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西名臣《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疏证

2022-11-27 00:33马建民
关键词:资政墓志尚书

王 妙,马建民

(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霍冀(1516-1575),字尧封,号思斋,山西孝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霍冀曾经担任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撰有《九边图说》《霍司马奏议》等著述,在明代中后期有重要影响。尽管《明史》未列有霍冀传记,但近年出土和编辑出版的《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公墓碑》《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诔》《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表》《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等文献,详细记载了霍冀的家世及其生平经历,为我们研究霍冀的仕宦经历及政绩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一、传世文献关于霍冀的记载

关于霍冀的生平及经历,山西、宁夏等地方志都有相关记载。如,清乾隆年间编修完成的《孝义县志》载:“霍冀,字尧封,明嘉靖进士,授永平府推官,擢广西道监察御史,清戎两浙,巡按河南,平土贼师尚诏,升大理寺丞,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再抚保定,召还京,掌都察院事。”[1](P539-540)又如,乾隆年间编修完成的《宁夏府志》载:“霍冀,字尧封,孝义人,嘉靖三十三年巡抚宁夏,修内外诸关镇城雉堞,及远迩堡塞、各路斥堠。治河渠闸堰,新学宫,建书院,抚绥有方,事功表著,有去思碑。”[2](P407)

近年来,随着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为学术界开展霍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录《孔文谷集》卷11就收录有孔天胤为霍冀祖父霍凤撰写的《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公墓碑》。[3](P143-144)虽然,该墓碑墓主人是霍冀祖父霍凤,但是,该墓碑在介绍霍凤经历的同时,还详细介绍了霍冀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霍冀的家族世系情况以及霍冀三次升迁情况,为研究霍冀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另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录《孔文谷集》卷四还收录有《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先生霍公诔》,该文是孔天胤为霍冀所作祭文。

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孔天胤也是明代中后期名臣。孔天胤(1505—1581),字汝阳,号文谷,山西汾州人。孔天胤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历任陕西按察司佥事、祁州、河南左布政使等职,著有《孔文谷集》20卷、《汾州志》8卷等。张勇耀、韩兵强所著《孔天胤评传》对孔天胤的家世、生平、著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特别是在该书第七章“交游考述”中介绍了孔天胤与孝义好友霍冀、赵思商等人的交往情况,其中指出“孔天胤归田后,霍冀与其多有交游”。[4](P288)作者利用孔天胤写给霍冀的诗文,对孔天胤与霍冀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概述。

从孔天胤为霍冀撰写的《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先生霍公诔》相关记载来看,尽管孔天胤年长霍冀十一岁,但二人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万历三年(1575),霍冀六十岁时,孔天胤曾为霍冀祝寿。两月之后,霍冀去世,孔天胤因此撰文以怀念。“当公花甲载周,余生七十有一,扶筇造门,举酒祝□,□质谢之,谓余老矣。今强为朱老者,出得无惫乎!今日不然政为公寿日之辰。老人称寿之日短耳,即献而别,越两月,而讣至,诚不觉,其涕之从也”。[3](P287-288)因此,可以看出孔天胤与霍冀情谊深厚,孔天胤可能正是受霍冀的委托,为其祖父霍凤撰写《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公墓碑》。

此外,焦竑《国朝献征录》卷36收录有王崇古所撰《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表》。该墓表不仅记载了霍冀的生卒年,还较为详细记载了霍冀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巡抚宁夏、嘉靖四十五年(1566)担任陕西三边总督、隆庆元年(1567)担任兵部尚书等经历及任职地方期间安抚地方、整顿军务等政绩。王崇古(1515-1588),字学甫,号鉴川,山西蒲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明史》有专传记载其生平事迹。[5](P5838-5843)从文献的记载来看,王崇古和霍冀是同乡,且二人先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同乡之谊,再加上王崇古和霍冀曾经同在陕西、宁夏等地做官,共治秋防,因此,二人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王崇古《公余漫稿》收录有与霍冀交游诗文《椿萱并秀歌霍中丞父母八礼》,该诗诗序记载:“中丞思斋霍翁抚西夏之三载,岁届庚申上元辛巳,适封君翁岳降之辰维时,大夫人俱庆在堂,公羁王事未克,奉卮为寿,捧檄情深,瞻云望切,属有绘《椿萱并秀图》以献者。翁将驰上,高堂为娱,王子与翁叨同晋书,分均犹子闻而乐之,敬述俚言,用效三祝。”[6](P13-14)从诗序来看,此诗是王崇古为霍冀父母祝寿所写的诗文。诗中所提到的“岁届庚申”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此时,霍冀任宁夏巡抚已近三年。据申时行所撰王崇古墓志铭载:“己未,改鄜延兵备。”[7](P384—388)王崇古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起在陕西担任鄜延兵备使。

此外,《公余漫稿》卷3收录有《丁卯中秋侍军门霍翁长城关对月》一诗:“爱尔清秋月,长城此共看。边声传大漠,朔气动皋兰。已照沙场骨,犹悬拜将坛。壮猷瞻汉霍,乘月靖呼韩。”[6](P19)从诗文题目可知,此诗写于隆庆元年(1567)中秋。《明穆宗实录》载:“隆庆元年九月乙未,升巡抚宁夏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崇古,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以三年秩满也。”[8](P326)王崇古时任宁夏巡抚,霍冀任陕西三边总督。

在《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表》中王崇古提到“予时抚夏乘垣,拜公于花马池。幕咨议边图,矢効同心,共治秋防,虏畏莫敢近塞。数督兵挞伐延宁镇,各斩虏百十级。捷闻,上嘉赉金币有差。”[9](P1629-1630)由此可见,霍冀与王崇古曾经共治秋防,并且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关于这一点,据《明穆宗实录》载:“隆庆三年四月己丑,宁夏总兵雷龙等督兵,由兴武营暗门出边,至敖忽洞前袭虏营,破之,斩首一百二十二级,夺马七十六匹,及夷器千余。捷闻,上嘉其功:‘命升总督侍郎王崇古,为右都御史……赏尚书霍冀、侍郎曹邦辅、曹亨,及职方司官,银币有差。’”[8](P818)由此可见,霍冀与王崇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正因此,在霍冀去世后,王崇古为其撰写《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表》。

从《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公墓碑》《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诔》《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表》三篇文献的类型来看,三篇文献或是墓碑文,或是墓表文,或是诔文。从文献记载来看,除清雍正年间《山西通志》有关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表》的记载外,“大司马霍冀墓在县北一里,王崇古撰墓表。”[10](P8)其他两篇文献未见刻石立碑或出土信息。

此外,张四维所撰《条麓堂集》卷26收录有《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11](P697-699)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由明代东阁殿大学士张四维撰写,刑部尚书王崇古书丹,翰林院侍讲何洛文篆盖的《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发掘出土。2012年出版的《三晋石刻大全·孝义市卷》刊布了《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全文录文和部分拓片。据《三晋石刻大全》载:“志石形制为正方形,青石制。边长19厘米。志文楷书,计43行,满行48字,约2100字。”[12](P142)该墓志现存于山西省孝义市皮影布偶艺术博物馆。关于该墓志的出土时间以及出土地点,未见相关信息说明。该墓志不仅记载了霍冀生卒年、下葬时间的具体日期,而且详细记述了霍冀的家族世系、生平、为政经历等方面内容,为进行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

二、《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相关问题考证

由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全文较长,此处不作转引,现将墓志相关问题考证如下:

(一)《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撰文者、书丹者、繤盖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撰文者为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山西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明史》有传,称张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5](P5769)张四维深受内阁大学士高拱器重,历任翰林院学士、礼部左侍郎。万历三年(1575),张四维出任礼部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后代为内阁首辅。万历十三年(1585)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毅”,代表作有《条麓堂集》。

张四维与王崇古为甥舅关系,从上文可知,王崇古与霍冀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张四维对霍冀也有一定的了解。从墓志内容可知,霍冀去世后,其子霍钟瑜持孔天胤所作行状,请张四维为其父作墓志铭。根据比较可知,《条麓堂集》收录的墓志铭中并没有相关霍冀下葬的相关时间记载。但是,在出土的墓志中明确记载了霍冀下葬的具体时间。因此,笔者推断此墓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万历三年(1575)三月至万历五年(1577)四月期间,张四维时任东阁大学士。

墓志书丹者为王崇古,前文已叙述。墓志篆盖者为何洛文,字启图,河南信阳人,《重印信阳县志》有专传对其生平进行介绍。[13](P292)何洛文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改庶吉士,历任中允谕德侍讲学士,掌院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左侍郎。何洛文曾经参与《明世宗实录》、《大明会典》等书的纂修。《重印信阳县志》载:“尝与赵太宰、新蔡张中丞辈为山水游,觞奕诗篇,不减香山洛社。”[13](P292)由此可见,何洛文与朝廷重臣多有交往,在当时颇具名声,可能也正是因为此,何洛文为霍冀墓志篆盖。

(二)霍冀家世 霍冀墓志中记载了霍冀的家族世系情况,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可知其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如下:

根据孔天胤所撰《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公墓碑》载,霍氏家族“散处方隅,奕世载德,代有显人,其居孝义者多隐。乃若孙以祖贤,孙以祖贵,开世阀阅,弘衍昌大则自公肇之”。[3](P143)由此可见,霍氏家族世居山西孝义,自霍冀开始出仕做官,而霍凤因其孙霍冀的功绩而多次受到追封,霍凤之前的家族情况由于资料有限,难以对其进行考证。因此,本文将霍冀家世追溯至其祖父霍凤。

霍凤,字鸣瑞,霍冀祖父。《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公墓碑》记载:“霍凤为人质直,而好孝友,而敦仁,里中以贤豪称,得年三十而卒。”[3](P143)由此可知,霍凤一生未出仕,早年去世。霍凤在去世之后多次受到追封,嘉靖四十四年(1565),霍冀晋升为南京兵部右侍郎,霍凤受追封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隆庆元年(1567),霍冀晋升为陕西三边总督,霍凤被追封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隆庆二年(1568)霍凤因霍冀被追封为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凤元配为李氏,因霍冀受封为夫人。

霍文会,霍冀之父,因霍冀封赠为兵部尚书,清乾隆年间《孝义县志》载:“霍文会,以子冀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1](P531)霍文会元配郭氏,为霍冀之母,因霍冀受封为夫人,其余相关资料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霍冀元配夫人为张氏,生长子霍钟瑜、次子霍钟琦、三子霍钟珂;侧室梅氏,生子霍钟琳;侧室马氏,生两女,长女嫁给任诠之子任宗尧,次女嫁给王缉之子王用勋。

霍钟瑜,霍冀长子,受封荫为国子生,据清乾隆年间《孝义县志》载:“霍钟瑜,任长芦盐运司同知。”[1](P530)此外,《孝义县志》载:“学田一顷,二十四亩,七分八厘,前明邑绅霍钟瑜捐置,学租纳粮外,散给廪生贫士四两八分,每岁底,册报给府。”[1](P496)由此可知,霍钟瑜曾为孝义捐过学田。霍钟瑜元配为任朝宗之女,任朝宗,《孝义县志》载:“任朝宗,任睢州州判。”[1](P529)后继娶张衍之女,有一子霍沁,《孝义县志》载:“霍沁,万历庚子科,宣化坊人,未仕。”[1](P520)霍沁娶张尧臣之女。

霍钟琦,霍冀次子,配张显之女,有三子。长子霍汾,娶张更化之女;霍潞,娶庠生张崇冠之女;霍汴,娶举人张问官之女。张问官,万历四年(1576)中举人,《孝义县志》载:“张问官,举人,任堂邑县知县,复补海丰县。”[1](P528)霍钟琦有两女,长女嫁给太医院官吏张鹄之子张诠;次女嫁给王廷言之子王道,王廷言,《孝义县志》载:“王廷言,以子政赐文林郎青苑县知县。”[1](P531)

霍钟珂,霍冀三子,配张盖之女。其余信息有待进一步考证。

霍钟琳,霍冀季子,《孝义县志》载:“霍钟琳,任鸿胪寺序班。”[1](P530)霍钟琳元配为知府赵讷之女。赵讷,字孟敏,山西孝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孝义县志》有传。[1](P540)赵讷历任定兴县令、刑部主事、四川保宁府知府等职。赵讷为孔天胤门人,曾为孔天胤《孔文谷集》作序。[3](P1-3)

(三)霍冀生平经历 霍冀生于正德十一年(1516)正月二十九日,卒于万历三年(1575)三月二十六日,享年六十岁。据墓志可知,霍冀的下葬时间为万历五年(1577)四月二十八日,葬于孝义县城北。

嘉靖十六年(1537)霍冀中乡试,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起,霍冀担任广西道监察御史。根据墓志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霍冀清军浙江,曾经以“南北燥湿异宜,勒之远戌非人情”[11](P698)为由上疏朝廷,指出南北方气候各异,请求废除南北方远戍制度,得到了朝廷准许。

嘉靖三十三年(1533)霍冀担任河南巡按,在任期间,平定了师尚诏起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担任大理寺丞。嘉靖三十七年(1558)起,霍冀担任宁夏巡抚,《明世宗实录》载:“嘉靖三十七年九月壬午,升大理寺左寺丞霍冀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14](P7827-7828)《明世宗实录》与墓志记载一致,而根据清乾隆年间《宁夏府志》记载:“霍冀,字尧封,孝义人,嘉靖三十三年巡抚宁夏。”[2](P407)由此可见,《宁夏府志》所载霍冀任宁夏巡抚的时间有误。

嘉靖三十九年(1560)霍冀移镇保定,次年,宣大一地粮饷告急,朝廷选派霍冀前往核查粮饷。关于这一事迹,《明世宗实录》中也有相应记载:“是时户部左侍郎刘大实、右侍郎赵贞吉咸辞避不往,吏部乃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霍冀、太仆寺卿王国光名请,上遂用冀。”[14](P8305)霍冀在核查粮饷后,提出了“恤军、通商、转输、积贮”四事,得到了朝廷采纳。

嘉靖四十四年(1565),霍冀担任户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根据墓志记载,霍冀在任期间“东省徭役不均,民甚以为苦,公为平之”。[11](P699)此外,霍冀在任期间“征丁银输工,所既近河,居民应役”。[11](P699)嘉靖四十五年(1566),霍冀升任刑部左侍郎,其年冬,担任陕西三边总督。霍冀在任陕西三边总督时,募集兵壮,召集训练兵马,修缮关隘,奖励军士,在延绥、宁夏等处与蒙古部作战时,多次取得胜利。

隆庆元年(1567),霍冀晋升为兵部尚书。《明史·赵贞吉传》载:“会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以贬秩。”[5](P5123)由此可见,在对赵岢、陈其学的处置上,霍冀与赵贞吉意见不一,发生了嫌隙。随后,霍冀又与赵贞吉在三大营的问题上政见不一。赵贞吉认为“今以一人总三督,权重难制。因极言其弊,请分五营,各统以大将,稍复祖宗之旧”,霍冀则认为“三大营宜如故,惟以一人为总督,权太重,宜三营各设一大将,而罢总督,以文臣为总理”。[5](P5124)最终,朝廷采用霍冀之策。因此,二人之间的嫌隙进一步加深。

隆庆四年(1570),霍冀受到给事中杨镕弹劾,霍冀“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辩求去”。[5](P5123)最终,霍冀致仕归乡,万历三年(1575)去世。

(四)出土墓志与传世文献所载《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的异同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出土墓志与张四维《条麓堂集》所收录的传世文献记载有所不同,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墓志的撰写缘由。张四维《条麓堂集》所收录《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载:“公子国子生钟瑜,手前河南左布政使孔公天胤所状公世行,问铭于余。”[11](P698)而出土墓志载:“公子国子生钟瑜,卜以万历五年四月二十八日葬公于县城之北,手持前河南左布政使孔公天胤□所状公世行,问铭于余。”[12](P143)由此可见,出土墓志增加了对霍冀下葬时间以及下葬地点的相关记述。

第二,关于霍冀推举人才。张四维《条麓堂集》所收录《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记载:“某某公雅有人伦之鉴,佐郎未平时,今少司寇乐亭王公与其兄楚雄太守,俱以诸生为怨,家诬构与理。公一见称异,为雪其诬,慰遣之曰:二贤善自爱行达矣。司寇兄弟其秋同举于乡。在两浙,日有周生者,按籍当补戍,公赏其俊茂,为豁其籍,周生后登进士,今为广东布政使司参政”[11](P698)而出土墓志并无相关记载。

第三,关于霍冀家庭人员情况的记载。张四维《条麓堂集》所收录《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记载:“公配张氏,封夫人。子男四人:长钟瑜,荫国子生。次钟琦、钟珂、钟琳,孙男亦四人。”[11](P699)出土墓志载:“子男四人:长钟瑜,荫国子生,先娶任氏,州判任公朝宗女,继张氏者耆张公衍女;钟琦娶张氏,耆民张公显女;钟珂娶张氏,庠生张公盖女;侧室梅氏出钟琳,聘知府赵公讷女。侧室马氏出女二:长适主薄任公诠子宗尧,次许少卿王公缉子用勋,俱□珂母。孙男亦四人:沁聘张公尧臣女,瑜生;汾聘御史张公更化女,潞聘庠生张公崇冠女,汴聘举人张公问官女。孙女二:长适太医院吏目张公鹄翎子诠,次许聘王公廷言子道,琦生。”[12](P143)通过对比可知,出土墓志在传世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霍冀夫人张氏和侧室梅氏、马氏所生子女及其后代婚配情况的详细介绍。因此,笔者推断,这部分应该为霍冀下葬时墓志增加的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已经刊布的张四维所撰《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由于霍冀在正史中并没有专传,因此,关于霍冀的生平墓志对霍冀的生卒年、家族世系、为官经历进行了详细记述。通过对霍冀墓志的考证,不仅可以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而且补充了传世文献中关于霍冀记载的不足。同时,墓志也反映了霍冀家族的婚配情况。从霍冀家族成员的婚配对象可以看到,霍冀的子孙的婚配对象大多为孝义当地的官宦或名士的子女,与霍冀家庭情况基本相近。此外,通过墓志研究,也可以窥见霍冀与明代地方文人、官员的交游情况,这有助于对霍冀的交游群体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明代山西官宦群体、文人群体的交游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资政墓志尚书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谦虚
自大的马谡
扶贫·扶志·扶智
从咨询到资政
漫谈史学初体验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