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宓生卒年、著述及文学交游考略

2022-11-27 07:16张绍香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诗派景山文集

张绍香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四川 成都 611756)

综观近年来关于晚宋诗的研究成果,多是关于江湖诗派和理学诗派诗人。而相对来说,独立于这两个群体外的诗人则多被忽略。侯体健将这一类兼有诗人身份的士大夫群体称为“遮蔽的图景”[1],陈宓即是这一“图景” 中的重要一角。在被“遮蔽”的晚宋士大夫诗人群体中,陈宓诗文数量相对较多,其«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下文简称«文集»)是为数不多得以完整保存的。经笔者统计,«文集»共收有陈宓文章400多篇、诗700多首。惜«文集»未被«四库全书»所收录,故相较这一群体中的其他诗人来说,学界对陈宓作品的关注显得较为不足。而通过考查可以发现,陈宓的交游涉及面广,他实际上充当着一个连接着江湖诗派与理学诗派的媒介角色。其诗既有理学诗派诗人的道学之气,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江湖诗派诗人的清新晓畅与士大夫诗人的雅正平和。其诗的存在,对于进一步展现晚宋诗坛多样性的面貌有着重要作用。故本文拟对陈宓生卒年、著述及主要文学交游情况作考察,以期为后续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陈宓生卒年及著述考

1.生卒年考

陈宓,字师复,号复斋,南宋兴化军莆田县白湖(今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丞相陈俊卿第四子。“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榦游。”[2]以父荫授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西外睦宗院。嘉定三年(1210)任安溪知县,嘉定七年(1214)召入监进奏院。后知南康军,任满改任南剑州。后授直秘阁,主崇禧观。卒后诏赠直龙图阁。关于陈宓之生卒年,有观点认为其生于乾道七年(1171),卒于绍定三年(1230)[3]。另有卒于宝庆二年(1226)[4]、端平三年(1236)[5]两说。而刘向培在«南宋陈宓生卒年考辨»一文中则认为陈宓生年为乾道八年(1172),卒年为端平元年(1234)[6]。陈宓生年应以刘向培之说为是,可根据陈宓在«与太监张劄»与«跋傅判院著述藁»两文中所提的其父陈俊卿卒时其年十五的记载进行推算。“某愚顿拙讷,年十五而孤,父师之训未及闻。”[7]“余为儿童时,惰不耆学。年十五失父师。”[8]165陈俊卿卒年为淳熙十三年(1186),陈宓生年为乾道七年(1171)之说应是今人在进行推算时忽略了古时计岁与今时计岁之差异所致,陈宓实际生年应以乾道八年(1172)为确。至于陈宓卒年,依其文集所载,当不早于绍定三年(1230)。陈宓在«知县王公墓志铭»中谓:“绍定庚寅秋八月朔,王君犹袖书一编访某。”[8]270在«通判赵公墓志铭» 中亦云:“绍定三年春,山寇攻劫剑、邵、兴化,民大惧,走徙无所。”[8]308因此卒于宝庆二年之说当为误。真德秀在«跋陈复斋诗卷»中说:“某与复斋平生故人,而每叹其不可及。后其亡三年,乃见所与友人刘君诗卷。”[9]真德秀卒于端平二年(1235),陈宓逝世三年后其才得见陈之诗卷,说明刘向培认为陈宓卒年为端平元年(1234)[6]与袁晓宏认为陈宓卒年为端平三年(1236)[5]这两种说法有失考证。按郑性之为«文集»所作之序:“自余托交复斋陈公余四十年,而死生之别则二十季矣。”[10]241郑之序作于淳祐戊申(1248)春三月,故陈宓之卒年当在1228年前后。又依陈宓«文集»载有绍定三年(1230)八月有客访其之内容,且亦未见有此年之后的时间记录,故而其卒年应以绍定三年为是。郑之言“二十季”当为概指,两年之差在表达中忽略不计情有可原。真德秀与郑性之皆为陈之好友,两人之言较有可信度。因此陈宓生年应是乾道八年(1172),卒年当为绍定三年(1230),享年59岁。

2.著述考

陈宓著有«文集»及«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 «续通鉴纲目» «唐史赘疣»等。今仅存23卷本«文集»。 «文集»有清代丁丙藏本,丁丙云:“是书«四库»未著录,阮氏未进呈,各家书目亦未见,惟«福建通志·经籍志»载。”[11]查乾隆«福建通志·艺文志» 录«文集»32卷[12],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艺文志»亦载32卷[13],与现存23卷不符。但据丁丙所藏旧抄本前后文及目录皆完整,故应以23卷为是,32卷当为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误记。乾隆«福建通志»据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所载,故亦沿其所误。清陆心源亦有一藏本,此本从丁丙所藏旧抄本传录而来,后其子陆树藩卖与日本静嘉堂,现仍藏于此。故而«文集»现存两个抄本,一为南京图书馆所藏丁丙之旧抄本,今«续修四库全书»与四川大学古籍所编撰的«宋集珍本丛刊»均据此本影印;另一则为日本静嘉堂所藏陆心源之传录本。

二、陈宓文学交游考

关于陈宓的理学交游,已有李娟的硕士学位论文«陈宓研究»论述过,其中包括兼有诗人身份的朱熹、真德秀、魏了翁[14],故本文不再对陈宓之理学诗派诗友作考述,而主要对其与非理学诗派诗人的交游情况进行探析。除理学诗派诗人外,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戴复古、高翥及未被纳入诗歌流派的诗人喻峙、柯梦得亦是与陈宓有着密切往来的好友。

1.江湖诗派诗人

(1)刘克庄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与陈宓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刘氏«祭陈师复寺丞文»言:“某少小亲炙,平生敬向,非止涉其藩篱,实深造其函丈。理无微而不讲,事有疑而必访。”[15]自署“门人刘克庄”。由此可见陈宓对刘克庄思想的影响颇为不浅。而作为前辈,陈宓也表现出了对刘克庄的赏识,其在刘克庄初仕靖安簿、赴仪真督邮、入江淮阃幕时都书序为其饯行,并时常赠送其书法作品。 “余亦复斋所厚,忆赴靖安簿、仪真督邮、江淮阃幕,公大书三序相饯,或为余书碑板歌诗,他尺牍满箧。余曩不知爱惜,往往为人取去,晚始收拾,则存者无几矣。”(«跋郑南恩家陈复斋遗墨»)[16]76-77嘉定十二年(1219),刘克庄监南岳庙,与陈宓相游。刘克庄«何君伸墓志铭»载:“嘉定己卯,余归自江淮阃幕,里中耆旧尚多,相与饮予于复斋陈公之月楼。”[17]嘉定十三年(1220),刘克庄为陈宓«荔枝谱»一书趣作«陈寺丞续荔枝谱»一诗,而陈宓也以«次刘制干潜夫趣续谱韵»一诗予以回应,并在诗中夸赞刘克庄“诗思似流泉”。嘉定十四年(1221),陈宓出知南剑州,刘克庄作«送陈寺丞守延平»一诗相送。而在宝庆元年(1225)至宝庆三年(1227)刘克庄任建阳县令期间,两人也保持着密切联系,刘克庄甚至给陈宓寄酒,而陈宓则作«谢建阳宰刘潜夫寄酒»一诗答谢:“……水陆有远近,非好遂无胫。苟不遇益友,吾瓶讵能罄。”陈宓从“寄酒”行为看出了刘克庄对自己的深厚情谊,而自己也表达出了内心深处对刘克庄这位朋友的认可,将其视为能让自己倾杯的“益友”。陈宓逝世后,刘克庄作挽诗«挽陈师复寺丞»二首、祭文«祭陈师复寺丞文»一篇高度赞扬了陈潜心道学、淡泊名利、勇于直谏、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

(2)戴复古

戴复古,字式之。与刘克庄亦师亦友的关系有所不同,戴复古更多表现出对陈宓人格上的钦佩,这在戴的诗中有过多次表达。陈宓知南剑州时,戴复古曾去拜访,绍定二年(1229)刘克庄有诗«送戴复古谒陈延平»[18]。戴复古抵达陈宓住处后,作有«访陈复斋寺丞于私第»一诗,赞扬陈宓忠孝节义的高尚情操与勇于直谏的政治品格。在«寄复斋陈寺丞二首»(其一)中更是突出了陈宓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并将陈与西汉时期以国是为重、不顾个人私利、敢于直谏的汲黯、朱云作比,谓其“持论太高天动色,忧时未老鬓先斑。平生风节谁其似,汲黯朱云伯仲间”[19]33558。其中无处不透露着戴对陈在个人品行与政治人格上的高度认可与钦佩。而两人的直接交流则更是乐趣无穷,两人曾于南康(今江西庐山)泛舟游湖,共赏明月,作诗吟唱, «寄复斋陈寺丞二首»(其二)云:

长忆西湾系小舟,野人曾伴使君游。夜浮星子邀明月,雨对庐君说好秋。坐拥红妆磨宝砚,醉歌赤壁写银钩。当时一段风流事,翻作相思一段愁。[19]33558

雨后秋夜,两人泛舟游湖,明月皎洁,笔墨在旁,吟诗酬唱,醉酒高歌,惬意无穷,真可谓人生之“一段风流事”。从前共同游玩的美好经历到如今却是“翻作相思一段愁”。从中可看出戴对两人共处时光的怀念及两人的不匪交情。而戴作为江湖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之一,其清新晓畅的诗风也不知不觉影响了倾向于以平易直白的“义理”为主的理学家陈宓之诗的创作,这从两人此次游玩时所作的唱酬诗可以看出。戴有七律«南康六老堂»,写几人于荷香飘溢、月明风清之夜在亭馆里吟诗作对、把酒言欢的惬意场景,全诗写景清新,情感表达真挚流畅。与戴颔联用典不同的是,陈宓的和诗«和天台戴复古韵»颔联、颈联皆写景,清新自然,颈联“清风六月犹嫌剩,明月三秋不厌多”[19]34077与戴之“碧荷秋老香犹在,好月夜深明更多”[19]33589有异曲同工之妙。观陈宓其他写景纪游之作,此诗轻快明朗,较为不凡,可见受戴诗影响之一隅。

(3)高翥

高翥,字九万,号菊磵。陈宓«文集»中未发现其与高翥之间存有直接的唱酬诗作及书信往来,但高有诗分别表达怀念与陈宓旧时之游及悼念之情。高翥«同刘潜夫登乌石山望海有怀方孚若柯东海陈复斋旧游»一诗即谓约发生于嘉定年间刘克庄监南岳庙时与方信孺、柯梦得、陈宓等人相游之事。“故人尽入黄泉路,远客空登乌石山”[20],触景生情,物是人非,表达了高翥对已故之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明高士奇在«菊磵集后序»中提到:“陈复斋宓、许链庵复道相谊最笃,二公游宦,多与之俱。”[21]由此可以看出陈宓与高翥之间的深厚情谊。而刘克庄«别高九万»:“花翁徒步悲诗境,菊磵舂粮哭复斋。众客食鱼弹铗去,几人白马素车来?”[22]36263不仅道出了陈、高二人的友情之笃,还传达出两人曾有过直接集聚进行诗歌唱酬的信息。诗中“哭复斋”即从高翥«山中哭复斋»一诗而来。诗题之一“哭”字体现出高对陈的深厚情感。

2.其他诗人

(1)喻峙①

喻峙,字景山,号大飞,南宋兴化军仙游县(今莆田市仙游县)人。绍定五年(1232)特奏进士,后辞官隐居仙游大飞山(今大蜚山),吟诗自娱。明黄仲昭云:“尤彬、喻峙,亦皆当时以文行见称者也。”[23]由此可知,其文学成就颇为不凡。陈宓与之往来时间较长,交情深厚,«喻景山索诗用石间韵»一诗言:“交游二十载,恐负壁间名。”刘克庄«跋喻景山例略赋集句诗卷»亦云:“往年复斋陈公有重名,士多游其门,而喻君景山尤号重客。”[16]14二人的交往更多表现在诗歌酬唱上,弘治«八闽通志»载:“喻峙,字景山……以诗与陈密(宓)唱酬。”[24]两人常相约而游,作诗唱和。今陈宓«文集»有诗约20首可为二人往来之见证。陈宓«西湖歌»序曰:“余宰安溪……其年夏,喻景山来访游焉。……陈某异之,与之饮而为之歌。”陈宓嘉定三年(1210)知安溪,两人开始交往时间应早于此。陈宓另有«赠喻景山»一诗之序曰:“嘉定辛未(1211)腊月十八日,自乡归,值景山于安溪五十里间,追送以诗不及,壬申(1212)腊月复会。”由此可知,在陈宓任安溪县令的三年间,与喻峙往来颇为频繁, «同喻景山游月湖»即作于此时期。在两人的酬唱诗中,时常可见陈宓之诗“清彻无腐气”的特点。如“春风日夜来无限,欺得陶家半掩门”(«次喻景山韵(其二)»)的清新流畅,“一日见山色,千年怀友情”(«题喻景山大飞书房»)的淳真性情。

(2)柯梦得

柯梦得,字东海,南宋兴化军莆田县柯山(今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人。嘉定七年(1214)以特科入官。有«抱瓮集»15卷, «唐绝句选»5卷,今不存。陈宓与其交往多表现为共同游玩山水的闲逸之乐。«南园新作小舟与客游白湖柯某东海有诗次韵» «同柯东海出湖»«赴官安溪回与柯东海同宿闲吟» «同柯兄游东湖»皆为两人相游之证。作为诗人,从刘克庄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柯梦得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凡成就,且已有一定的名气。刘克庄«挽柯东海»一诗谓:“撰出骚词奴宋玉,写成帖字婢羊欣。丧无归费人争赙,诗有高名虏亦闻。”[22]36161而陈宓亦不止一次称赞过柯梦得的诗,在给柯之«选唐绝句»作跋时谓:“某之友柯东海嗜诗,至老不衰……柯君有«抱瓮集»行于世,其格律贯穿诸家,而其得意处,唯诗人为能知之。”[8]174在为柯梦得所作的祭文«祭柯县尉梦得文»中亦谓:“盖公之才足以经世,德足以善俗,而又昌之以诗。”[8]333柯梦得诗集今虽已不可见,但从陈宓与其唱酬诗中仍可窥见一二。«文集»共有8首诗为与柯梦得唱和之作,而这些诗总体而言在陈宓的诗中属艺术特色较为鲜明的一类。如«和柯东海梅花之什»:

谁将铅粉比清真,天赋殊姿秀色匀。只许谪仙为酒友,应呼卫玠作尘人。悬灯不减秋冬雪,入盏先浮隔岁春。堪笑古今同一白,诗人吟著总凝神。[19]34063

诗人着眼于梅花之“白”,极尽笔墨写其色之纯真自然,让被称为“玉人”的卫玠与灯下的秋冬之雪都逊色几分。最后以衬托手法写出梅花无以言表的美。全诗不说“梅”而句句写梅,读之如梅即在目前,令人遐思不已。

三、结语

陈宓(1172—1230),著述今仅存«文集»23卷。从诗的特点来看,陈宓的诗虽多带有理学诗人讲求义理的道学之气,但亦不乏清新晓畅的写景抒情之作。为其诗文集作序的时人郑性之言其诗“雅正和平,既足以写性情之真,又有以窥造化之妙”[10]242。清郑王臣在«兰陔诗话»中亦谓其“诗多见道之言,亦清彻无腐气”[25]。通过对陈宓交游情况的探析,从中可以发现其交游对其诗创作的影响。在与这些诗友的游玩唱酬中,陈宓丰富了诗的题材与风格,融入了自我情感,抒写性情之真,从而使得自己创作的诗呈现出理学诗外的多样面貌。

注释:

① “峙”,一作“畤”,见«宋元学案补遗六»卷六十九«沧州诸儒学案补遗上»(王梓材,冯云濠,编撰;沈芝盈,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2012年,第3942页)和乾隆«仙游县志»卷四十一«人物志·隐逸»(胡启植,王椿,修;叶和侃,纂;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第481页)。

猜你喜欢
诗派景山文集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功亏于溃
迎“春”冰心
《郭汉城文集》简介
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