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1-27 11:41潘苗苗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优良率突发性高压氧

潘苗苗

突发性耳聋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其主要由耳膜破裂、耳内迷路水肿、血管闭塞以及病毒感染等引起,临床表现多为听力明显下降、眩晕、耳鸣及耳胀等[1]。目前,高压氧是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方式[2],其治疗效果虽好,但若升压和降压过程中护理稍有不当,将产生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拟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2005 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明显听力下降、耳鸣及眩晕等,均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排除外耳、中耳及中枢神经耳聋,排除外伤或药物导致耳聋者。本研究获得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66 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及与综合组,各33 例。常规组男18 例,女15 例;年龄20 ~78 岁,平均(63.4±5.6)岁;病程2 ~20 d,平均(12.6±4.3)d。综合组男19 例,女14 例;年龄19 ~80 岁,平均(64.3±5.8)岁;病程2 ~18 d,平均(12.2±4.4)d。两组性别比、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均衡。

1.2 方法 入院后均予高压氧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告知患者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正确吸氧方法、病情监测及观察患者出舱后有无不适等。

综合组予综合护理干预:(1)入舱前护理。入舱前先查看患者声导抗检查结果,了解其咽鼓管功能并确保其畅通,检测合格后方能高压氧治疗。针对眩晕严重者,可用平车推入或由家属陪伴进舱。嘱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将衣物换为全棉质的,并为其详细介绍入舱过程,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安全问题要重点宣教。成功入舱后,指导患者佩戴好氧气面罩,调整好咽鼓管,同时指导其正确呼吸,以免在吸氧时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治疗期间护理。进舱后,要求患者配合工作人员的提示做出相应配合动作,若有不适要及时通过对讲机反映。在升压时患者若出现耳痛,护理人员要引导其做捏鼻鼓起动作,若耳痛未减轻,则停止加压或适当减压。调整好鼓膜内外压力后,再次升压时速度宜缓慢。稳压阶段嘱患者保持呼吸平稳,禁止讲话,在减压时勿屏气,始终保持平静呼吸。由于舱中的温度会随压力变化而变化,升压时温度会升高,反之减压时温度下降,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免患者出舱后感冒。(3)出舱后护理。出舱后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有无关节疼痛及皮肤痛痒等症状。同时询问患者耳鸣、眩晕等症状是否缓解,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需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食物为主;嘱患者勿操劳过度、避免靠近噪音较大区域,若处在噪声较高的环境下注意戴上耳塞;应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捏鼻等,以免脑压、胸内压等增高而造成中耳压力变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听力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中耳气压伤、减压病、耳痛及耳胀等)。听力判定标准:优,受损频率听阙恢复正常或者提高>30 dB;良,受损频率听阙恢复明显,平均提高15 ~30 dB;差,受损频率听阙升高<15 dB,甚至更加严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听力优良率比较 经治疗,常规组听力优15 例,良10 例,差8 例,优良率75.76%(25/33);综合组听力优18 例,良13 例,差2 例,优良率93.94%(31/33);综合组听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4.24,P <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发生中耳气压伤3 例,减压病4 例,耳痛3 例,并发症发生率30.30%(10/33);综合组发生中耳气压伤1 例,减压病1例,耳痛1 例,并发症发生率9.09%(3/33);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2=4.69,P <0.05)。

3 讨论

内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病变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理基础,内耳缺血缺氧后,其神经组织会快速变形、坏死,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4]。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主要采取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能提升血液氧分压,加快内耳血液循环速度,改善内耳组织缺氧状况,减轻缺血、缺氧造成的严重损伤。但高压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升压和降压,若护理不到位,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中耳气压伤、减压病等并发症。

临床综合护理主要通过入舱前、治疗中及出舱后3 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指导患者做好入舱前准备,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为后续治疗、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跟随工作人员做出相应动作来应对升压或减压时的不适,确保患者能顺利适应压力吸氧环境,增强治疗效果,从而改善其听力功能;最后,出舱后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若有则立即采取措施应对,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同时再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告知患者后续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其顺利度过康复期[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综合组听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这表明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功能,降低高压氧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较确切。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其听力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突发性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可处理突发性疾病的智能外套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