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儿童克氏综合征中的应用

2022-11-27 04:23王金王鹏王美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克氏阴囊阴茎

王金 王鹏 王美烨

克氏综合征也称XXY综合征,是一种男性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因性染色体异常导致。临床患者大多由于睾丸发育障碍以及不育症就诊。新生男婴的患病率约为1/600,大部分为新发,有增长趋势[1]。在青春前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儿科医生需了解临床表现、重视实验室检查。为此我院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克氏综合征患儿的性染色体异常情况,对比染色体核型结果,探讨FISH技术在儿童克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和住院送检的临床患儿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选择临床资料完整并已确诊的克氏综合征8例,其父母均非近亲婚配,且无家族史。

病例1,男,2岁2月,因右侧隐睾就诊。查体:身高87cm,体重11.8kg,右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但是右侧腹股沟区触及到类似睾丸样肿物,大小0.7cm×0.5cm×0.3cm,不能下拉至阴囊内,对侧阴囊内可触及正常睾丸,阴茎发育正常2.5cm。父亲56岁,母亲48岁,患儿出生体重2.9kg。

病例2,男,2岁7月,因右侧隐睾就诊。查体:身高91cm,体重12kg,右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但是右侧腹股沟区触及到类似睾丸样肿物,大小0.5cm×0.4cm×0.3cm,不能下拉至阴囊内,对侧阴囊内可触及正常睾丸。父亲26岁,母亲29岁,患儿出生体重3.5kg,患儿有一兄长,体健。

病例3,男,1岁3月,因小阴茎、尿道下裂就诊。查体:身高77.8cm,体重11.7kg,阴茎阴囊转位,阴茎短小,约1.1cm,包皮呈帽状堆积于龟头背侧,双侧阴囊融合差,形似大阴唇,双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质地软,约黄豆样大小,阴毛PH1期,男性化评分3分。彩超提示:会阴部可见睾丸回声,左侧大小11.7mm×5.7mm,右侧大小13.8mm×5.6mm。父亲28岁,母亲29岁,患儿出生体重2.5kg。

病例4,男,1岁7月,因双侧隐睾就诊。查体:身高84cm,体重12.4kg,双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但是双侧腹股沟区触及到类似睾丸样肿物,大小0.5cm×0.4cm×0.3cm,不能下拉至阴囊内。父亲32岁,母亲36岁,患儿出生体重3.4kg,患儿有一姐姐,体健。

病例5,男,1岁1月,因左侧隐睾就诊。查体:身高80cm,体重10kg,左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左侧下腹部浅表区域、腹股沟及阴囊均未触及类似睾丸样肿物,右侧阴囊内可触及正常睾丸,阴茎发育正常。父亲26岁,母亲25岁,患儿出生体重2.6kg。

病例6,男,3岁6月,因尿道下裂及小阴茎就诊。查体:身高96.6cm,体重14kg,外阴呈男性外观。包皮呈帽状堆积于龟头背侧,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中段,双侧阴囊有皱襞,睾丸容积2ml,阴茎2.3cm,阴毛PH1期,男性化评分7分。彩超提示:双侧睾丸位置、大小未见明显异常。父亲37岁,母亲34岁,患儿出生体重3.8kg。

病例7,男,1岁,因双侧隐睾就诊。查体:身高77cm,体重11.5kg,双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类似睾丸样肿物,大小0.7cm×0.5cm×0.3cm,不能下拉至阴囊内,阴茎发育正常。父亲30岁,母亲30岁,患儿出生体重3.7kg。

病例8,男,7岁,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查体:身高114.2cm,体重18.5kg,外生殖器无畸形,双侧睾丸触感较差,阴茎约3cm,阴毛PH1期。彩超提示:双侧睾丸位置、大小未见明显异常。患儿出生体重3.05kg。

1.2 方法 抽取患儿外周血2~3ml,处理标本(PBS预处理、低渗、预固定、固定)、制片、变性、杂交、洗脱操作。实验采用CSP X/CSP Y性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三色滤光模块(DAPI/FITC/TRIT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其中X性染色体用绿色荧光信号标记,Y性染色体用红色荧光信号标记。共计数200个细胞,若遇到嵌合体需要加倍计数。

2 结果

8例克氏综合征患儿中,病例1~5镜下可见CSP X探针100%的细胞显示2个绿色信号点,CSP Y探针100%的细胞显示1个红色信号点,提示患儿性染色体为XXY。病例6~8镜下可见CSP X探针不同比例的细胞显示1个、2个绿色信号点,CSP Y探针100%的细胞显示1个红色信号点,提示病例6性染色体为15%XXY/85%XY;病例7性染色体为45%XXY/55%XY;病例8性染色体为90%XXY/10%XY;与染色体核型结果比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大致相同,均符合克氏综合征诊断。

3 讨论

克氏综合征的染色体有多种核型,最常见为47,XXY,在克氏综合征中所占比例达80%;其余为嵌合型以及其他变异型。随着患者X染色体数目的增多,其男性化障碍程度越明显,智力低下发生率越高,并发躯体畸形率也越高[2]。但是,此类患者由于染色体中含有Y,所以无论X数目增加多少,该类患者的表型几乎均为男性,女性表型有报道但是很罕见,至今全球有书面报道的约15例[3]。一般认为,克氏综合征是由于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或早期受精卵有丝分裂时,性染色体不分离所致,等概率遗传自父方或(和)母方的一条或多条额外X染色体。临床表现有多种,如男性乳腺发育、睾丸硬小、性功能障碍及不育、类无睾症身材以及糖脂代谢紊乱、肥胖、骨质疏松、肌力下降、认知受损和精神心理问题等[4]。我院该类患儿常以隐睾、尿道下裂、小阴茎、生长发育迟缓等主诉于泌尿外科和内分泌科就诊。克氏综合征在青春前期表型通常正常,与正常同龄儿相比,血清中睾酮、FSH、LH、E2、AMH等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因而很容易被忽视[5]。国外文献报道,克氏综合征患儿自青春中期(12.5~13岁)开始,血清中FSH和LH均会高于正常值范围[6]。克氏综合征患者在认知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常有智力缺陷,注意力涣散,语言表达、学习能力偏低,但是由于青春期前学习任务轻,家长及医生不能及早发现其异常而去检查患儿的性染色体,因此往往被忽视。目前,儿童期的常规体检对男童的生殖器检查也不够重视,因此许多患者到婚前检查时才会被发现。儿童期的克氏综合征因缺少特有表型、缺乏普查意识和快速诊断的方法导致其确诊率很低,往往在成年后,因无法生育或性功能障碍到泌尿外科就诊时才被确认。尽早诊断和早期干预有利于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第二性征的发育、促进肌肉生长、纠正女性体态、提高患者性功能、增加生育机会、改善躯体并发畸形和其他机能紊乱、预防雄激素缺乏产生的不良后果、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少及避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问题、修改父母对其的教育计划和有充足时间考虑生育下一胎,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进入社会后的社会价值定位,也有利于父母在患者的婚育方面提供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庭未来发展和社会生活有很大影响[7]。

克氏综合征在细胞遗传学诊断的“金标准”是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其在染色体数及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诊断中优势明显。临床常采用G显带的方法,但分辨率不高。FISH以碱基互补配对为原理,将标记上荧光素的探针与染色体、组织或细胞中的DNA进行杂交,通过后期操作,可定性、定位及定量地检出待测DNA,清楚地展现染色体复杂和微细的畸变或基因突变。FISH技术无需进行细胞培养,采样当天即可收获细胞,第2天便可观察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分辨出微小缺失和复杂易位[8]。通常,克氏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诊断依赖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然而该技术不能排除微小结构异常和小比例嵌合,存在漏诊或误诊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培养细胞,实验室条件及培养环境对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均具有影响,细胞培养也导致检测周期延长;报告人员的经验和分辨力也影响结果判读,人眼分辨力有局限性,报告人员需要经常学习、培训,提高分辨精度。种种约束导致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周期长,通常需要7~15天出结果[9]。而FISH检测无需细胞培养,不受培养条件和实验室环境的影响,分析周期短,1~2天便可出结果,还可以观察到微小结构异常及小比例嵌合,不但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等待时期的焦虑情绪,也减少了等待期间的各项家庭支出。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点,降低了结果判读难度,可以快速检测荧光信号且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从而解决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周期长、可能培养失败等问题,且FISH技术检测结果同样准确可靠[10,11]。

综上所述,FISH技术在儿童克氏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克氏阴囊阴茎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阴股沟岛状皮瓣修复阴囊皮肤软组织缺损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隐匿性阴茎如何诊治
阴茎弯曲会闪性福的“腰”
阴囊坠胀会是什么疾病
阴囊瘙痒不可小觑
阴囊潮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