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2-11-26 05:47杨桂菊梁雄乾廖华端冯一军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空间信息数据库空间

杨桂菊,梁雄乾,廖华端,冯一军,王 成

(1.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全面提升新时代信访工作信息化水平,是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1-4]。针对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较多,李琼[5]、张磊[6]、侯仰玉[7]、刘哲[8]等从信息系统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实现了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李洪红[9]利用商业智能技术从不同角度对信访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与预判。当前的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多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展示,缺乏对信访信息空间分布规律、事件关联性的分析和可视化显示,在辅助决策支撑方面存在不足。GIS技术在处理事物空间关系[10]、分析与可视化显示[11-12]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认真研究某地信访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已有网络信访信息收集专用平台发现,其缺少对信访信息的空间分布定位以及空间关系与空间分析的显示。因此,结合该地信访信息管理工作的空间化管理需求,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信访地理信息系统。

1 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以天地图数据信息以及某地信访系统数据信息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定位、展示、分析、查询统计等技术特点解决信访事件与信访人员上地图、重复信访事件空间判重和信访责任主体空间划定等问题,完成各项信访业务从表格化管理向空间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业务办理过程的空间精确性和高效性。同时,依托系统面向信访空间的数据成果,形成信访来源、督查督办/复查复核、集体访/初次访、办信接访等信访数据专题统计图,挖掘信访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信访部门相关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架构设计

2.1.1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该地信访信息管理对空间化管理的需求,结合已有网上业务信访系统和用户使用场景,对系统总体架构进行设计,首先实现空间信息管理与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建立信息空间转化工具;然后构建信访空间信息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及其共享转换模式;最后根据信访业务对信访信息空间化使用场景的需求,开发展示、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支撑层包括系统运行所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和安全设备。数据层包括信访空间数据、信访业务数据、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等,是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和空间化,建成信访空间数据库。数据层各类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由专门的系统和工具来支撑。服务层主要包括由天地图发布的地图服务、基于信访数据空间库实现的功能服务、通过空间化工具对业务数据进行空间化服务和地理编码服务。应用层是针对用户层构建的应用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浏览查询子系统和网上信访接口。用户层是系统的服务对象,包括信访人员、信访数据处理人员、信访局相关业务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领导。

图1 信访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2.1.2 系统内外部接口关系

信访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系统,其与该地信访信息化现有建设成果、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均有数据或服务调用关系,且系统内部也存在接口关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内外部接口

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2.2.1 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

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包括该地行政区范围矢量底图、矢量边界、矢量注记、影像底图、影像边界和影像注记数据,按照标准OGC规范通过天地图服务发布引擎将其发布为在线电子地图服务,为信访资源的空间化展示提供本底数据。

2.2.2 信访信息空间数据库

信访信息空间数据库是系统通过开发接口对已有信访业务数据库进行数据抽取,对信访人员、信访事项、信访机构、重点(热点)区域等带有地理属性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后整合形成的。开发空间数据引擎对信访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映射,使信访数据空间化,完成信访数据在GIS平台的添加、更新、删除、维护等操作。信访数据到GIS数据的映射关系主要包括信访件空间信息表、信访人空间信息表等,如表1、2所示。

表1 信访件空间信息表(tbbiz_events)

2.3 系统功能设计

信访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信访信息空间化工具、基础底图、浏览查询、统计分析四大模块。

1)信访信息空间化工具负责将文字形式的信访信息转化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该工具可将信访信息转化为带有信访人员、信访件、信访机构属性信息的点状数据。该工具以实现数据预处理为主、人工定位辅助为辅,可实现信访数据的批量导入并匹配、手动地图匹配。

表2 信访人空间信息表(tbbiz_persons)

2)基础底图模块通过基础地图服务以大比例尺基础地图为底图,主要提供地图切换、地图浏览、放大、缩小、复位、测距、测面、鹰眼地图等功能。

3)浏览查询模块主要是用户根据业务办理过程中关注的信访人员或信访件查看信访资源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该模块可查询全区地市、县的信访人、信访件、信访数量,结合地理空间技术,能精确显示每个信访人、信访件或信访机构在地图上的分布以及基本属性信息,便于业务办理。该模块分为信访件查询和信访人查询,信访件查询可通过信访形式、登记机构类别、信访日期等筛选查询(图3);信访人查询除传统的属性查询外,还可通过信访件关联的信访人是否越级访、是否扬言、是否集体访、信访次数以及信访日期进行筛选查询。信访机构可通过行政级别来查询。

图3 信访件查询界面

4)统计分析模块提供按照给定的统计指标和条件进行筛选功能,并以各种统计图表(条形图、饼状图、趋势图、分级设色图、统计表)的形式,在地图上展现各行政区范围内的信访件次分布与趋势,对虚拟数据进行统计,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统计分析界面

3 系统关键技术

3.1 信访数据空间化技术

空间化技术是建立信访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的匹配关系表,实现表格化的信访信息与GIS平台中空间数据的相互转换[13-14]。系统利用地理编码服务开发空间化工具,通过抽取业务数据中地址信息、所属行政区代码等有效地理信息,建立业务数据与空间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标准地址的自动定位。对于信访件中的地址信息和行政区域代码书写不规范的,系统通过地名地址模糊匹配到地图中,再通过人工判断匹配的方式完成修改。

3.2 基于点数据聚类技术的信访数据展示

大量信访数据在地图上叠加显示非常拥挤,无法分辨区域信访数据的分布情况。系统采用点聚类展示技术,结合天地图等级、地图格网,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系统根据地图视窗内显示的地图等级,对应解析和显示省、市、县(区)级地图的信访信息总数。当地图视窗放大到县(区)级地图以下时,对地图视窗进行格网化处理,并对每个网格内的点数据进行聚类单点展示。

3.3 基于缓冲区查询技术的信访信息空间判重

信访信息中存在一个信访件多次填报提交的问题,传统信访信息主要是通过信访件中信访人、信息表述等主要信息进行模糊匹配,缺少对周围事件的判重分析过程。根据重复的信访事件具有相同空间位置的特点,系统采用缓冲区查询的空间重判思路,对新录入的信访件进行空间判重,再以事件为信访件关键要素进行模糊匹配分析,进而准确判断是否已存在同样的信访事件。

4 应用实例

信访地理信息系统依托信访空间化工具完成了该地30多万条信访空间化数据成果的建库工作,建立了内容完整、空间连续的信访综合数据库;在信访地理信息系统中封装一系列接口对接原有网上信访业务系统,实现了信访事件上图、信访人上图、重复事件空间判重和信访责任主体空间划定等功能,完成了各项信访业务从表格化管理向空间化管理的转变,提升了业务办理过程的空间精确性和效率。依托信访地理信息系统面向信访空间的数据成果,完成了丰富的信访数据专题统计图,为信访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直观精准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科学决策依据。

5 结语

本文将GIS技术的空间信息定位、分析、显示等功能应用于社会创新管理业务中,设计并实现了信访地理信息系统,为行业管理人员提供了空间可视化管理决策分析服务,对提升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空间信息数据库空间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数据库
基于时效网络的空间信息网络结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空间信息防御体系能力分析*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