教”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发布前,教师已习惯了固有的教学思路,大部分教学课堂以讲授—演示—学生练习的模式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而新课标发布后,课程标准变了,教学内容变了,教材也变了,如果教师还是以固有的思路去教学,不做改变,势必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教材内容亟待合理取舍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呈现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新课标发布前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围绕着计算机基础知识、Off ice办公软件的学习开展,内容较少,涉及到的软件也很少。而新课标发布后,信息技术课程增加了程序设计、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内容,涉及到的软件也增加到十多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软件都讲得非常深入。这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区分重难点,合理安排课时。同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拟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3.教学方法亟待专研创新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学改变的路径,教材与教师的改变最终需要教法的改变来实现。新课标发布前,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进行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由原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非常高也是非常难的标准,这就需要老师认真专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适合当前信息时代、适合中职生、适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标要求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能力强的人会把一个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的方式进行界定、建立模型,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形成解决方案。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的主体中职学生大多在16—18岁左右,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计算机有较强的兴趣,但他们大多基础薄弱,学习自信心、积极性不高,比较喜欢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实际选择或创新教学方法,只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继续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3]。

(1)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法结合使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这里所指的问题导向法不仅是单纯的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更多的是教师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先思考、先探究、先操作,分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师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则需要对学生综合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以便之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切实深化教学改革。

比如,在做Excel数据求和时,有同学把数据格式设置错误,导致无法求和,教师先将问题文件发放各小组,分组进行PK,最先解决问题的组分享解决办法,享受加分奖励。学生们带着问题积极探究,在奖励制度的激励下,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再如,在CAD绘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引出了船锚的三维立体图,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完成制作任务,整个学习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探究最终达成目标,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学生学习自信。这样,他们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以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2)三人捆绑式师带徒方法,促进后进生跟上教学进度

中职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大,有的学生来自城市,从小接触到的电子产品较多,上手较快,而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贫困,从小没有接触过信息化设备,上手就很慢。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一个个辅导。通过三人捆绑师带徒方法,将基础好的同学安排在中间座位,基础差的同学安排在他左右就坐,这样基础差的两个同学就能跟着基础好的同学学习,起到小师傅带小徒弟的作用,促进后进生跟上教学进度。只有后进生跟上了教学进度,才能提升整个教学效果。

(3)根据各专业特点,巧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指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中职教育各专业拥有各自的专业特色,对学生信息化能力要求也不同。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巧用任务驱动法。

比如,在课程《Excel数据处理》里面,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模拟作为会计员所遇到的工作情景,以工资表的数据处理为任务,引入工资的统计发放、个税的计算等操作案例,学生学习起来能结合本专业所学,即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为专业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以商品销售统计数据处理为任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学生各项素质测试报表为任务。通过设定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任务,让学生界定问题、构建模型就较为容易,再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的使用来解决问题,达到培养计算思维的目的。

2.以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学生生活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已接触到各种琳琅满目的信息载体。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云班会、课堂派、钉钉群等网络互动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场景,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即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复习课堂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操作体验功能强大的小程序,提升信息意识[4]。

如在《Excel数据处理》课程中,对数据的收集这部分内容,可通过钉钉群布置课前任务,设计联系实际的内容。如学校即将举办运动会,如果你是班主任,要采集学生服装尺码,你将如何操作?提示学生通过问卷星或接龙小程序设计项目,发到班级群,让同学们填报。上课前下载后台报表,课堂上将学生填表数据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像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由学生自己获取数据,分析统计数据,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身边的很多实际问题,进而强化了信息意识,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校园比赛”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数字化学习的内容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下涉及的数字化软件也非常多,如Off ice办公软件、WPS、Photoshop、Python等。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师不可能将每个软件的所有功能、操作步骤都教给学生,这就需要借助于第二课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专业、职业需求的数字化软件,深入学习。

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会走上教师岗位,课件制作是必学技能,可选学PowerPoint;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格处理,必须要成为Excel达人;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学生要求修炼审美意识,可选学Photoshop。当然,学生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第二课堂。

相对于第二课堂来说,校园比赛又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正需要有一个表现发挥的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比赛,如海报设计、PPT设计,培养学生构思、设计及制作等技能。学生既可以自己参赛,也可以组队参赛。在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同时,可以全面提升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4.巧用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强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中职生已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但青春期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偏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从育人先育德的思想,巧妙引入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5]。

信息技术课程要强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并不难,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巧妙的引入。比如,在网络应用这个单元,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网络配置、网络资源获取、网络工具使用的同时,引入网络虚拟世界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引导学生保护个人、他人的信息隐私。列举青少年容易遭遇到的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穿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完善教育评价,多角度评价学生

教育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组成,而为了提升整体教育效果,教师需从深层次予以学生评价。首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传统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但是此种形式较为单调,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探究过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评价,使学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其次,开展定期考核。教师以简单的方式开展教学考核,主要是查看学生近期学情,以便在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引导。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巧用教学素材,利用“第二课堂”和“校园比赛”,以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巧妙引入课程思政,育人先育德,润物细无声,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新课标中职信息技术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