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的人工繁殖技术

2022-11-27 11:20罗芳成
养殖与饲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雄鱼亲鱼性腺

罗芳成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甘肃天水 741020

1 虹鳟的生物学特征

虹鳟是一种冷水性鱼类,通常生活于清澈水质且溶氧量丰富的小溪中,喜欢集群活动。不仅不适合生长在冬季水温低于2 ℃的环境,而且夏季水温也不能超过22 ℃,最适合虹鳟生长的温度是14~18 ℃。如果水体温度超过20 ℃或是小于8 ℃,不仅会使其长速迟缓而且会导致食欲减退。水中溶氧量为9~12 mg/L 时虹鳟生长速度最快;溶氧量仅为5 mg/L 时,虹鳟会呼吸困难;溶氧量仅能达到3 mg/L时,虹鳟会死亡。虹鳟能够生活在海水、淡水或者是半咸水中,如果水体环境的浑浊度较大会伤害到虹鳟苗,尤其是在洪水期和降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浑浊的水很容易导致虹鳟苗种大批死亡。

2 虹鳟人工繁殖的技术要点

甘肃省天水市20 世纪80年代,尝试进行虹鳟养殖,通过养殖人员个人的努力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养殖虹鳟的“第一人”获得了巨大成功。“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多的求购者来到这里,虹鳟始终是供不应求。由于虹鳟更适宜生活在清凉纯净的淡水环境,对水质和养殖技术的要求很高,所以天水市的虹鳟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天水市虹鳟养殖产业获得了骄人成绩,为我国其他地区的虹鳟养殖提供了有效参考。

2.1 亲鱼培育

亲鱼拥有较强繁殖能力且健壮,能够产出十分优良的虹鳟鱼卵,因此做好培育亲鱼的工作很有必要。选择体质健壮且没有病伤的亲鱼。同时,保证培育条件良好,培育工作所需的鱼池应是宽大的且具备较高的溶氧量,通常鱼池面积为100~300 m2,深度在1~1.4 m,水温维持在5~13 ℃,水温过高或是偏低均会对性腺发育造成影响,雌鱼产卵前期的6个月,要保证水温不超过12 ℃[1]。雌鱼在性成熟前增加注水量,可以推动其性腺稳定发育。

人工繁殖虹鳟的效益和采取的培育管理模式息息相关,养殖的外在环境及其内在条件,均会对其性成熟情况带来影响,由此应注重饲料营养以及培育环境方面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培育的外在条件,尤其是对鱼池水温的控制,水温一般维持在5~13 ℃,超过12 ℃容易产生异常卵,温度小于4 ℃,会导致性腺发育暂停,推迟亲鱼产卵期。作为短日照鱼类之一,日照时长最好不超过12 h,这样有助于性腺发育,超出该范围会延缓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阶段,应将雄鱼与雌鱼混合养殖,让雄鱼刺激雌鱼性腺,雌鱼、雄鱼的比例通常是4∶1。

提供适合鱼卵生长需求且质量优良的饲料。卵的质量和最终孵化效果息息相关,至于饲料质量也会直接关乎到鱼卵质量,野生的虹鳟之所以能够产出质量优良的卵,主要是因为其摄食饵料很丰富。故进行人工培育应提供优质饲料,而且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8%,粗脂肪含量应为6%左右,饲料中的维生素D、A、E 的含量需要适量,养殖人员也可以通过增加适量酵母粉等,增强鱼卵质量。总之,需要依据虹鳟性腺发育阶段的不同特点调整饲料配制,从而满足各个发育阶段亲鱼的营养需要。

2.2 人工授精

在正式进行人工授精之前,应对虹鳟的雌雄及其成熟度进行准确鉴定。例如,雌鱼身体颜色相对较浅,其头部以及鱼口相对较小,鱼的腹部不仅宽大而且十分柔软,生殖孔较为突出,雄鱼身体颜色相比雌鱼要深,其头部以及鱼口相对较大,鱼腹较硬且鱼背隆起,没有突出的生殖孔。临近产卵阶段颜色呈现黑色,侧线相比日常彩虹带会更为明显,在此阶段虹鳟的食欲逐渐减退。此时,雌鱼腹部逐渐膨大,生殖孔红肿外突,对鱼腹轻压便会有卵粒流出;此时轻压雄鱼腹部会流出精液。

通常情况下,雌鱼采卵会选择挤压法,用毛巾包裹雌鱼的尾部,让其生殖孔朝着采卵设备,对孔前方的鱼腹进行轻压,成熟卵便能顺利流出,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过程中动作必须快速,防止弄伤。采卵完成的亲鱼必需马上放入流水环境,同时投放易于亲鱼消化的饲料,帮助雌鱼体质能够较快恢复。

人工授精会选择干法受精,首先将雄鱼体表擦干,通过挤压法把雄鱼的精液挤在卵上,一般比例是5~7 尾的雌鱼卵使用2~3 尾的雄鱼精液。在此基础上用羽毛轻柔搅拌精卵,让精卵均匀混合。然后添加少量水搅拌约1 min,保证精卵有效结合,受精完成后换水,再搅拌1~2 次,将多余的精液洗掉,然后放置在水中约30 min,让卵膜硬化,然后将鱼卵装进孵化器[2]。需要注意的是,采精时勿让水和卵直接接触,采卵受精所需时间不超过2 min,人工授精的整个过程要在遮光环境下进行。

2.3 孵化受精卵

孵化工作的重点是记录、观察及管理。经过吸水1 h 的受精卵发生膨胀,将当中的死卵、卵皮捞出来后装桶,装桶前要检查篦子能否顺利过水,之后将导水管与篦子安于桶内,先装水,再装卵。受精卵不能装存过多,装存面应和桶边保持5 cm 左右距离。卵容易因挤压而受损且容易延长发眼期,容易缺氧使大批受精卵死亡。桶装好后应移到水温在8~12 ℃范围内、水质清澈的水龙头下,最好控制水流大小为10 万受精卵8~10 L/min。要保证桶底平稳而且周围流水均匀,在孵化整个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有关情况,对水流进行观察并实时测量水温。间隔2 d 使用的孔雀石绿水溶液进行1 h 的消毒,避免生水霉。发育至积温170 ℃时眼点开始出现,此时发眼卵会降低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并非是最佳的捡卵作业时间。发育至积温220 ℃时,眼点变得明显,在眼睛可以转动时便能够捡卵。快到破膜时需及时将卵倒进平列槽,防止出现破膜不齐或缺氧等问题。育苗经过30 d 左右后上浮,此时便会进入到鱼苗培育环节。

2.4 培育鱼种

1)管理鱼苗。育苗刚孵出时十分娇嫩,将脐囊作为营养来源,不仅害怕遭受强光照射而且对水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每10 万尾苗应保证注水量是30~50 L/min。维持水温在10 ℃左右,在23 d 后吸收2/3 脐囊,转进饲养槽或者是水泥池。放养密度是1 万尾/m2,每1 万尾鱼苗每分钟需要20 L 水。仔鱼上浮数量到达60%~70%时需投放活饵饲料,例如水虾蚓或是熟鱼肉糜等;投放的饵料应该用0.4 mm网眼筛进行细筛之后才能投喂,每日约喂6~8 次,饵料的日投饲量是鱼体重10%~15%;水温控制在10~15 ℃,经过20 d 的培育,鱼的体长能够达到2.5~3 cm,此时便能转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2)培育鱼种。放养之前应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装2~3 mm 网眼闸门。入池之前的鱼种应认真筛选,进行分池饲养,避免大鱼争食而对小鱼生长造成影响。放养密度应该依据注水量、水中溶氧以及鱼种规格来确定,鱼体重在3~5 g 时,放养密度是200 尾/m2,流水量是10 L/s。在培养培育的前20 d 主要投喂肉糜,每日的投饵量约为6%~10%,通常每日需要投喂4 次;在经过20 d 之后采用配合饲料,每日需要投放4 次而且投饵量为2~4%。根据鱼苗发育生长的营养标准,不仅要进行配合饲料投喂,还应投放适量的水蚤等。整个饲养过程,应对注水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对闸门经常洗刷,防止闸门堵塞。定期进行池底残饵的清理,有助于鱼种发育生长。

3 虹鳟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虹鳟养殖生产虽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然难以充分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养殖技术难度高。因为虹鳟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对水质要求偏高,需要清澈流水,最合适的水源为溪流与地下泉水。其次,活饵料满足难度大。苗种培育所投喂的活饵料难以满足,需要较大的投入比例。再次,资金投入缺口大。虹鳟饲养场要投入较多资金,因为采取集约化养殖模式,对培育池、孵化设备等要求很高,需要投入很多资金,而实际上渔业资金很缺乏。

4 虹鳟养殖业发展的策略

1)加大技术交流力度。利用目前较成熟的虹鳟养殖经验与国际水产专家交流虹鳟养殖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和品种改良力度,尝试引入日本金鳟或山女鳟,从而提高本单位高产技术、优良品种、加工配合饲料等相关技术水平。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依据现有基础,整合良种培育、人工繁育、商品鱼养殖以及饲料配制等方面资源,让其发展成综合型的经济实体和技术服务中心,为其他地区的虹鳟养殖提供技术与良种服务。

3)扩大虹鳟养殖规模。对当地适合虹鳟养殖的其他水域,展开全面的调查论证,将国内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林区、林缘区适合养殖的水域,通过多种途径注入资金,打造现代化综合型的虹鳟渔场,提高年产量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4)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认真对待虹鳟养殖技术、繁殖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让适合虹鳟养殖条件的地方可以扎实掌握相关技术,从而提高虹鳟养殖效益。同时,积极宣传虹鳟的多方面价值,提高虹鳟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5 结 语

虹鳟养殖及人工繁殖的发展步伐在进一步加快,虹鳟产品一方面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虹鳟养殖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虹鳟作为甘肃省的优势鱼种,虹鳟养殖必然会促进乡村振兴,其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雄鱼亲鱼性腺
半滑舌鳎基因编辑快速生长雄鱼通过现场验收
男性腰太粗 性腺功能差
斗鱼为什么喜欢争斗
小儿肠套叠气体灌肠X线对性腺辐射剂量和放射防护研究
金鱼如何辨雌雄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黑鲪育苗技术的研究
大鳞鲃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
冬季巧留亲鱼七要点
真两性畸形性腺恶变—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